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郭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和改革,對幼兒園教育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因此,教師需要切實有效地提升幼兒園體育教學的綜合質量,致力于開展游戲化的教育教學模式,積極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不斷加強體育鍛煉,增加自身的綜合身體素質。文章以興趣為導向,探索幼兒園體育教學游戲化為切入點,通過幾個方面的分析進而較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使得教育形態不斷優化完善。
關鍵字:興趣;探析;幼兒園;體育教學;游戲化
引言:
幼兒園階段的體育教學是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重要開端,有著一定的啟蒙作用,行之有效的利地游戲教學的基礎形態,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課堂并不斷進步。這就需要教師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開拓教學思維,從思想上認知到幼兒游戲化體育教學的必要性,逐步探索全新的教學模式,以興趣為導向來開發體育教學內容。
一、幼兒園體育教學游戲化的基礎特征
目前,幼兒園體育教學游戲化的形態多樣化,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些游戲視頻和音樂等,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體育游戲樂趣。同時,加強互動與評價的基礎形態,以便能更好地鼓勵學生,并利用微信等通訊工具加強體育教學的實效性,通過與家長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良好地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而設置具備科學性、合理性、針對性的體育課程設計,優化教育教學環節,不斷加強實踐模式,提升整體教育教學的優化形態[1]。
二、展開幼兒園體育教學游戲化的必要性
體育教學是幼兒園階段一項重要的課程內容,為了進一步優化和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和體能,堅持以興趣為導向進行體育教學是優化教育形態的重要舉措。教師可以通過課外活動設計,為學生提供形態豐富、靈活多樣的學習環境,實現這種寓教于樂的教育形態,促使體育課堂能夠體現出獨特的魅力與風格。在現代教育教學的發展中,不僅要求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對于體能素質和心理素質也有著一定的重要指示,那么作為幼兒園體育教師就需要注重挖掘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深化小游戲模式,滿足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行之有效地實現趣味性、互動性、益智性的幼兒園體育教學模式[2]。
三、實現以興趣為導向,進行體育教學游戲化的具體策略
(一)加強興趣引導,提高學生參與度
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的良好動力,在幼兒園體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想保障課程的實效性,就需要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積極了解班級內每一個孩子的性格特征、興趣方向等,做出及時地了解和分析,致力于完成科學性的評價機制。可以說,幼兒目前的心理和生理都處于發展現階段,均不是特別成熟,他們不太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并對老師保持著一定的敬畏之心,進而造成老師在實踐工作當中深化體育教育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要注意學生的情緒,把握學生的興趣愛好變化,積極展開體育游戲。
例如,教師在體育課堂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直觀的視頻、動畫等內容,積極引導每一個孩子集中注意力體味游戲的樂趣,讓學生能夠愛上體育,實現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形態。
(二)把握學生實際,針對性設置教學活動
游戲化教學主要是利用趣味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加強學習興趣,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幼兒的肢體語言和思想意識,不斷結合現代的教育教學理念幫助學生樹立體育鍛煉意識,促使學生能夠在體育實踐過程之中收獲學習興趣和強健體魄,為其終身學習目標提供堅實的動力。教師要設置具備科學性、針對性的游戲設置,讓幼兒獲得健康全面的成長與發展。
例如,教師在短跑接力賽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基礎規則,讓學生能夠在較好的行為準則之下約束自己,以此來保障體育活動的安全開展。讓學生通過協同合作進行游戲比賽,教師還可以在接力賽終點放置氣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在氣球上設置一些數字類的益智題目,使得學生在到達終點之后解決題目,實現這種游戲形態提高幼兒自身體育學習的成就感,同時加強個人的團隊意識。
(三)豐富教學內容,鼓勵幼兒參與
教師優化體育游戲教學需要切實有效地加強教學內容,鼓勵每一個學生積極參加,把握學生對新鮮事物的興趣愛好,促使其較好地樹立自身體育游戲觀念,并且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致力于發展高質量、高效率的教育工作。同時,教師要不斷完善體育課堂的評價機制,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就感,建立完備健全的體育學習形態,以此來優化學生強健自身體魄的意識,不斷提高綜合學習素養。
例如,教師在跳遠一課時教學中,可以讓幼兒進行3~6人之間合作,并且可以利用輕松愉悅的音樂為學生營造較高的體育課堂,并且通過小組比賽競爭的機制加強學生的實際體驗,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獲得健康成長。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形態下,幼兒園體育教學積極展開游戲化教學模式是目前需要長期堅持和努力的教育工作任務,讓幼兒感受到體育世界的樂趣,促使幼兒性格、心理等各個方面健康發展,使得體育運動陪伴幼兒成長和學習。
參考文獻:
[1]楊雙鳳.以興趣為導向探析幼兒園體育教學游戲化[J].學周刊,2019(20):182-183.
[2]孔樂樂.幼兒體育教學游戲化的作用與策略探究[J].新校園(中旬),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