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梅玲


【摘 要】目的:分析以產婦-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的護理效度。方法:選取2017年12月到2019年1月,我院婦產科住院的產婦60人,隨機分成2組,分別為研究組、對照組,各30人。對照組:一般護理;研究組:融入以產婦-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統計所有對象護理滿意度、對產后知識的知曉度。結果:研究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明顯提升(P<0.05)。對照組對產后知識了解度56.7%遠低于研究組96.7%(P<0.05)。結論:以產婦-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提升了滿意程度,增進產婦產后恢復知識知曉度,未來臨床護理可廣泛推廣。
【關鍵詞】產婦-家庭;護理;應用觀察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3--01
產后護理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產后護理的關注度也進一步提升,產婦對護理水平的要求上了新的臺階,尤其是在產后恢復階段時,產婦的身體狀況不良,對專業恢復知識了解甚少,產婦-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進入人們視野[1]。以產婦-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強調如何在產后恢復階段,使產婦順利恢復正常家庭生活,結合身體需求和精神需求,重視心理護理角度[2]。現就護理工作中收治的60名產婦進行對比,臨床效果較為滿意,實驗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到2019年1月期間,我院婦產科的60名產婦開展產后護理工作。所有研究對象隨機分成研究組、對照組。研究組是30名,年齡范圍在27-36歲,平均年齡(29.5±1.2)歲,所有產婦妊娠次數均為1次。對照組是30名,年齡范圍在25-37歲,平均年齡(28.3±0.4)歲,所有產婦妊娠次數均為1次。所有產婦資料分析,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產婦使用一般護理。對產后基本護理知識科普,如合理飲食,避免辛辣刺激等食物,注重營養,提醒產婦家人多照顧產婦情緒,避免因情緒波動導致傷口感染。觀察組:將本次研究倡導的以產婦-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融入實踐,開展專業教育。護理方式包括:(1)產前:實驗對象 均為首次生產,對生產知識所知甚少,心理壓力大。護理人員確保24小時內與產婦對話3次,消除壓力,維護醫護和產婦關系,也可在院內播放有關知識視頻,邀請家屬和產婦學習。對產房、病房環境予以家庭化布置,鼓勵家人加入日常家庭化元素,給產婦家庭溫馨感。(2)產后:產后應同時注意產婦和新生兒的狀況,待產婦精力有所恢復,教授產婦哺乳、換尿布等簡單技巧,讓產婦逐漸適應角色轉換,主動配合護理方案。針對嬰兒的不同反應予以講解,讓產婦了解嬰兒的表達含義。與產婦的家人也要適當溝通,盡力配合產婦的產后護理,了解基本護理知識,幫助產婦減少壓力,盡快調整狀態。
1.3 觀察指標 在護理中期,發放滿意程度調查問卷。并于護理結束期,發放產后知識了解度調查問卷。實驗中所使用的調查問卷,由我院婦產科根據近年文獻自制。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觀察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表示方式是例(%),數據采用卡方檢驗,若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對比
所有產婦的滿意度對比,對照組(70.0%)低于研究組(93.3%),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對產后知識了解度對比
對照組中對產后知識了解的占56.7%,低于研究組(96.7%),P<0.05,見表 2。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學護理水平的不斷進步,產婦的護理不再僅僅要求簡單的身體護理,更多的則是身心多方面的護理。以產婦-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已成為當前重點研究方向,實際探究中,護理時各方面的細節處理是應用的關鍵所在。本人多年的臨床護理經驗得知,護理人員對該理念的正確認知是護理的前提和標準。同時,由于產婦產后身體虛脫,短時間角色轉變困難,情緒波動較大,護理人員應當每日多次與產婦溝通,觀察其情緒變化情況,了解傷口恢復狀況、護理新生兒時面臨的困難,幫助產婦解決隱私問題,提升護理滿意度。該理念的正確融入可提升產科護理的效度,使護理人員和產婦家庭建立關系紐帶,加強護理方面的溝通,促進雙方關系融洽。既能為護理人員提高護理水平,也能為產婦及家屬帶去良好的住院體驗,有助于創造良好的護患關系。
本文研究顯示,對照組護理滿意度70.0%低于研究組93.3%,P<0.05;對照組產后知識了解56.7%低于研究組96.7%。說明了產婦的家庭配合度十分關鍵。多數家庭將產婦生產看作一個重要的“家族事件”,唯有家庭的配合護理,才能使產婦-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落實到位,真正保障產婦和新生兒的身心健康,保證該理念落實到位,提升護理效度,保障產婦護理滿意度[3]。同時,可以根據產婦需求,“定制”產房環境,提倡家屬與護理人員事前溝通。產婦初住院,對周圍環境不夠熟悉,心情難以放松,情緒有所失調。在不影響醫院正常工作的情況下,鼓勵家屬與護理人員提前商議,將產房、病房營造出家庭氛圍,給產婦良好的待產、分娩、恢復環境,放松身心,減少情緒波動,進一步促進產后身體恢復。并且對產婦及其家人進行產后知識科普,以期協助護理人員進行合理護理,尤其初產婦經驗欠缺,很多基礎知識未提前掌握,如哺乳、洗澡等基礎知識需手把手教學,盡快指導初產婦進入“母親”角色。
綜上,本次研究中以產婦-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大大提升了產婦滿意度,加深了產婦對產后知識的了解,可以幫助產婦迅速進入新角色,確保新生兒得到正確的照顧,在臨床上應大力推廣,改善護理方式,提升產婦滿意度。
參考文獻
黃偉,吳曉麗,唐知,等.以家庭為中心的產后護理對產婦母親角色適應的影響[J].實用預防醫學, 2017,24(10):1216-1218.
家庭化護理模式對提高初產婦自然分娩率的影響[J].浙江醫學,2017, 39(11):933-935.
胡鳳欣.對初產婦家庭實施護理干預預防產后抑郁的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護理, 2016, 8(5):4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