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凌昱
摘? 要:社會責任感培養的工作任重而道遠,而高中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將是從最基礎的部分展開對于學生社會道德工作的培養,增強學生的道德意識,進而上升到對于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方面,更加有利于學生各方面素質全面化發展。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社會責任感;培養途徑
引言:
目前的形勢下,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方面,已經成為學生最基礎的部分。高中生由于對于社會認識的廣度、深度方面存在不足,責任感方面缺失的現象更是比較嚴重化。為此,通過高中思想政治領域的滲透,則能夠使得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成為敢于擔當、有責任感的新一代接班人。
一、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意義
社會責任感簡單而言則是一個人對于社會應當主動承擔的責任。高中生正處于思想方面的成長期,社會責任感培養工作的開展,則更加有利于學生思想方面的成熟與成長。高中政治教育開展的目的,則是引導學生的思想、行為方面向積極向上的一面發展,同時能夠兼備到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方面得到提升。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引入社會責任感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會有時事政治的內容被引入。有了時政教育的開展,學生上課的興趣度也會大增。時政教育與社會責任感的教育方面,能夠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極大地促使學生責任感方面的進一步加強。
二、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途徑
(一)提取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內容
高中生思想政治課本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工具,由于學生的思想方面大多處于認知的初期階段,對于課程的內容方面只能做淺層面的理解,深入的部分則無法延伸。為此,教師需要提取社會責任感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作引導式分析,抓住學生的心理。通過引導式教學工作的開展,使得學生對于人口、資源、環境、權利、義務方面的知識點理解的更加深層化。
(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工作中,更加需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學生養成主動觀察,勤于思考的能力。只有此部分的習慣養成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方面才能夠得到加強,客觀上社會責任感的方面也更加能夠得到加強。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習慣的培養,需要從以下部分進行主抓:
第二,通過創設“面對未來就業高中生該做那些方面準備工作”的話題進行討論,讓學生發揮各自的思維,進行深思并陳述,最終得出統一化的觀點:在面臨就業壓力大的形勢下,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更加需要從培養自身素質,提升自身責任感的方面進行主抓,為將自身培養成為對家庭、對社會負責的現代化人才而努力[1]。
(三)充分挖掘教材資源
教師需要分析與發掘教材中關于社會責任感的資源,更可以利用課外讀物及部分資料中關于社會責任感的資源。通過此部分資源的傳授,使得社會責任感的理念能夠深入到學生的腦海中,更加能夠讓學生明確。作為高中生的他們,需要從那些方面進行強化,才能夠使得自身的責任感加強與提升。通過教師引導工作的開展,學生對于社會責任感的方面理解更加深透化了,不管是在平常的學習中,還是在自己的生活方面,都能夠養成敢于擔當、敢于負責的習慣,自身的成長方面則更加能夠提升到嶄新的層面。
(四)學生社會責任感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更加受到外界社會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則進一步加劇了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參與到社會實踐的活動中去,以達到進一步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目的。例如:開展社區垃圾分類的宣傳工作,在宣傳工作的初期,學生必須要去了解垃圾分類所產生的積極方面的影響意義。只有垃圾分類的工作切實開展了,才能夠為人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環境。學生自身作為社會的重要成員,通過自身的宣傳引導,讓更多的人加入到了垃圾分類的工作中去,則使得學生更加能夠為享受到因自己承擔起的責任感而獲得的成果,信心也會大增[2]。
(五)從點滴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
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方面,是一項長期性工作,更是學生日常生活中不斷進行積累的成果方面的體現。日常的生活與學習中,首先需要從學生遵守學生守則及校規的方面抓起。待到基礎性的行為方面培養好了,形成習慣了,才更加有利于學生其他行為的養成,逐漸將責任感變成一種習慣。
三、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進步,學生的任務不只是每天學習科學知識,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方面更是比較關鍵的部分。只有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方面加強了,學生的思想覺悟方面提升了,才能夠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創造更多的輝煌成績。
參考文獻:
[1]黃瀅.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基于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法制教育的視角[J].學術論壇,2017,38(2):12-13.
[2]朱開群.“深度學習” 觀映照下的思想政治課深度教學——基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思考[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13(28):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