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筠

【摘 要】目的:分析對于接受放射性核素腎動態顯像檢查的患者有效的護理措施及其應用價值。方法:對照組在檢查過程中配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患者檢查過程中開展針對性護理。結果:觀察組的顯像成功率為97.67%,對照組為90.70%(P<0.05);觀察組的依從性為100.00%,對照組為83.72%(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平均得分為(93.16±3.17)分,對照組為(82.06±1.42)分(P<0.05)。結論:在患者接受放射性核素腎動態顯像檢查期間配合針對性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依從性以及顯像成功率,并且有助于改善護患關系。
【關鍵詞】放射性核素;檢查;護理;腎動態顯像;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3--01
通過應用腎動態顯像能夠反映患者腎血流以及腎功能和上尿路引流等情況,而放射性核素腎動態顯像則是臨床中針對腎功能異常患者的常用檢查方式,并且該方式具有檢查全面和無創等優勢,可更好地為臨床醫生提供病人腎臟血流灌注以及形態及濾過排泄等功能情況,這也為患者的明確診斷以及預后評估提供了重要的數據參考[1]。然而在患者檢查過程中相關因素可能會對患者顯像質量形成不良影響,因而需加強患者檢查過程中的護理干預,本文旨在分析此類患者診斷過程中的有效護理措施及其應用效果。
1 資料及方法
1.1 常規資料 抽取院內自2017年1月起,到2019年4月接受放射性核素腎動態顯像檢查的86例患者,以數字法隨機分組。觀察組:43例,男女性別比為24/19,年齡區間處于27~69歲,均值(47.6±1.4)歲;腎小球腎炎患者20例,IgA腎病患者8例,間質性腎炎患者15例。對照組:43例,男女性別比為22/21,年齡區間處于26~72歲,均值(48.2±1.3)歲;腎小球腎炎患者21例,IgA腎病患者9例,間質性腎炎患者13例。兩組線性資料比較,P均>0.05。
1.2 方法 對照組在檢查過程中配合常規護理,即在檢查和注射前向患者講解檢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同時在成像劑完成注射后叮囑其利用無菌棉簽進行局部壓迫止血;觀察組在患者檢查過程中開展針對性護理,措施如下:(1)首先,加強良好的護患溝通,在患者檢查前與患者開展充分有效的溝通,并叮囑其對于72小時內口服利尿劑,病人于48小時內行靜脈腎盂造影病人則需合理安排成像日期。若患者存在留置導管情況,則需要在成像之前對其導管進行釋放,包括清空膀胱以及檢查過程中夾住導管等。若患者存在尿潴留情況,則需要協助患者完成導尿后方可接受成像。若患者本身存在疾病疼痛感而無法順利完成成像,則需要加強與醫師的溝通采取藥物鎮痛方式;(2)在檢查之前,需要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科學評估,并開展具有針對性的人性化心理護理。若患者具有憂慮情緒時,需要積極主動地向患者介紹該檢查方式的目的和安全性,同時耐心講解所應用的核素并不會對機體形成損害,進而消除其顧慮思想,確保患者能夠主動配合。同時,叮囑患者在檢查期間的相關注意事項,向其詳細介紹檢查的具體作用、流程以及所需時間等,對其不安情緒進行安撫,盡快消除其緊張和擔憂等心理,確保患者能夠維持平穩心態完成檢查,避免對顯像效果形成不良影響;(3)在成像的過程中需要再次核對病人姓名、檢查項目性別以及年齡等相關資料,待確認無誤后需要和醫師進行良好合作,以便盡快獲得滿意位置。同時指導患者保持恰當的體位,盡可能將患者腎臟置于探頭中心處,確保膀胱處于視野范圍內。在完成檢查后需要進行再次核對,待患者顯像完成之后需要協助患者對注射部位進行按壓并持續一分鐘,密切觀察其局部皮膚的變化情況,同時對患者進行科學的飲食指導,特別是需要叮囑患者多飲用溫水。
1.3 評估標準 (1)比較兩組患者的顯像成功率,顯像成功判定標準如下:即患者注射部位的放射性殘留未超過總計數5%,同時腎圖曲線無明顯異常;(2)比較兩組患者檢查過程中的依從性情況,以患者能夠主動配合檢查及護理判定為依從,反之則為不依從;(3)利用問卷調查法對患者接受檢查過程中的護理滿意度情況予以調查和評估,0~100分。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的相關數據均以軟件SPSS17.0進行統計和分析,其中均數標準差通過( )描述,行t檢驗和檢驗,P<0.05代表差異之間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顯像成功率及依從性對比 觀察組的顯像成功率為97.67%,對照組為90.70%(P<0.05);觀察組的依從性為100.00%,對照組為83.72%(P<0.05)。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平均得分為(93.16±3.17)分,對照組為(82.06±1.42)分(P<0.05)。
3 討論
放射性核素腎動態顯像,是一種安全性高費用低廉以及操作便捷的無創性檢查方式,能夠獲得患者腎血流形態以及泌尿系統等相關資料,是對泌尿系統疾病患者進行診斷的有效方案。然而該檢查過程中需要應用到放射性物質,可能對患者健康產生一定影響,因此需要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并且護理過程中的重點在于改善患者的依從性,提高其顯像成功率。多數患者由于缺乏對該檢測項目的了解,容易出現精神的高度緊張,特別是在檢查過程中容易出現輸尿管痙攣等情況,因此需要加強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特別是做好患者心理輔導及健康宣教,來幫助其改善焦慮、擔憂等不良情緒。同時檢查完成后,患者若按壓棉簽不當容易發生穿刺失敗以及顯像劑滲漏等情況,而通過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則能夠更好的避免以上問題,可幫助患者提高康復信心,同時強化護患溝通有助于患者的有效配合[2]-[3]。從對比結果來看,觀察組的顯像成功率和依從性均高于對照組,同時護理滿意度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也進一步證實通過開展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夠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檢查效果,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4]-[5]。
綜上所述,在患者接受放射性核素腎動態顯像檢查期間配合針對性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依從性以及顯像成功率,并且有助于改善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邢偉平.放射性核素99mTc-DTPA腎動態顯像的護理配合[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6):765-767.
吳婷玲.放射性核素腎動態顯像診斷中的護理對策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4):267-268.
秦鄉音,韓星敏.護理干預在放射性核素腎動態顯像檢查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研究,2019,27(4):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