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樹忠 范建新秦 夏杰
摘要? ? 根據牛大力的形態特性及生態習性,結合當地地理氣候及立地條件,探討牛大力育苗及高效栽培技術,以期為該樹種在當地推廣種植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 牛大力;育苗;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 S567.19?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4-0080-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牛大力(Millettia speciosa Champ.),又名金鐘根、豬腳笠等,為豆科崖豆藤屬植物美麗崖豆藤的根,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淀粉等,可以入藥,具有壯陽補腎、強筋活絡、潤肺的藥效,在兩廣地區被大量作為藥膳使用。近年來,廣西有大面積的人工栽培,筆者根據多年實踐,從育苗和栽培管理等方面探討牛大力高產栽培技術。
1? ? 生物學特性
1.1? ? 形態特征
牛大力為攀援灌木,長1~3 m。根系向下直伸生成,長約1 m。幼枝有棱角,披褐色柔毛,漸變無毛。葉互生,奇數羽狀復葉,葉長15~25 cm,葉柄長3~4 cm,托葉披針形,小葉7~17片,有短柄,基部具針狀托葉1對,宿存;葉片長橢圓形或長橢圓披針形,長4~8 cm,寬1.5~3.0 cm,先端鈍短尖,基部鈍圓,上面無毛,光亮,干時粉綠色,下面被柔毛或無毛,干時紅褐色,邊緣反卷。花兩性,腋生,短總狀花序稠密;花梗長1.0~1.5 cm;花苞2裂;萼5裂,披針形,位于最下面的1片最長;花冠略長于萼,粉紅色,旗瓣禿凈,圓形,基部白色,外有縱紫紋;翼瓣基部白色,有柄,前端紫色;龍骨瓣2片,基部淺白色,前部互相包著雌雄蕊;雄蕊10,兩體,花藥黃色,圓形;雌蕊1,子房上位。莢果長8~10 mm,徑約5 mm。種子2枚,圓形。花期8—9月,果期10月[1]。
1.2? ? 生態習性
牛大力喜歡在溫暖、光照、水分充足的環境生長,不耐陰、怕漬,對環境氣溫的要求為年平均溫度18~24 ℃,最低氣溫要>3 ℃,年降雨量達1 200 mm以上,日照時間稍長,排水澆灌良好的平地、緩坡地、山地及旱田等都可種植,特別是在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疏松、濕潤、通氣性好、不易板結的微酸性砂壤土或黃壤土最適宜[2]。
2? ? 育苗技術
2.1? ? 采種與催芽
2.1.1? ? 采種及種子處理。牛大力種子在10月中旬左右成熟,當果莢的顏色全部變黃但又沒有裂開時將其采下。選擇沒有病蟲害、生長勢頭良好、成熟期一致的單株作為母樹,將采摘的果實攤放在通風干爽、空氣相對濕度在30%~50%的室內,種子厚度要<2 cm,放置5~7 d,果實干燥后,把果莢搓掉,選擇質地均勻、籽粒飽滿、不帶蟲卵的種子,置于8~12 ℃、沒有光照的環境下陰干。種子與純凈水按照1∶1.5的體積比混合,攪拌,選擇沉在水底的種子,稍微晾干。然后把種子浸泡在5%次氯酸鈉溶液中,浸泡時間為20~25 min,再浸泡在15%磷酸三鈉溶液中30~40 min,洗凈,晾干,將種子放在30 ℃溫水中24 h,稍晾干。
2.1.2? ? 催芽處理。把牛大力種子放在55 ℃溫水中10~15 min,撈出后在自來水中浸泡7 h左右,待種子充分吸收水分后,撈出放入盆中,加入適量細沙攪拌均勻,細沙用量以能和種子保持充分接觸即可。選用的沙子不能太細,濕度以手握成團觸之即散為宜。攪拌均勻后,在牛大力種子上面再撒一層相同的細沙,厚度約2 cm,這樣可以保持種子的濕度和溫度,最后將處理好的種子放置在溫度穩定而又通風的位置,待其發芽[3]。
2.2? ? 播種
2.2.1? ? 苗床準備。沙床的寬度一般約為1 m,長度視具體場地而定。首先把沙床內的雜草清除干凈,并且將沙床的沙重新翻動,讓其保持松軟狀態,播種前1 d用0.2%高錳酸鉀進行消毒。
2.2.2? ? 播種與上袋。把經過催芽處理過的種子撒播在沙床上,上面輕輕覆蓋一層沙子,在沙床上方用鐵絲將白色薄膜拱起,同時沙床兩頭也要密封,再覆蓋一層黑網,用磚壓好。定時向沙床灑水,以保持沙床的濕度,在種子處于沙床期間,如果遇到高溫,把沙床兩頭打開通風,如果溫度特別高,還要打開薄膜,然后蓋上黑網,晚上再覆蓋薄膜。選擇規格為8 cm×10 cm的育苗袋,裝滿消毒泥以后,待種子在沙床內長到3~4 cm高時上袋,選擇高大、粗壯的幼苗,拔出后要盡量遮蔭,并且要快速上袋,不能過夜。上袋前,小苗的根系需要經過消毒處理。
2.3? ? 苗期管理
當幼苗生長到2~3片真葉時,要進行第1次修剪,增加幼苗的通風透光性,使其能出苗整齊。此后進行定苗,苗距控制在7~10 cm,去除弱苗、病死苗、旺長苗,保留大小一致的幼苗定苗。
3? ? 栽培技術
3.1? ? 林地選擇
