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洪立
摘? 要:幼兒園小班的區域活動是鍛煉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它對幼兒發展的價值已經越來越被大家所熟知與重視。幼兒區域活動應該讓孩子們作為主體,讓他們更好地玩。本文主要從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的意義、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及對區域活動的指導等方面探討了幼兒園小班的區域活動的重要性。
關鍵詞:小班區域活動;材料投放;指導
一、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
(一)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的意義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以操作、擺弄為主要途徑的自主性學習,是兒童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一種獨特方式。區域活動,是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積極參與,勇于探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一種幼兒自主自愿的游戲活動形式。區域游戲促進幼兒自由、快樂成長。
區域游戲的開展,孩子們通過與同伴之間的討論、合作與交流,能有效地促進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提高處孩子們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的現狀
皮亞杰說:“兒童的認知發展,在其不斷地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獲得。”隨著人們對幼兒園工作的重視,區域活動的重要性也隨著幼教改革逐漸凸顯出來。區域活動因其內容的豐富多彩,集游戲,探索、合作為一體的特性,越來越受到幼兒園的青睞。大多數幼兒園也將區域活動納入幼兒園重點工作內容,幼兒園的每個班級都有角色扮演區、建構區、益智區、美工區以及圖書角等區角活動。很多學校組織優秀教師觀摩較好的幼兒園的區域活動,并且組織研討、交流,使幼兒園區域活動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小班幼兒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
(一)材料投放時應注意幼兒的適應性與參與性
幼兒教師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在選擇區域游戲時,應該選擇與小班幼兒心理年齡特點相符合的區域游戲。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也應考慮幼兒年齡特點,因為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是否恰當,決定著幼兒是否能夠順利參與區域活動。
材料的投放要注意材料的數量和材料自身的難易度:如果材料缺少,會影響區域活動的正常展開;如果太過簡單,無法滿足小班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探究。材料有時候并不是越多越好,有些老師在投放時材料五花八門,小班幼兒的注意力又尤其不穩定,在區域游戲時不能完全投入活動,容易造成幼兒分心,玩得眼花,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
在投放小班區域活動材料時,還應注意材料需要附有多種教育因素。如:小班穿珠游戲中珠子可以是有顏色、孔、大小等變化,這樣可以鍛煉幼兒動手動腦和操作思維能力等各方面發展。
投放材料時還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精美、全新的材料才能吸引幼兒。
(二)注意材料投放的操作性、層次性、動態性
首先區域活動的材料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并且要經常不斷地更新。新的材料會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使幼兒的思維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提高。因為小班幼兒的注意力不會長時間的對一種材料集中。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幼兒心理特征,我們教師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對幼兒區域活動材料進行調整和補充。
材料需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求制作。每個幼兒的能力發展水平不一樣,教師要注重個別差異,在投放區域活動材料時要顧及每個不同心理層次的幼兒。如果過于簡單,幼兒發展得不到提高;如果太過復雜,幼兒又無法將游戲進行下去。其次在選擇活動材料時,要選擇用操作性強的材料,最大程度發揮材料的作用。
(三)投放材料時應適當地與當地環境相結合
“新《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區域活動的設置要善于利用當地的環境、地理因素,例如農村幼兒園的體育活動區,不需要像城市中的體育活動區那么標準,可以把體育活動區擴展到樹林、山坡上面,就地取材,豐富區域活動材料,使幼兒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熱愛自己的家鄉。
三、小班區域活動的指導與實踐
(一)小班區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
近幾年,我國開始重視學前教育,使幼兒園中的區域活動也受到很大的重視,很多幼兒園在設置區域活動也會遇見一些問題。例如:(1)區域活動的空間劃分不科學。如果將圖書區設置在建構區的旁邊,那么在圖書區看書的小朋友,就會受到在建構區玩建構積木的小朋友的影響,不能安心看書。(2)環境不及時更新。部分教師在很忙的情況下,喜歡把區域活動的環境一次性布置完成,一個學期內很少甚至不更換區角活動的環境。忙了很久之后,區間終于有了,可是時間一長孩子們便覺得沒有了興趣。小班幼兒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的集中,他們對于探索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如果長時間玩一種區間游戲,他們就沒有了興趣。(3)區域活動設置沒有目的。在設置區域活動時,隨性隨意設置,不考慮區域活動設置的目的。(4)在創建區角游戲時,很多新教師都不知道該如何獲取區間游戲材料,每天都費盡心思去收集,有的也沒用,堆在一起變成了垃圾,用之無用,棄之可惜。
(二)幼兒在區域活動時教師應如何指導
在區角游戲時,幼兒們非常投入地玩自己的游戲。比如在玩“小小醫院”的小朋友,他是病人,突然他給別的病人打針。這時,老師上前制止,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行為。而孩子卻說:“他忙不過來,我幫幫他不行嗎?”有時候教師自認為及時的介入,其實是打擾了孩子的游戲。
舉個列子:小朋友在建構區玩積木時用積木打其他小朋友,這時就需要老師的介入。在建構區出現了這樣違反社會規范的行為,教師就需要立即介入制止。
指導包括隱性指導和顯性指導,針對區域活動的指導,以及教師什么時候該介入幼兒的游戲中,我認為:1.幼兒在游戲時出現不安全的傾向;2.幼兒遇到麻煩時主動找教師幫助時;3.出現不符合社會行為規范的內容。幼兒沉浸在游戲中時教師還是要少介入比較好,以免擾亂幼兒游戲的情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實行)》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P2-P3
[2]王澤靜.《區域活動對幼兒成長的價值與意義》[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6):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