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雯慧


【摘 要】目的:分析兒童康復護理中實施優質護理干預,探討其運用效果。方法:選2018年1月~12月我院康復科收治60例兒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護理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給予常規康復護理,觀察組30例,在常規康復護理的基礎上行優質護理,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及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93.33%優于對照組83.33%,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6.67%也高于對照組80%,觀察組效果更為顯著,患兒及家屬對護理更為滿意,兩組比較差異均為(P<0.05),都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優質護理應用于兒童康復護理中,有利于提高兒童的語言、社交、生活自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大大促進康復效果,取得滿意的療效。
【關鍵詞】兒童康復;優質護理;常規康復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3--01
康復護理不僅包括了常規基礎的康復護理,還得綜合使用多種護理技術,恢復患者殘余機能。兒童患者在康復科中是比較特殊的人群,由于患者身心尚未完全發育,因此,對護理的要求明顯更高[1]。本文就把優質護理應用于兒童康復護理服務中,探討其康復效果,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2018年1月~12月。研究對象:60例兒童患者。分組:按照護理方法分組。對照組30例,年齡1~10歲,平均(4.82±1.55)歲,其中,10例為腦炎后遺癥患兒,12例為腦神經損傷患兒,其他8例。觀察組30例,年齡1.5~12歲,平均(5.04±1.37)歲,其中,腦炎后遺癥11例,腦神經損傷13例,其他6例。兩組患兒臨床基本資料各方面比較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康復護理,主要護理措施有:常規康復訓練、口腔護理、衛生護理、健康指導、并發癥護理等。
1.2.2 觀察組方法 常規康復護理同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加以優質護理,主要措施為:①美化住院環境。由于患兒對醫院有恐懼心理,因此,對環境進行美化,營造一個輕松有趣的環境,如擺放鮮花、綠植、暖色調墻面、卡通圖畫的窗簾、墻面裝飾卡通人物畫、小玩具、祝福墻、成績欄等,讓患兒在有趣的環境中放松身心,消除恐懼心理,提高依從性。②轉變護理理念,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一切為了孩子”的護理服務理念,由于患兒年紀小,容易哭鬧和抗拒,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更多的責任心、耐心以及親切的態度對待患兒,主動與患兒成為朋友,建立信任感,才能有效消除患兒的緊張、抗拒心理。③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根據患兒具體病情,結合護理要求,制定出適合的護理方案,把傳統被動服務改變為現代主動服務,時刻關注患兒的需求,并盡力滿足。同時,重視功能康復訓練,根據每個患兒不同的情況,制定合適的康復訓練方案,提高康復效果。護理工作和康復訓練都應嚴格按照操作進行,每個環節都要做到標準化[2]。④人文關懷,護理人員應注意日常的溝通技巧,護理人員的語氣、態度等都會對患兒心理造成不同的影響,因此,應充分掌握與患兒的溝通方式,話語親切、趣味、符合患兒年齡段,主動與患兒進行擁抱等互動,多鼓勵患兒,通過玩具、游戲、講故事等方式消除患兒的不良情緒,使治療過程充滿愛、關懷。⑤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耐心為患兒及家長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在顯眼處設健康宣教欄,放置相關的健康知識手冊等,對于患兒的健康教育,可采用繪本、卡片等形式進行宣傳,做到寓教于樂。
1.3 觀察與評價 護理效果:顯效:發育狀態基本恢復,語言、社交、生活自理等各方面能力均恢復到同齡正常兒童水平。有效:智力、語言、運動、反應等能力均有明顯提高,但未達到同齡正常兒童水平。無效:各個方面的能力均無明顯變化,病情有發展趨勢。總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問卷調查,滿分100分,高于85分為非常滿意,60~85分范圍為滿意,低于60分是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 20.0作專業分析,用“%”表示計數資料(護理效果等),組間差異以檢驗,若差異為P<0.05,則具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 觀察組的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效果更顯著,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兒及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96.67%,對照組80%,觀察組對護理工作更加滿意,比較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康復醫學是通過重建患者的缺失功能,提高患者各方面的功能,最終恢復正常人水平。而優質護理是先進的護理理念,以人為本,尊重患者,滿足所需,減輕病痛、促進康復為原則。把優質護理運用在兒童康復護理中,對患兒進行心理、身體、社交、語言、運動等能力進行全面、綜合的個性化的護理,有效消除患兒的恐懼緊張心理,給予患兒滿滿的關懷,取得患兒的充分信任,提高患兒的配合度,大大縮短康復時間,取得顯著的療效[3]。
本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護理效果、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結果表明,在常規康復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優質護理,有效促進患兒各方面能力的恢復,不具提高了臨床療效,還促進了護患關系和諧發展,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謝東芝,蘇虹媚.心理護理在孤殘兒童康復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26):179-181.
曾敏.腦癱兒童康復護理中引導式教育理念護理的應用效果[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2(04):44-45.
袁煥俠,楊忠秀,楊雪梅,等.兒童康復專科護士培訓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護理管理,2017,17(04):49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