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靖

【摘 要】目的:分析早期乳房按摩護理在產后泌乳及乳房脹痛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我院產科接收的分娩產婦146例,時間為2017年5月~2018年10月,按隨機方式分兩組,對照組常規方式護理,研究組則行早期乳房按摩護理,將兩組產婦乳房脹痛、泌乳的情況相比較。結果:研究組24h、48h、72h泌乳量均要較對照組更高(P<0.05);相比對照組,研究組的乳房脹痛緩解時間更短(P<0.05)。結論:產后對產婦實施早期乳房按摩,可有效促進泌乳量,緩解其乳房脹痛感,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早期乳房按摩護理;產后泌乳;乳房脹痛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3--01
前言:母乳喂養對新生兒十分有益,但很多產婦在產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乳房脹痛、泌乳量不足情況,影響其身心健康[1],嚴重的可能誘發抑郁癥、急性乳腺炎等疾病,也會給新生兒成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要重視產后乳房脹痛減輕、泌乳量改善相關護理措施的實施。本文選了在我院分娩的產婦,給予早期乳房按摩護理,探究其在乳房脹痛、泌乳量改善方面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所選對象:我院婦產科的146例分娩產婦,研究時間:2017年5月~2018年10月,分組法:隨機數字表法,組數:2組,73例/組。研究組:產婦年齡23~36歲,平均(29.58±2.27)歲,孕周37~41周,平均(39.06±0.74)周;對照組:年齡24~37歲,平均(30.56±2.24)歲,孕周38~42周,平均(40.03±0.72)周。將產婦的基本信息作比較,得出無統計學差異結果(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對本組產婦給予臨床常規方式護理。產后安排母嬰盡早接觸,分娩后的30min便可開始母乳喂養,同時,為產婦制定合理科學的飲食計劃,確保每日所需營養全面且均衡,觀察產婦心態及情緒上的變化,及時心理安慰、情緒疏導。
研究組:在進常規護理模式同時實施早期乳房按摩護理干預:①按摩手法:產婦取仰臥位(或保持坐姿),首先用溫熱毛巾對其乳房進行熱敷,時間為5min左右,在手心倒適量按摩油互搓預熱,并攏四指,用指腹自乳房底部向上推,雙手交替進行;護理人員一只手拖住產婦乳房,另一只手呈彎曲狀,小魚際部位對乳房進行順時針環繞按揉(自乳根至乳暈),5~8遍/次;同時,護理人員用指腹對產婦的乳房進行5~8次的順時針按揉,力度要適中,確保產婦耐受;不同方向抱揉乳房,雙手交替,讓產婦的乳房發生顫動;大拇指一側自乳根至乳暈順時針環繞推乳房,5~8遍/次;也可通過五指梳抓方式,對產婦乳房各個部位進行按摩。按摩次數為2次/d,時間為20min/次,持續2d后,對產婦乳房脹痛程度進行觀察記錄。②穴位按摩:按摩時,選產婦的少澤穴、乳根穴、膻中穴,實施穴位按摩手法,若產婦同時伴有乳痛癥狀,可輔之以鷹窗穴、天池穴、期門穴進行按摩;若為肝氣郁滯者,應輔之以太沖穴、內關穴進行按摩。護理人員用拇指對穴位進行按摩,力道輕柔,以產婦有酸脹感為宜,3~5遍/次,時間為1min,乳痛者還需多按摩幾次。完成后讓產婦保持俯臥位,于其胸椎兩側的太陽經處用滾法實施按摩,時間為5min/次,最后,對其膈腧穴、心腧穴、肺腧穴處手法按摩。
1.3 觀察指標 經護理干預后,觀察對比兩組產婦的24h、48h、72h泌乳量,以及乳房脹痛緩解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24.0專用軟件將相關數據統計后整理,()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P<0.05,表明數據相比有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的泌乳量比較
兩組24h、48h、72h泌乳量比較,研究組明顯更多(P<0.05),見表1。
2.2 兩組的乳房脹痛緩解時間比較 研究組產婦的乳房脹痛緩解時間是(62.31±21.54)h,而對照組為(103.37±28.65)h,明顯研究組的時間更短(P<0.05,t=9.787)。
3 討論
多數產婦分娩后會出現乳房腫脹情況,致其發生的主要原因為,分娩后乳導管會受到阻塞,阻礙淋巴回流,致局部循環不暢通,再加上機體內孕激素、雌激素水平的快速降低,使催乳素拮抗調節作用明顯減弱,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催乳素水平、增加了泌乳量,但母乳尚無法經乳腺導管順暢排出,從而堆積了大量乳汁,使乳房腫脹情況加重、脹痛感加劇[2]。早期乳房按摩護理為目前臨床較常用的一種產后護理手法,經乳房反復輕柔按摩來對乳房末梢神經進行刺激,以促進垂體大量催乳素分泌,使母乳、泌乳質量不斷提高,同時,此種護理方法可讓乳腺管阻塞情況得到很好緩解,不會引起產婦不良反應發生,具有很高的護理安全性。產后護理人員給予正確性、規律性乳房按摩,可使其乳房脹痛感有效減輕,消除或減少各種不良情緒發生,確保了母乳喂養質量,并對新生兒健康成長發育有重要意義[3]。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早期乳房按摩護理后,產婦24h、48h、72h的泌乳量均要多于常規護理產婦,且乳房脹痛緩解時間更短,由此可說明,對分娩后產婦實施早期乳房按摩護理,會在乳房、乳頭神經末梢刺激基礎上使產后的神經內分泌作用不斷增強,致催乳素水平提高、泌乳量增加,且乳房按摩有利于處局血液循環促進,致淋巴回流增加、乳腺導管暢通,進而有利于乳小葉、乳腺導管處乳汁堆積情況減少,避免或減輕乳房腫脹。
綜上所述,對分娩后產婦實施早期乳房按摩護理干預,能夠促進有效泌乳量排出,在短時間內緩解產婦的乳房脹痛感,更有利于母乳喂養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黃錦葵.探討早期乳房按摩護理在產后泌乳及乳房脹痛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8, 18(80):292.
趙兵.穴位按摩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產后乳房脹痛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7, 28(S4):169-170.
洪瑤.早期乳房按摩護理在產后泌乳及乳房脹痛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8, 15(10):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