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勇
【摘 ?要】 學生學習地理興趣不濃,課堂教學效果不佳,是初中地理教學的主要屏障。如何掃除這一屏障?本文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經驗,在教學中通過不同教學手段來營造學生樂學好學氛圍,激發學習興趣的策略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 初中地理課堂 ?激趣教學 ?策略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是與學習興趣密切相關的。今年,隨著我市中考評價體制改革方案的實施,地理中考分值由過去100分折算為30分,降低了中考總分值中的比重。本來地理學科在學生心目中地位不高,學習興趣不濃,這已是初中地理課教學的主要屏障。這次改革,對地理教學提出更高要求——向課堂要質量。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呢?我個人認為:努力營造學生樂學好學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當前地理課堂教學方法的主要突破口。教師在教學中要集思廣益、想方設法撥動學生心弦,打開學生思維閘門,使學生積極參與,樂于開動腦筋,善于思考問題。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幾種策略。
一、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驅動學生好奇心
地理研究的對象,其時空界限廣闊而遙遠,內容涉及面多。初中生閱歷淺,知識面較窄,單純依賴學生的視野和見聞是難以掌握的,要合理選用教學媒體,正確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學媒體的直觀性、大容量和信息多變,有利于引起學生的注意;有利于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常言道“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興奮劑”。而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最容易集中,注意力集中是學生學習效率最好階段,也是教學效果最好的階段。
上《地球的運動》這節課時,我把學生帶到地理實驗室來上。學生一進地理實驗室,看到各種各樣地形、地貌模型、數字語音立體地圖、數字星球系統等設備時,發出驚訝、好奇的聲音。作為剛進入初中的學生從未接觸過這樣設備,使他們感受到地理的神奇與魅力!學習興趣程度立刻高漲。然后通過課件和現代化教學設備,解釋了地球自轉和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解決日常生活中常見“晝夜更替”“四季變化和晝夜長短變化”等地理現象。幫助學生構建三維立體模型圖,解決地理學習中的一些關于空間想象問題上的重難點,同時讓他們感受到科技創新成果所帶來的方便與魅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欲與求知欲。
二、結合教材內容,精心組織導入語
常言道:“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在地理新課開始時,如果我們能夠緊扣教材精心設計導入語,好的導入語能夠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能夠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知識和所傳遞的信息,使學生在愉快中接受新知識,又不感到枯燥,做到“課剛上,趣已隆”。要做到“課剛上,趣已隆”的導入語,教師必須有扎實地理學科素養,了解地理學科思維的特點;必須了解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心理需求、思維特點;根據學生的能力、個性需求及心理需求來設計導入語,以求得學生情感與思維發展的認可,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一堂課的導入主要有情景創設、時事引入、精心設疑、以舊引新等形式。我們若能精心設計好的導入語,教學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風趣、生動、形象的語言是激趣的助燃劑
我國的語言博大而精深。語言的風趣、生動、形象和有情感,可令人賞心悅目;可使課堂教學變得妙趣橫生,使學生在笑聲中領會到其中蘊含的智慧和哲理;可使學生的心弦被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語言牢牢牽住,激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學生在這樣的氣氛中接受與理解新知識,其效果遠勝于直接告訴學生現成的理論。如:在講到山谷和山脊地形部位區別時,這是學生常混淆的知識點。等高線凸出部位向高處突出劃為山谷,等高線凸出部位向低處突出劃為山脊,濃縮概括成一句話“凸高為谷、凸低為脊”。短短的八個字解決了學生在這個知識點上的長期困惑。“濃縮就是精華”當我補上這句話時,學生開心地笑了。學生的情趣一下子活躍、高漲起來,從而創設一種愉快的學習情境。這樣不僅便于學生記憶,而且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性,從而達到“樂中記,記中樂”的學習效果。
四、創設情境、模擬旅游是激趣的“驢友”
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習地理的目的主要是學以致用,學習身邊有用的地理,生活中處處存在地理現象,這些地理現象的發生、發展與我們所學的地理知識是緊密相關的。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在講到具有特色的自然環境和人文資源時,我們可以以一次旅游行程形式貫穿教學過程,讓學生感受到上地理課就像在旅游,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名山大川、文化遺產、民族風情仿佛出現在眼前,讓他們身臨其境,其感染力是任何語言都達不到的。如:講到《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讓學生作為“導游”,聽眾是“游客”,這種角色的扮演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隨著課件、圖片的展現和“導游”娓娓動聽的解說,讓學生感受到上地理課就像在旅游,就像步入一種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美的旅游行程。這樣課程的設置可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接受知識,又使學生飽覽了祖國的美麗,也自然而然流露出對祖國的熱愛,這種德育教育滲透也是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
五、中考熱點題型的滲透是激趣的點金石
現階段中考的命題原則總體上將更加注重能力和學科素養的考查,更加凸顯“立德樹人”的教育功能,增加能力和應用性試題,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注重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高中學校選拔新生;有助于中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和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對于中學生而言,他們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主要包括對學科的興趣愛好、求知欲望,用已學知識來解答或解決簡單的未知問題,也包括用新學知識解決未知問題。各省市試卷在這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嘗試,都能注重從知識立意命題向能力立意命題的轉變,尤其注重獲取知識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考察。做到立足課本知識,考查課外情境。因此,地理教師要認真鉆研歷屆各省市中考試題,在平時上新課過程中涉及到歷屆中考有關的知識點要大膽滲透,分析知識點的運用和考查。這樣的滲透會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激起更高的興趣。
總之,地理教學的形式是多種多樣,既要因材施教,又要不拘一格,靈活運用。豐富地理課堂內容,以最大力度激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