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青
【摘? 要】目的:在現代醫學對焦慮性失眠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之時,探討用傳統的中醫藥方法進行治療。方法:用中醫藥的整體觀對焦慮性失眠進行辯證施治,采用中藥方劑口服,針刺俞穴、耳穴埋豆、推拿按摩等治療。在生話起居、飲食調攝、身體鍛煉等方面進行預防。結果:患者的睡眠質量和時間有明顯殷改善。睡眠時間平均延長1~2小時,由原來的3~4小時/天延長至4~5小時/天。結論:用傳統的中醫藥治療焦慮性失眠無副作用,對藥物無依賴性,且療效好,值得推廣。
【關鍵詞】焦慮;失眠;中醫藥;辯證施治
【中圖分類號】R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3-0271-02
據中國睡眠研究會最新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成年人失眠率已高達38.2%,門診中的睡眠障礙患者大約60%的是由焦慮和輕度抑郁引發的,但只有少數患者會選擇求助專科醫師。
焦慮性失眠為入睡困難和頻繁覺醒的同時伴隨多夢,夢醒后出現恐懼感。長期焦慮性失眠可影響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現代醫學對焦慮性失眠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長期以來多用鎮靜安眠藥物雖對癥狀有一定的改善依用,但仍存在著療效反跳和藥物毒副作用等問題,且療效欠佳。而重視整體觀念的傳統中醫學在治療焦慮性失眠方面不僅具有豐富的理論與實踐基礎,且古代醫學文獻及現代臨床報導也證實了中藥方劑、針灸按摩、生活起居調護對焦慮性失眠癥患者體內保持相對平衡的物質或功能起良好的調節作用。故“治病先治神”[1]以達到調整陰陽,催眠安神的作用。
本病辯證首分虛實。焦慮性失眠的初期和中期大多表現為實證,或為邪熱擾心或為肝火內擾或痰熱內盛。到了后期,失眠日久可能出現心脾兩虛,心神失養的虛證表[2]。
1 辨證施治
1.1肝郁氣滯? 是失眠發病機制的重要因素,是失眠最常見的證型,在肝郁氣滯基礎上,常可繼發陽亢、化火、克脾生痰等癥。患者常伴有焦慮、抑郁情緒。主要癥狀包括心煩失眠、易怒、情緒低落、目赤口干、大便干結,舌紅少津脈弦或弦細數。治療主要以平肝潛陽,疏肝理氣為主。方劑用龍膽瀉肝湯加減。
1.2痰熱內擾 臨床表現為心煩失眠、胸悶胃滿、惡心噯氣、伴口苦、頭重、目眩、不思飲食,舌偏紅、苔黃膩。治療以降火祛痰為主。方劑選用溫膽湯加減。飲食可食一些滋補精血的飲食,如紅棗、花生。
1.3 陰虛火旺 臨床表現為心煩失眠,五心煩熱、耳鳴健忘、潮熱盜汗。治療宜滋陰養血、寧心神。方劑選用天王補心丹加減。
1.4 心脾兩虛 歷代醫家多認為失眠的主要病位在心。《靈樞、口問》“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之腑皆搖”論述精神內守,情緒安定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前提。由于心神失養或不安神不守舍而失眠焦慮,則陰陽失調,陰血虧虛不養心神。治療上以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為主。方劑用歸脾湯,養心湯加減。也可采用針刺:百會、印堂、四神聰、安眠、神門三陰交等穴。同樣也可采用耳穴埋豆。選穴:脾、腎、神門、交感、皮質下。
2 起居飲食精神調攝
焦慮性失眠屬于心身疾病,重視精神調攝和講究睡眠衛生具有實際的預防意義。《黃帝內經》云:“恬談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積極進行心理情志調整,克服過度緊張、焦慮、抑郁、驚恐等不良情緒,做到喜怒有節,保持精神舒暢,以放松的心態對待睡眠。
2.1 起居方面 適度鍛煉,增強體質。打打太極拳,八段錦。鍛煉時間不宜過長,每次1小時以內。強度不宜進行劇烈運動。另外給自己營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空間,環境安靜,溫濕度適宜,臥室安裝有遮光的窗簾。睡前不要過度興奮,避免食用使中樞神經興奮的藥物、咖啡、濃茶等。
2.2 飲食方面 焦慮性失眠治療通過合理的飲食可以達到非常好的調理效果。宜食清淡有營養的食物如牛奶、蜂蜜、雞蛋、海帶、大棗、綠豆/蔬菜、水果、玉米油。另外用玉米須、西瓜皮煲香蕉(玉米須60g、西瓜皮60g、香蕉去皮)加清水煎煮丿放少量冰糖',每日2次服完。
2.3 精神方面? 聽聽輕音樂,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以放松的順其自然的心態對待睡眠。
參考文獻
[1]????? 許鳳全.焦慮性失眠的中醫治療[J].家庭中醫藥,2011,9
[2]????? 劉慧林,李彬.周德安教授針灸治神理論治療不寐病的臨床應用[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8(4):62_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