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衛華



【摘 要】目的:探究丙戊酸鈉聯合拉莫三嗪應用于各型癲癇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92例各型癲癇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實驗組、對照組,每組各46例。對照組患者采取丙戊酸鈉治療,實驗組患者采取丙戊酸鈉聯合拉莫三嗪治療。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癲癇發作情況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等。結果: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7.83%比對照組80.43%高,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癲癇發作頻率均下降,且實驗組患者比對照組低,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6.52%VS10.87%),P>0.05,無統計學差異。結論:給予各型癲癇患者丙戊酸鈉聯合拉莫三嗪治療效果明顯,可有效降低癲癇發作頻率,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大力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丙戊酸鈉;拉莫三嗪;各型癲癇;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3-0-02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92例各型癲癇患者為研究對象,行分組治療,進而探究丙戊酸鈉聯合拉莫三嗪應用于各型癲癇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以供參考,現做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92例各型癲癇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檢查均確診為癲癇,且已排除惡性疾病、嚴重肝腎疾病、精神疾病、具有持續使用巴比妥類、苯二氮類藥物史者。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實驗組、對照組,每組各46例。其中,共有50例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年齡25-50歲,平均年齡(36.28±4.52)歲;病程4-17年,平均病程(10.12±2.13)年;癲癇類型:37例隱源性癲癇,28例癥狀性癲癇,27例特發性癲癇。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相較,P>0.05,無統計學差異,可做比較。本研究方案已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研究對象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丙戊酸鈉(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595,500mg*30s)口服治療,500-1000mg/次,2次/日。實驗組患者采取丙戊酸鈉聯合拉莫三嗪(GlaxoSmithKline Pharmaceuticals S.A.(波蘭),H20160513,50mg*10s*3板)治療,丙戊酸鈉用法同對照組,拉莫三嗪初始劑量25mg/次/d,連續治療2周后,每1-2周增加25-50mg/次,最大劑量為100-150mg/次。兩組患者均治療6個月。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癲癇發作情況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等。臨床療效分三個等級,即: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控制,癲癇發作頻率比用藥前降低80%以上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癲癇發作頻率比用藥前降低50%以上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未發現明顯變化,且癲癇發作頻率比用藥前降低低于50%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7.83%比對照組80.43%高,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見表1。
2.2 兩組患者癲癇發作情況對比 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癲癇發作頻率均下降,且實驗組患者比對照組低,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6.52%VS10.87%),P>0.05,無統計學差異。見表3。
3 討論
癲癇為常見神經內科疾病之一。一般來說,癲癇患者多存在感覺、運動、神經及行為等功能障礙問題。目前,臨床在治療該病上多以丙戊酸鈉、拉莫三嗪等單藥治療為主,臨床研究認為,單藥即可有效控制患者癲癇發作情況,因此只針對部分單藥效果不佳患者采取聯合用藥治療[1]。而且,相對其他治療,藥物治療相對來說安全性更高、效果更佳且操作更簡單。本文研究中所用的拉莫三嗪與臨床所采用的其他抗癲癇藥物存在差異,其可封閉電壓應用依從性,進而抑制戊四氮、電刺激所引發的驚厥;同時,還可抑制病理性谷氨酸遞質活性及釋放,進而對大腦異常放電情況進行緩解,從而起到治療癲癇的作用;而丙戊酸鈉為臨床常用抗癲癇藥物,其可有效抑制驚厥及狂躁情況。將丙戊酸鈉與拉莫三嗪聯用于各型癲癇治療中,可使拉莫三嗪抑制谷氨酸突觸的作用增強,并對肝臟代謝藥物進行抑制,從而增加拉莫三嗪血藥濃度,增加藥物藥效持續時間,進而使抗癲癇作用增強[2]。本文經研究發現,采取丙戊酸鈉聯合拉莫三嗪治療的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7.83%比單純采用拉莫三嗪的對照組80.43%高,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癲癇發作頻率均下降,且實驗組患者比對照組低,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6.52%VS10.87%),P>0.05,無統計學差異。由此可見,丙戊酸鈉與拉莫三嗪聯合可有效治療癲癇患者。
綜上所述,給予各型癲癇患者丙戊酸鈉聯合拉莫三嗪治療效果明顯,可有效降低癲癇發作頻率,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大力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辛建勛,任麥存.丙戊酸鈉聯合拉莫三嗪應用于各型癲癇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03):54-55.
楊玉超,董奇觀,呂原峰,等.丙戊酸鈉聯合拉莫三嗪治療各型癲癇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