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鵬
摘要? ? 為明確活性增效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設置普通復合肥(農民習慣)、低量活性增效肥和高量活性增效肥3個處理,通過田間小區試驗,研究活性增效肥用量對水稻產量、農藝性狀及經濟效益的影響。結果表明,施用低量活性增效肥處理和高量活性增效肥處理的水稻產量顯著高于農民習慣施肥處理,較農民習慣施肥分別增產1 500、700 kg/hm2,增產率分別為16.4%、7.7%。經濟效益上,低量活性增效肥處理的產值、收益和產投比較農民習慣施肥分別提高了16.4%、21.0%和54.7%;高量活性增效肥處理的產值、收益和產投比較農民習慣施肥分別提高了7.7%、9.6%和18.8%。由此表明,水稻施用活性增效肥能夠節本增效。
關鍵詞? ? 水稻;活性增效肥料;產量;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 ? S511;S147.5?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4-0024-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不斷提高水稻產量以及稻米品質對保障人們的基本生活有重要意義[1]。傳統化肥由于易流失、肥料利用率低、容易造成環境污染等原因,已成了制約水稻產量和品質的主要因素之一[2-3]。因此,尋找利用率高、肥效持久的高效肥料新品種,已成為了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4]。本試驗通過研究活性增效肥不同用量對水稻產量和經濟效益的影響,明確活性增效肥合理施用量,旨在為活性增效肥在水稻生產上的施用提供理論基礎和數據支撐。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8年5—9月在安徽水旱輪作區進行,當地習慣種植制度為水稻—小麥輪作。供試土壤為潴育型水稻土,耕層土壤基本理化性質為有機質30 g/kg、全氮2.0 g/kg、有效磷24 mg/kg、速效鉀148 mg/kg,pH值6.5。
1.2? ? 試驗材料
供試肥料:48%活性增效肥料(25-8-15),由安徽帝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提供;45%普通復合肥(15-15-15),由江西開門子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尿素(含純N 46%),由中鹽安徽紅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提供。供試水稻品種:隆兩優華占(中秈雜交組合)。
1.3? ? 試驗設計
試驗設3個處理,分別為農民習慣施肥:基肥施45%普通復合肥(15-15-15)600 kg/hm2,蘗肥施尿素90 kg/hm2、穗肥施尿素60 kg/hm2;低量活性增效肥:基肥施48%活性增效肥料(25-8-15)540 kg/hm2,蘗肥施尿素90 kg/hm2;高量活性增效肥:基肥施48%活性增效肥料(25-8-15)630 kg/hm2,蘗肥施尿素150 kg/hm2。
1.4? ? 樣品測定
水稻成熟后,小區全部收獲,脫粒風干后測實產。同時,每小區采水稻3穴地上部進行考種。供試基礎土壤養分全氮采用半微量凱氏法測定;全磷采用HClO4-H2SO4法測定;有機質采用重鉻酸鉀外加熱法測定;有效磷采用0.5 mol/L NaHCO3浸提-比色法測定;速效鉀采用NH4Ac浸提火焰光度法測定;pH值采用土水比1∶2.5電極法測定[5]。
1.5? ? 數據處理與分析
應用Excel 2003和SPSS 17.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多重比較采用Duncan法,顯著性水平設定為0.05。
2? ? 結果與分析
2.1? ? 不同施肥處理對水稻產量及產量構成要素的影響
由表1可知,施用低量活性增效肥處理和高量活性增效肥處理的水稻產量顯著高于農民習慣施肥處理,較農民習慣施肥分別增產1 500、700 kg/hm2,增產率分別為16.4%、7.7%。水稻產量構成中,低量活性增效肥處理的有效穗顯著高于高量活性增效肥和農民習慣施肥,與農民習慣施肥相比,高量活性增效肥有增加有效穗數量的趨勢,但并不顯著。其他產量構成因素上,3個施肥處理間均不顯著。
2.2? ? 不同施肥處理對水稻經濟效益的影響
由表2可知,與農民習慣施肥相比,低量活性增效肥處理和高量活性增效肥處理均顯著提高了水稻產值、收益和產投比。低量活性增效肥處理在產值、收益和產投比上分別提高了4 005.0元/hm2、4 618.25元/hm2和5.42,提高幅度分別為16.4%、21.0%和54.7%。高量活性增效肥處理在產值、收益和產投比上分別提高了1 869.0元/hm2、2 101.25元/hm2、1.86,提高幅度分別為7.7%、9.6%和18.8%。3個處理中,以低量活性增效肥處理的經濟效益最佳。
3? ? 結論與討論
活性增效肥主要是在肥料中添加了一類以增加養分有效性為目的的增效劑,這些增效劑通過固持氮元素,活化土壤中難以利用的磷、鉀元素來增加對作物養分的供給,并在調節植物生理功能中起到一定作用。本研究結果表明,施用低量活性增效肥處理水稻產量顯著高于農民習慣施肥,通過提高水稻產量構成的有效穗數來提高水稻產量。增產原因可能在于活性增效肥能夠提高水稻分蘗數,進而提高水稻穗實粒數,促進籽粒灌漿[6-7]。水稻施用活性增效肥可提高養分有效性,增加水稻產量,提高肥料養分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具有良好的農學效益和環境效益。
本地區本試驗條件下,綜合水稻產量和經濟效益結果來看,低量活性增效肥在水稻上施用肥效最好,低量活性增效肥產量和經濟效益均顯著高于農民習慣施肥,產值、收益和產投比分別提高了4 005.0元/hm2、4 618.25元/hm2、5.42,提高幅度分別為16.4%、21.0%和54.7%。因此,本地區水稻以施用低量活性增效肥節本增效的效果最佳。
4? ? 參考文獻
[1] 賈國君.水稻生產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北京農業,2015(35):159-160.
[2] 楊潔.淺析影響稻米品質因素、對策與改進栽培技術措施[J].北方水稻,2016,46(6):60-64.
[3] 陳帥君,邊嘉賓,丁得亮,等.不同有機肥處理對水稻品質和食味的影響[J].中國稻米,2016,22(4):42-45.
[4] 方王福州.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17,37(35):47-48.
[5] 魯如坤.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0.
[6] 邵明升,鞏俊花,盧曉東,等.施可豐穩定性肥料在水稻上的應用效果[J].中國農技推廣,2013,29(10):39-40.
[7] 陳夢云,李曉峰,程金秋,等.秸稈全量還田與氮肥運籌對機插優質食味水稻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作物學報,2017,43(12):1802-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