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雅紅
摘要? ? 根據2000—2018年舞陽縣小麥生長期間的氣象資料及小麥產量資料,分析氣象因素之間以及氣象因素與小麥產量的相關性。結果表明,各月降水量與光照之間有很強的負相關;降水量與氣溫之間負相關不明顯;光照與氣溫之間成正相關。降雨量和光照對產量的影響較小,溫度對產量有較大影響。因此,溫度最有可能成為決定產量的主要因素。該試驗研究結果為未來冬小麥持續高產提供了理論基礎。
關鍵詞? ? 冬小麥;氣象因素;相關性;河南舞陽;2000—2018年
中圖分類號? ? S512;P42?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4-0013-02
Abstract? ? Based on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wheat yield data during wheat growth period in Wuyang County from 2000 to 2018,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wheat yield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ligh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ight and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and light had little effect on yield,while temperature had greater effect on yield.Therefore,temperature is most likely to be the main factor determining yield.The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ustainable high yield of winter whea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 winter wheat;meteorological factor;correlation;Wuyang Henan;2000-2018
影響小麥產量的因素很多,除了與種子、化肥、耕作制度等有關外,還與氣象因素息息相關。氣象因素對小麥產量有重要影響,降水量、光照、氣溫在小麥生長期間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并對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產生不同的影響。有研究認為,氣候變化有利于單位面積周年作物產量的增加[1-4],其中降雨是影響糧食作物單產和總產的因素之一[5-7]。因此,通過對氣象因素與產量相關性的研究,為未來針對不同氣象條件進行小麥產量預報奠定了基礎。
1? ? 材料與方法
1.1? ? 材料來源
采用2000—2018年河南省舞陽縣的氣象資料及相應年代的冬小麥單產資料,冬小麥單產資料由舞陽縣農林局提供,氣象資料由舞陽縣氣象局提供。
1.2? ? 數據分析方法
數據運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進行整理和分析。
2? ? 結果與分析
2.1? ? 氣象因素
2.1.1? ? 溫度。從表1可以看出,2000—2018年冬小麥生長期月份間平均氣溫變化差異較大,1月平均氣溫低,為1.3 ℃,而5月平均氣溫達21.3 ℃;各月的變異系數變化較大,其中1月變異系數高達122.4%,10月、4月、5月相對較小,其變異系數均低于10%。
2.1.2? ? 降水量。從表1可以看出,冬小麥生長期間的各月降水量差異較大,1月平均降水量最低,為14.9 mm;5月最高,達75.6 mm;不同年份的相同時期降水量差異顯著。為了衡量各觀測值差異程度,采用變異系數來比較。通過對其變異系數進行分析,發現其變異系數均較大,各月平均降水量變異系數均大于60%,4月變異系數最小,為64.8%;1月變異系數最大,為118.3%。
2.1.3? ? 平均日光照。從表1可以看出,冬小麥生長期間平均日光照差異較大,11月至2月平均日光照時間在5 h以下,而4—5月平均日光照在6 h以上;變異系數為12.3%~31.5%。
2.2? ? 氣象因素間相關性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各月降水量與光照之間有很強的負相關,說明降水量多的月份,光照明顯下降。降水量與氣溫之間負相關不明顯,只有3月和5月負相關明顯,即這2個月降水量多時,氣溫會明顯下降。光照與氣溫之間成正相關,說明光照越多,氣溫越高,其中在1月、3月、5月相關性最明顯。
2.3? ? 氣象因素及與產量間相關性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各月氣象因素之間有很強的相關關系,降水量(x2)與平均氣溫(x1)、光照(x3)之間均成負相關,說明降水量多的月份,平均氣溫較低,光照明顯下降。平均氣溫與光照之間成正相關關系,其中1月、5月相關系數較高,分別為0.73、0.80。
總體來說,降雨量和光照對產量的影響較小,溫度對產量的影響較大。因此,溫度最有可能成為決定產量的主要因素。由于小麥生產周期長,不同的生長階段對光溫的敏感程度不同,所以光照和降雨量可能對小麥產生影響。
3? ? 結論與討論
冬前壯苗使冬小麥安全越冬,冬前形成的分蘗是形成產量的關鍵,有利于獲得高產。該試驗結果表明,10月降雨對小麥齊苗和培育壯苗有利,播種后氣溫過高容易形成旺苗,若冬季遭遇低溫可造成凍苗、死苗。12月和2月降水對產量的影響不明顯;返青拔節期是小麥全生育期需水最多也是最關鍵的時期,但降雨量不足,將嚴重影響小麥小穗分化和穗粒數,影響產量;5 月小麥處于開花灌漿期,良好的光照條件和較高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千粒重的提高,但5月后期氣溫過高,容易造成干熱風,導致千粒重降低,造成減產。
4? ? 參考文獻
[1] 楊曉光,劉志娟,陳阜.全球氣候變暖對中國種植制度可能影響:Ⅰ.氣候變暖對中國種植制度北界和糧食產量可能影響的分析[J].中國農業科學,2010,43(2):329-336.
[2] 楊曉光,劉志娟,陳阜.全球氣候變暖對中國種植制度可能影響:Ⅵ.未來氣候變化對中國種植制度北界的可能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2010,43(11):2280-2291.
[3] 李克南,楊曉光,劉志娟,等.全球氣候變化對中國種植制度可能影響分析:Ⅲ.中國北方地區氣候資源變化特征及其對種植制度界限的可能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2010,43(10):2088-2097.
[4] 趙錦,楊曉光,劉志娟,等.全球氣候變暖對中國種植制度可能影響:Ⅱ.南方地區氣候要素變化特征及對種植制度界限可能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2010,43(9):1860-1867.
[5] 孫芳,楊修,林而達,等.中國小麥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05,38(4):692-696.
[6] 武艷娟,李玉娥,劉運通,等.寧夏氣象災害變化及其對糧食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業氣象,2008,29(4):491-495.
[7] 李永華,高陽華,張建平,等.氣候波動對重慶水稻產量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農業氣象,2008,29(1):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