種植基地條件的好壞對藥材的質量和產量有較大的影響,進而影響經濟效益和管理難易度。牛大力幼苗宜在陽光充足、濕度適宜、年均溫18~24 ℃、降雨量1 200 mm、日照時間長、供水充足的地方培育。土層肥沃、濕潤、通氣,且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砂壤土更利于牛大力苗的發育。
3.2? ? 肥料準備
牛大力為喜肥植物,生長環境若有全面的營養元素、有機質和有益微生物,則生長旺盛,質量和產量也較高,同時還要注意增施磷、鉀肥。因此,肥料最好選擇天然的農家肥。農家肥一定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應該在種植前60~120 d準備充足并進行堆漚。一般施禽畜肥7 500 kg/hm2、磷肥1 500 kg/hm2,攪拌均勻后進行淋濕,使其保持適當的濕度,然后在堆積的肥料表面覆蓋黑色地膜,同時用泥土將地膜的邊緣壓好。當糞堆溫度上升到70 ℃左右時,對糞堆進行翻轉,將上層翻到下層、下層翻到上層,根據肥料的具體情況設置翻轉次數。如果條件允許,還可在糞堆中加入生物菌,因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可以提高肥料的效果。
3.3? ? 整地施肥
種植前100 d,若是荒地,首先除去地表植物(可用火燒),翻耕30 cm左右;水田要在收獲后及時耕地,同時撒施石灰1 125 kg/hm2,然后曝曬;對于種植過根系旺盛作物的田塊,要噴灑一定的藥物防治病蟲害,避免連續種植的不良后果。種植前30 d要重新翻耕地,撒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使其均勻覆蓋在表面,同時將地整成寬2 m、高0.4 m的畦,畦溝0.3 m,以便澆水[4]。
3.4? ? 定植
選擇苗高超過5 cm、有濃綠羽狀復葉、沒有病斑且根系已經長到營養杯邊緣的壯苗。牛大力是藤蔓植物,長大以后占地面積很大,如果種植過于密集會導致封畦現象的發生,同時也會阻礙通氣和透光;如果種植稀疏,則會降低牛大力的產量。通過實踐發現,適宜的種植密度為1.2萬~1.5萬株/hm2,株距以0.8 m左右為宜。
3.5? ? 撫育管理
注意保持適宜的水分和肥料。土地干旱時要及時澆水,雨季要及時排水,以確保水量適宜。同時,牛大力在不同生長階段需要不同的肥料,所以要及時追施適合的肥料。生長期一般要追肥3次,第1次在株高30 cm左右時追施尿素150 kg/hm2;第2次在生長旺季追施尿素120 kg/hm2,可結合澆水進行,有利于肥力盡快吸收;第3次在肉根膨大時追施磷、鉀肥,以增加產量,一般追施磷酸二銨150 kg/hm2、硫酸鉀75 kg/hm2。牛大力幼苗期藤蔓較少,空地上容易生長雜草,因而6—8月應分別除草1次,以免與牛大力競爭水分和肥料。
3.6? ? 修剪整枝及疏花促果
對于藤蔓型或小灌木型牛大力品種,需要通過修剪控制枝條生長,促使地下塊莖生長、增加產量。對不用于繁殖的植株要疏除強旺的枝條,以抑制藤蔓生長,保持植株高度,注意越早修剪越好,促進其養分供應根部生長。對于留種用于繁殖的植株,除了前期修剪外,用宇花靈2號15瓶/hm2兌水450 kg/hm2進行葉面噴施,連噴2~3次后,在3—4月種植的植株可在6—9月進入開花期。在花蕾長出時對部分花蕾進行疏剪,不宜留過多花穗,并保持植株枝條數量。開花前再噴施1次宇花靈2號,以便促進開花坐莢,促進大量的養分集中供給地下根莖生長。立秋以后,噴施宇花靈5號促進牛大力快速生根并不斷膨大,結合牛大力葉片和根莖的生長狀況施用相應的肥料,促使牛大力獲得高產。
3.7? ? 病蟲害防治
牛大力成年植株一般不易受病蟲危害,但是在高溫多雨陰濕的情況下幼苗容易發生少量葉斑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代森錳鋅600倍液噴霧防治。另外,牛大力幼苗易受鱗翅目害蟲危害,可用5%阿維菌素乳油1 000倍液、5%阿維毒死蜱顆粒劑1 000倍液或2.5%阿維氟鈴脲乳油1 000倍液防治。
3.8? ? 采收和加工
牛大力適合在秋冬季土壤干燥時采收,可用耕地機先在行間深耕1次,使土層松軟后人工采收,或者直接人工挖薯。采收后放在0~5 ℃的冷庫儲存15 d,也可切片烘干、鮮切片真空包裝、制作成飲料等。
4? ?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四十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126.
[2] 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廣西中藥材標準1990年版[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31-32.
[3] 田雄.大力士飼用甜高粱在務川環境條件下高產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14(4):27-29.
[4] 黃浩,翟勇進,白隆華,等.牛大力高產栽培關鍵技術[J].熱帶農業科技,2016,39(4):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