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艷 張柳漪

【摘 要】目的:探討放射工作人員淋巴細胞微核及染色體畸變。方法:選擇2018年3月-2019年8月進行放射工作的230例工作人員,所有工作人員行健康檢查,觀察工作人員的淋巴細胞微核及染色體畸變情況。結果:在230例工作人員中,共檢出11例染色體畸變工作人員,檢出率為4.78%;共檢出13例淋巴細胞微核工作人員,檢出率為5.65%。在142例男性工作人員中,染色體畸變檢出率為4.23%(6例),淋巴細胞微核檢出率為4.93%(7例);在88例女性工作人員中,染色體畸變檢出率為5.68%(5例),淋巴細胞微核檢出率為6.82%(6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工齡低于10年的98例工作人員中,染色體畸變檢出率為3.06%(3例),淋巴細胞微核檢出率為4.08%(4例);工齡在10-20年的74例工作人員中,染色體畸變檢出率為5.41%(4例),淋巴細胞微核檢出率為5.41%(4例);在工齡超過20年的58例工作人員中,染色體畸變檢出率為6.90%(4例),淋巴細胞微核檢出率為8.62%(5例),各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檢測放射人員的染色體畸變及淋巴細胞微核情況,能有效觀察工作人員的電離輻射損傷程度及染色體損傷程度,幫助工作人員進行早診斷早治療,避免相關并發癥的出現。
【關鍵詞】放射科;淋巴細胞微核;染色體畸變
【中圖分類號】R542.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3--02
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射線及放射性核素的應用愈加廣泛,相關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得到了大眾的關注,作為放射科工作人員的特檢指標,微核細胞率與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率能反應出工作人員是否存在身體損傷[1]。由于低劑量電離輻射射線會損傷到工作人員的視神經、免疫系統及造血系統,導致一系列疾病的出現,對放射性損傷進行早診斷顯得尤為重要[2]。本研究選擇2018年3月-2019年8月進行放射工作的230例工作人員,旨在探討放射工作人員淋巴細胞微核及染色體畸變,現將內容整理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3月-2019年8月進行放射工作的230例工作人員,所有工作人員行健康檢查,觀察工作人員的淋巴細胞微核及染色體畸變情況。其中有男性工作人員142例,女性工作人員88例,年齡分布在24-39歲,平均年齡為(31.72±4.68)歲;放射科工作時間0.2-9年,平均工作時間為(6.01±1.42)年。
1.2 方法 通過微量全血培養法測定工作人員的染色體畸變及淋巴細胞微核,對一千個包漿完整的淋巴細胞進行淋巴細胞微核測定,并計算微核數及微核率。在油鏡下對100個形態清晰的中期細胞進行觀察,統計染色體畸變細胞數量,將畸變率計算出來。
1.3 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工作人員的檢出結果。
1.4 統計學分析 實驗以SPSS20.0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表示,使用進行統計學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使用t值進行統計學檢驗,P<0.05代表研究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染色體畸變及微核結果分析 在230例工作人員中,共檢出11例染色體畸變工作人員,檢出率為4.78%;共檢出13例淋巴細胞微核工作人員,檢出率為5.65%。
2.2 性別對檢出結果的影響分析
在142例男性工作人員中,染色體畸變檢出率為4.23%(6例),淋巴細胞微核檢出率為4.93%(7例);在88例女性工作人員中,染色體畸變檢出率為5.68%(5例),淋巴細胞微核檢出率為6.82%(6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工齡對檢出結果的影響
在工齡低于10年的98例工作人員中,染色體畸變檢出率為3.06%(3例),淋巴細胞微核檢出率為4.08%(4例);工齡在10-20年的74例工作人員中,染色體畸變檢出率為5.41%(4例),淋巴細胞微核檢出率為5.41%(4例);在工齡超過20年的58例工作人員中,染色體畸變檢出率為6.90%(4例),淋巴細胞微核檢出率為8.62%(5例),各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當細胞內紡錘絲受影響或染色體斷裂時,細胞會產生有絲分裂,在細胞核外滯留的染色物質就是淋巴細胞微核。臨床可通過微核試驗能將物理因素或化學因素引起的染色完整性改變進行有效的檢測,最后得到的微核率大小可將染色體損傷程度直接反映出來,也能將輻射損傷程度反映出來[3]。此外微核檢測方法具有快速、簡單的特點,在臨床的應用中逐漸廣泛。染色體畸變在電離輻射損傷的檢測中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常用于放射工作人員的損傷診斷[4]。本研究結果顯示,在230例工作人員中,共檢出11例染色體畸變工作人員,檢出率為4.78%;共檢出13例淋巴細胞微核工作人員,檢出率為5.65%。其中性別、工齡等與放射工作人員染色體畸變率、淋巴細胞微核發生率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其原因可能是射線裝置及放射性同位素符合國家的標準,放射工作人員有較強的自我防護意識,在工作過程中能夠進行自我保護,受照劑量隨之減少,顯著減輕了工作人員受到的輻射損傷[5]。
綜上所述,通過檢測放射人員的染色體畸變及淋巴細胞微核情況,能有效觀察工作人員的電離輻射損傷程度及染色體損傷程度,幫助工作人員進行早診斷早治療,避免相關并發癥的出現。
參考文獻
楊勇,王強,張磊, 等.放射工作人員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及微核檢測結果分析[J].預防醫學,2019,31(5):517-519,522.
賴專華,莊貴華,武永平, 等.不同職業放射暴露環境工作人員染色體和微核發生變化的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9,26(7):827-831.
孫杰,賴關朝,張宗軍, 等.長期小劑量電離輻射作用于人體 對外周血淋巴細胞微核、染色體畸變及白細胞的影響[J].中國處方藥,2019,17(5):138-139.
高盛庭,吳水濱,林波.珠海市放射工作人員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與微核率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14):213-214.
劉東仁,張琳,劉玉龍, 等.山東省放射工作人員五年外周血細胞計數與細胞遺傳指標比較分析[J].中國輻射衛生,2018,27(4):3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