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海奪


【摘 要】目的:探究與分析針灸治療周圍型面神經麻痹的臨床療效觀察。方法:選取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周圍型面神經麻痹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西藥組與聯合組(西藥+針灸),每組各30例,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生活質量。結果:聯合組與西藥組相比臨床總有效率較高,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生活質量評分均升高,觀察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生活質量評分更高,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常規西藥的基礎上加用針灸治療周圍型面神經麻痹的臨床療效顯著,能夠有效的緩解臨床癥狀。
【關鍵詞】針灸;周圍型面神經麻痹;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246.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3-0-01
現代中醫認為周圍型神經麻痹的發生與頭面部受到風寒侵襲所致,并主張采用疏通經絡治療可能會取得更加顯著的臨床療效,且要明顯優于傳統西藥治療,原因是據周圍型面神經麻痹的病因可見通過針灸治療能夠促進達到面部氣血榮于靜脈,涵養經筋的目的,因此可獲得更好的效果[1-2]。現我院就此展開分析,在常規西藥的基礎上加用針灸治療,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周圍型面神經麻痹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西藥組與聯合組(西藥+針灸),每組各30例,西藥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在17至54歲之間,平均年齡(35.08±3.25歲),病程在3個月至2年之間,平均病程為(1.34±0.25)年,聯合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在20至58歲之間,平均年齡(39.23±2.73)歲,病程在4個月至3年之間,平均病程為(1.40±0.29)年,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西藥組給予常規西藥治療,聯合組在西藥組的基礎上加用針灸治療,方法如下:選擇攢竹、陽白、絲竹空、、地倉、頰車、四白、風池等穴位作為主穴,同時選擇內庭、太沖、晴明、合谷等穴作為配穴,在患者的患側選定穴位后進行提捏橫刺,采用斜刺的方法進針,根據患者不同的病情主要選擇平補平瀉的方法,保證進針的深度在2cm左右,每日進行1次,連續10d為1個療程。
1.3 療效評價標準 在經過治療之后患者在靜止的狀態之下也具有良好的皺紋,對稱的面部及肌肉等具有同等的張力,不過口輕度對稱較差,眼睛在稍微用力的前提下即可閉合評為痊愈;將經過治療之后患者的上述異常癥狀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未完全康復評為有效;將患者經過治療之后無法形成良好的周圍,面部張力分布不均,肌肉不對稱,即使用力也無法將眼睛完全閉合評為無效;以痊愈及有效之和作為總有效[3]。通過采用生活質量核心量表對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高[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2檢驗,以 P<0.05代表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聯合組與西藥組相比臨床總有效率較高,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兩組治療前相比生活質量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生活質量評分均升高,觀察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生活質量評分更高,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現代中醫將周圍型面神經麻痹歸納為口眼歪斜及中風等范疇,同時指出該病的發生發展多與面部神經經絡受到了寒邪入侵引起,隨即發生一系列的氣血循環障礙及阻滯經絡的情況,好發于各個年齡層[5]。結合傳統中醫理論,“中醫-經絡”的理論,認為在機體正氣虛弱時,風險內侵則會侵入面部經絡,這就容易導致患者的面部局部出現較為嚴重的氣血循環障礙的情況,隨著疾病的不斷進展則會出現一系列的肌肉松弛、經筋異常等情況[6]。為此,在治療此類疾病時需要以調節陰陽平衡、消除面部阻滯現象作為治療的重點,從而達到消除局部缺血以及水腫等目的,以獲得更加顯著的臨床療效。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針灸療法以求獲得更加顯著的療效,通過準確的對頭面部經絡給予刺激,從而發揮一系列的疏風化痰、活血通絡、調節陰陽平衡等功效,最終達到消除水腫、控制局部神經損傷、刺激修復再生的目的。
本次結果顯示,聯合組與西藥組相比臨床總有效率較高,觀察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生活質量評分更高,該結果證實了加用針灸治療的臨床優勢性,能夠明顯的促進改善療效及癥狀。綜上所述,在常規西藥的基礎上加用針灸治療周圍型面神經麻痹的臨床療效顯著,能夠有效的緩解臨床癥狀。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次研究樣本量較少,在收集數據時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今后的研究中可擴大樣本量以深入研究從而獲得更加精確的研究結果,以更好的促進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朱月芹 , 曹海波.下關穴溫針灸結合穴位注射甲鈷銨治療發病 2 個月后面癱的效果觀察[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 , 2013, 35(12): 1419-1421.
顏文敏.面肌訓練反饋等綜合性康復治療周圍性面癱療效[J].現代實用醫學 , 2014, 26(11): 1434-1435.
劉桑,吳曉丹,林冠宏.針灸配合康復功能訓練治療面神經麻痹的可行性與有效性研究[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33(3):200-201.
孫燕,曹鐵民,李莉.針藥結合治療風熱型周圍性面癱的臨床研究[J].陜西中醫,2015,36( 9) : 1234 - 1235.
苗莉莉 , 孫玲 , 楊振國.面癱Ⅰ號方聯合康復訓練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觀察[J].現代藥物與臨床 , 2014, 29(8): 911-914.
楊榮昌.針灸配合中藥辨證加減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3,3(20):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