李芳 王巖 李亞超 徐文雙
【摘 要】目的:觀察和探討有晶體眼后房型人工晶體(ICL)植入術在近視治療中的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行ICL植入術矯正的近視患者33例(65眼),隨訪半年,分別記錄術中、術前及術后一段時間的裸眼視力(UCVA)、最佳矯正視力(BCVA)、屈光度等。結果:本研究中手術成功率100%。結論:ICL植入術治療近視具有安全、有效、精確及可逆性的特點,特別是高度近視及散光,患者滿意度高,無嚴重并發癥,應用前景好。
【關鍵詞】有晶體眼;后房型人工晶體;高度近視
【中圖分類號】R779.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3-0-01
隨著內眼手術技術的顯著提高,眼內屈光手術中有晶狀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因其具有可逆性和保留眼部調節等優點,越來越受到臨床的關注和認可,成為矯正屈光度過高及角膜厚度較薄的中高度屈光不正的首選方法[1]。本研究對施行ICL/TICL植入術矯正的高度近視和近視散光患者的各項指標隨訪觀察半年,證實應用ICL/TICL植入術矯正高度近視和近視散光短期具有極好的有效性、精確性和安全性,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7年6月-2018年9月筆者所在醫院行ICL/TICL植入手術矯正的近視患者33例(65眼),其中男17例(34眼),女16例(31眼);平均年齡(27.80±4.94歲)。術前平均屈光度球鏡(-12.28±4.84)(-5.00~-23.50)D,平均柱鏡(-1.25±1.12)(0.00~-5.00)D,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狀體屈光度范圍為(-5.00~-23.00)D。術前裸眼視力為0.01~0.25,最佳矯正視力(BCVA)0.2~1.5,平均前房深度(3.09±0.17)mm,內皮細胞計數(2763±242)個/mm2,眼軸長度(28.68±2.54)mm。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手術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在手術前1~2周行YAG激光周邊虹膜切除術(11點和1點),確認兩個虹膜周邊口直徑約0.5 mm。若植入TICL則術前預先在裂隙燈下做角鞏膜緣散光軸向定位標志。術前滴抗生素眼藥水3 d。消毒鋪巾后,裝置ICL。表麻后充分暴露術眼,于10點(右眼)或2點(左眼)做透明角膜緣輔助穿刺口,在顳側用角膜刀做2.8 mm大小切口,注入粘彈劑。推注ICL/TICL入前房后,用調位器將其四個角依次滑入虹膜后。調整ICL/TICL位置,縮瞳后充分沖出粘彈劑。點抗炎眼藥水1個月。手術采用STAAR Surgical公司ICMV4 ICL/TICL人工晶狀體。
1.3 術后處理和隨訪 所有患者ICL/TICL植人術后典必殊眼液4次/d,7 d停藥;普拉洛芬滴眼液和0.1%玻璃酸鈉滴眼液4次/d,1個月停藥。術后1、6個月隨訪。觀察比較手術前后裸眼視力、BCVA、屈光度、眼壓和角膜內皮細胞計數檢查。視覺質量問卷調查表詢問患者在虹膜周切后或ICL/TICL植入術后是否有復視、陰影、眩光、夜間視力下降等視覺干擾情況,并詢問對手術效果是否滿意。
2 結果
2.1 視力與屈光度 術后裸眼視力顯著高于術前(P<0.05),但術后不同時段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個月和6個月BCVA無下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殘留屈光度(等效球鏡)較小,術后1個月與6個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眼壓 術后眼壓升高9眼,短期內均恢復正常。術后6個月平均眼壓(13.97±2.23)mm Hg,與術前(14.39±1.46)mm Hg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693,P>0.05)。
2.3 角膜內皮密度和六角形細胞比例 角膜內皮密度和六角形細胞比例術前與術后6個月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ICL/TICL即在有晶體眼的晶狀體的前表面和虹膜的后表面之間的潛在空間中植入人工晶體,將人工晶體的襻置于睫狀溝中固定,增加眼球的屈光力,使物體成像在視網膜上[2]。本次討論就目前得到的結果和一些問題對ICL/TICL 植入術后的有效性、精確性和安全性進一步展開討論。
3.1 有效性 裸眼視力是判定屈光不正矯正手術效果的直觀指標。目前的角膜屈光手術大多都會減弱角膜抵御外力的能力,術后角膜中央變平,反而導致視覺質量變差;而ICL/TICL植入術不改變眼球原有結構,保證角膜的完整性,避免了LASIK術后光學因素改變的影響;且術后眼內植入后房型人工晶體還能提高視覺質量[3]。因術后裸眼視力明顯提高,本研究滿意度調查過程中患者均訴視覺質量較術前明顯改善,雖然有7眼術后出現重影或者漏光現象,但可以手術調整或者適應,患者滿意度可達到100%。
3.2 精確性 術后患者殘余屈光度的大小代表手術的精確性。術后6個月時雖然部分患者出現過矯或者欠矯,但88%(57眼)患者的屈光度都在±1.00 D以內,術后6個月69%(45眼)的術眼屈光殘余度在±0.5 D內。目前ICL/TICL能矯正的最大屈光度為-20.0 D,而本研究中術后6個月欠矯屈光度>-1.00 D的患者均為術前屈光度>-20.00 D,表明ICL/TICL植入術治療高度近視等相關病變的精確性較高。
3.3 安全性 屈光手術中患者最佳矯正視力的大小代表手術安全性的一部分。本研究中術后6個月最佳矯正視力無1例下降,且53眼(82%)BCVA提高1~3行。ICL/TICL植入術后高眼壓、角膜內皮細胞丟失、繼發白內障及眼后段的并發癥是長期以來學者們關注的重點。本研究中65眼均成功植入ICL/TICL,無一例因為手術中出現瞳孔阻滯或者白內障原因終止手術,并且所有的患者術后裸眼視力得到改善,患者滿意度100%。本研究病例由于觀察的時間有限,目前尚未發現有晶體混濁的現象。
綜上,ICL植入術的治療具有安全、有效、精確及可逆性的特點,患者滿意度高,且保留原有的調節功能,不改變眼內解剖結構,無圓錐角膜和Haze等并發癥。但本研究隨訪時間短,對于遠期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仍需繼續觀察。
參考文獻
王潔,王松田,謝冰,等.有晶體眼后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矯正高度近視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32-33.
馬琳,穆紅梅,張鑫,等.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后雙眼視覺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0,7(21):34-35.
費孝慶,廖榮豐.有晶體眼后房型人工晶體植入術矯正高度近視及散光的長期觀察[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4,49(10):1485-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