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蓉
【摘 要】目的:分析在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中應用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的效果。方法:隨機選擇2017.9-2018.9期間在本院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64例新生兒當作研究對象,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與觀察組(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每組各32例。對比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的VAP發生率為10.81%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9.73%(P<0.05)。結論:采取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預防新生兒發生VAP,其具積極影響作用。
【關鍵詞】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3--02
如今,隨著臨床對危重新生兒廣泛采用機械通氣進行治療,導致呼吸機相關肺炎(VAP)患兒逐漸增多,其屬于一種和護理干預措施有關的獲得性院內感染(因機械通氣后所導致的),此并發癥可造成新生兒通氣時間延長,甚至可形成呼吸障礙而引發患兒死亡[1-2]。因此,對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新生兒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是至關重要的,本文就此分析在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中應用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的效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間在本院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64例新生兒當作研究對象,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與觀察組(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每組各32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7:15,年齡2-48h,平均年齡(20.6±0.5)h。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8:14,年齡1-48h,平均年齡(21.1±0.6)h。兩組的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基本一致(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包括:①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及手衛生制度:護理人員在接觸新生兒的前后均需嚴格執行手衛生制度并在操作全程嚴格執行無菌操作。②環境護理:護理人員需使病房保持合適的溫濕度,溫度以24-26℃為宜,濕度以55%-65%為宜,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則采取十萬級層流凈化,確保空氣培養的菌落數<4CFU/(平皿·15 min),并限制探視此時,探視者在進出時必須更換隔離衣。③鼻飼護理:新生兒均給予鼻飼喂養,鼻飼速度需維持緩慢與均勻,且每次的鼻飼量不可過多,以避免出現胃內容物反流情況。④呼吸道護理:需每班及時清除呼吸機內的冷凝水,并定期對呼吸機管路進行更換,若新生兒存在痰鳴音或突然性降低血氧飽和度情況,則應采取吸痰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具體為:①抬高床頭:抬高床頭15-30°,取半臥位,以避免出現誤吸與胃內容物反流情況,提高新生兒的舒適感。另定時(3h /次)給予新生兒翻身,以促進血液循環,并降低壓瘡的發生率。②防止繼發感染: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定時通風,進行24小時空氣循環機消毒,病房每日物品地板消毒兩次;睡暖箱的患兒, 每日按暖箱護理常規護理,保證暖箱清潔度,每周更換暖箱。每日更換輸液管路;定期維護中心靜脈導管。 ③按需吸痰:吸痰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以防止交叉感染;吸引壓力不宜過大,動作輕柔集中,避免氣道損傷。④加強眼睛、臍部、皮膚的護理,并做口腔沖洗:護理人員每班均需評估新生兒的口腔情況,每日定時進行口腔沖洗護理;若新生兒存在口腔感染情況,則可進行藥敏試驗與細菌培養,以根據結果采取針對性措施,如:對于真菌感染者,在進行口腔護理時可選取2%-3%碳酸氫鈉溶液,3-6次/d。⑤鎮靜護理:護理人員需遵醫囑對新生兒使用鎮靜劑,并實時對新生兒的鎮靜程度與意識進行評估,以及時提供調節鎮靜時間及劑量的參考依據。⑥根據病情的好轉,盡早撤機,及時撤機準備,轉換過渡到無創通氣或氧療。
1.3 觀察項目 對比所有研究對象的VAP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全文所有計算數據均使用SPSS19.0統計軟實施分析,表達方式為n(%),其計算使用,表達方式為(),其計算使用t,P<0.05該項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的VAP發生率為10.81%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9.73%(P<0.05),見表1。
3 討論
VAP是指新生兒在采取機械通氣48h內且無肺部感染的條件下所引發的一種肺部感染,其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死率等特點,屬于嚴重危及患兒生命安全的一種并發癥[3]。目前,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在預防新生兒VAP方面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故還需找尋一種更有效的預防VAP護理措施。
有相關研究表明[4,5,6,]: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兒VAP的發生率,其可將VAP發生率降至7.55%。本文研究發現:觀察組的VAP發生率為10.81%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9.73%(P<0.05),提示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具有有效降低VAP發生率作用,與上文所述基本一致。這是由于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屬于一種新型護理干預措施,其可通過持續優化、拓展及改進多項護理干預措施以提高護理質量[7,8],同時可有效控制各種病原菌,以避免多種途徑所引發的VAP,且可根據新生兒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其臨床癥狀、特點、表現及輔助通氣時間進行針對性的制定護理服務措施,以采取科學的護理方案去預防發生VAP,從而達到降低VAP發生率及促進新生兒康復的目的[9]。
綜上所述,采取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預防新生兒發生VAP,其具有積極影響作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宗小敏,王模奎.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的效果[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4):266-268.
賀引,王興勇.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危險因素及耐藥菌譜分析[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1,36(9):1107-1110.
袁天明,俞惠民.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危險因素的對照研究[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4,13(4):257-260.
陳少華,黃鸝.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的臨床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1):44-46.
李麗.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的高危因素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8,23(4):736-738.
吳香蘭,陳朝紅,張印蘭等.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預防中手衛生作用的探討[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9,8(1):18-20.
鐘海莉.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的效果分析[J].醫學信息,2017,30(22):125-126.
林真珠.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的護理進展[J].護理學報,2010,17(11):13-16.
楊雪峰.重癥監護室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臨床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18,47(7):8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