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眉


【摘 要】目的:分析探討PDCA循環在尿道下裂患兒術后體位護理期間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5.03-2018.12,3年以內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尿道下裂患兒48例,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24例,常規護理),觀察組(24例,PDCA循環管理模式)。護理結束后分別對兩組患者的護理結果進行分析。結果:兩組患兒均恢復良好,但觀察組患兒術后體位護理期間護理缺陷及并發癥的發生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兒,p<0.05,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PDCA循環在尿道下裂患兒術后體位護理期間應用良好,能夠有效地減少護理缺陷的發生、幫助改善患者的癥狀,值得在臨床上應用。
【關鍵詞】PDCA循環;尿道下裂;效果
【中圖分類號】R69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3--01
PDCA 循環是一種根據信息反饋原理提出的質量管理的循環模式,是依照計劃(plan) 、實施(do) 、檢查(check) 和處理(action) 的科學程序進行質量管理的方法系統。此方法最先是被應用于企業管理中的,目前在醫院管理、人員培訓、質量控制等臨床護理研究和實踐工作中也逐漸被廣泛應用。尿道下裂指的是患兒的前尿道發育不全導致尿道開口無法達到正常位置的泌尿系統常見畸形,是一種男性尿道開口位置異常的先天缺陷[1]。現將我科開展PDCA循環管理模式以來,對尿道下裂患兒在術后體位護理期間使用PDCA循環提升術后恢復效果的價值進行了分析,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03-2018.12,3年以內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尿道下裂患兒48例,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24例 ,平均年齡為2.01±1.23歲),觀察組(24例, 平均年齡為1.98±1.00歲)。護理結束后分別對兩組患者的護理結果進行分析。現對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研究,表明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對此次研究均表示知情,并自愿簽署研究同意書,此后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對本研究的批準認可。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的方法:術后護理人員囑咐患兒家屬應注意的相關事項,加強病房巡視,做好切口護理,尿道支架護理以及飲食護理、感染護理,各項生命體征變化監護工作等。觀察組患者使用PDCA循環管理模式。具體如下:
1.2.1 計劃(P) 確定問題、計劃及實施方案:術前對患兒的病情和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并針對可能發生的并發癥例如尿道狹窄、龜頭裂開等情況制定防護措施。原因分析:1)手術患兒年齡較小,依從性差,術后疼痛等原因導致配合度低;2)護士風險意識差和看護不到位,床旁交班不嚴謹,未做到妥善固管,術后管道護理知識宣教不到位等。加強溝通,提高家屬對疾病的認知水平,消除不必要的緊張情緒,以便手術能順利進行。依據風險原因及引起風險的相關因素,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采取個性化護理,合理分配護理資源,制定護理計劃及實施方案.
1.2.2 執行階段(D) ①心理護理:加強與患兒交流,靈活運用兒童化語言,拉近距離,提升其信任感與依從性,增加患者及家屬戰勝疾病的信心。②排便護理:術后 6 h 可食用適量流質食物,并逐漸調整為半流質食物、軟食;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多飲水,必要時使用開塞露,促進排便,減少術后漏尿現象。③管道護理:運用高舉平臺法妥善固定導管,膠布應及時更換;搬動或翻身時應防止管道脫出或打折。④疼痛護理:提供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將一支架放于手術部位,避免傷口及周圍皮膚摩擦引發疼痛感、出血等。 ⑤并發癥預防:a)切口感染:叮囑患兒避免用手抓撓傷口,及時更換衣褲或床單元,局部紅光儀照射治療,促進傷口愈合,確保切口敷料干燥清潔,妥善固定尿袋,防止高于引流口。 b)尿道狹窄:密切觀察術后排尿情況,包括尿程、尿流、尿線等,一旦出現尿線細、排尿費力、尿液不暢等現象,需警惕尿道狹窄。c)尿瘺:尿瘺發生重要原因為感染。術后盡早拔除導尿管或支架管,促使患兒自行排尿,以降低感染風險,預防尿瘺;但需注意過早排尿可能增加吻合口開裂風險。
1.2.3 檢查(C):責任護士做好每日床邊查體,保持引流通暢,拔管后,觀察排尿形態等。每班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妥善固定管道。定時翻身,查看皮膚情況,做好護理記錄。科室責控小組定期對各科護理安全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專項督查,及時記錄所查的薄弱環節,并上報護理部.病區護士長組織護理安全自查自控。
1.2.4 處理階段(A):由相關醫護人員對整個診療過程進行總結和經驗歸納,可以通過詢問患兒及家屬,對護理人員的工作做的好的地方給予鼓勵,為臨床提供更多有效的經驗。對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整改措施,并作為科室檢查的重點,以此完善護理計劃,推動下一個PDCA循環,周而復始,環環相扣,最大限度降低護理風險。
1.3 療效標準 分析 PDCA 管理前后患者住院期間護理缺陷發生、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17.0軟件中分析,計數資料采用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PDCA管理前后患者住院期間護理缺陷發生情況
2.2 PDCA管理前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3 討論
尿道下裂患兒術后容易出現并發癥例如尿瘺、尿道狹窄等,容易對患兒造成較為嚴重的心理傷害[2]。常規的護理方式雖然能夠減少護理缺陷的發生機率,改善患兒的癥狀,但是針對性不強,往往無法取得理想的護理效果。PDCA 循環又稱戴明環,是能使任何一項活動有效進行的一種合乎邏輯的工作程序,特別是在質量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3-5]。與之相比,PDCA循環模式提高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突出了護理模式的科學性、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制定的計劃層層深入,都是針對患兒的實際病情需要和心理需要出發,并且及時進行改善,與床位醫生及家屬進行多方面的溝通交流,獲得支持。因此,PDCA循環模式的應用可以取得理想的護理效果,減少了護理缺陷和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 PDCA 循環管理法能幫助護士合理評估尿道下裂患兒留置尿管期間護理重點,及時給予護理干預,增加患者舒適度,減少護理差錯的發生,術后恢復效果良好,能夠有效減少患兒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韓衛忠.圍術期優質護理對尿道下裂患兒術后恢復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1):110,114.
趙鵬麗.預防性護理對尿道下裂患兒術后并發癥的改善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18,30(19):111-113.
蒲永潔.PDCA 循環在前列腺電切術后膀胱痙攣性疼痛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7):195-197.
賀春英,李敏.應用 PDCA 循環護理模式提高腫瘤患者疼痛藥物控制依存性[J].延安大學學報,2016,14(4):76-77.
劉彩煉,楊仙花.健康教育路徑結合 PDCA 循環對疼痛患者的管理[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6,48(9):11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