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蓓燕 舒玲玲

為3500余個教室進行燈光照明改造,為每名學生建立視力檔案,依托溫州醫科大學培養一批眼視光專業人才,為全市7萬適齡兒童實施免費窩溝封閉……這是浙江省溫州市最新啟動的“明眸皓齒”工程,目標直指“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共同努力讓孩子摘下小眼鏡”。
如此迅速、有力、針對性強的行動,正是近年來浙江重視發展教育的生動寫照。回望黨的十八大以來,一份份飽含浙江省委、省政府正確決策和殷切希望的重要教育文件相繼出臺,一輪輪教育改革的大幕率先在浙江大地拉開,從“有教無類”到“學有所教”,從“優先發展”到“改革創新”,無論是教育公平還是教育質量,浙江教育始終從關注每一個人的發展起步,終點則是民生福祉。
向著教育現代化這條康莊大道行進的途中,浙江教育正在奮力書寫讓人民滿意、讓人人出彩的答卷。
歷史的年輪轉個不停,浙江教育事業每每站上新起點,都不可避免地面臨一連串“時代考題”:
隨著浙江越來越多的縣(市、區)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仍不平衡的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校際之間的差距能否真正實現讓城鄉孩子同享一片藍天?
在國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當下,浙江的高等教育能否貢獻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的體制性障礙能否實現突破?
直面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片面追求升學率、重知輕能、校外培訓輔導過熱的現象該怎樣改觀?
當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民辦教育比較發達、教育國際化程度較高的浙江能否進一步深化對外交流與合作,為增強國家綜合國力發揮獨特的作用?
……
對于時代賦予的重任,浙江的回答是: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重中之重位置,把最好的資源留給教育,舉全部力量優先發展教育!
2010年12月,《浙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頒布實施,繪就了未來10年浙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宏偉藍圖。如今,多項目標已率先完成。
2015年,《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出臺,數以百萬計的技術技能人才在吳越大地詮釋了“人人都有出彩機會”的深刻內涵。
2016年,《浙江省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發布,為全面實現浙江教育現代化設計了更為科學、更加完善的施工圖。
2017年,浙江考生首次參加“新高考”,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往縱深推進。
2018年,《關于全面實施高等教育強省戰略的意見》《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相繼印發實施,各級黨委、政府重視教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今年3月19日,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在調研教育工作時指出,浙江教育要在新時代展現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擔當,深化改革、奮楫向前,努力在全省各項事業中率先全面實現現代化,在全國各省區中率先高水平實現教育現代化。
而在今年初,浙江省人民政府省長袁家軍在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強調,要堅持立德樹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每年政府為民辦的十大實事中,教育也從不缺席。今年,“全面推進‘互聯網+義務教育、推進1000所中小學校結對幫扶、讓城鄉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再次入列。
歷史的節拍,總會因上下同心而變得更為鏗鏘有力。浙江省領導多次赴基層調研,深入學校視察,以不同形式推動教育改革和發展。教育投入更是多年來只增不減,2017年全省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總投入1595.98億元,比上年增加172.41億元,增長12.11%。全省地方教育經費總投入2132.79億元,比上年增加241.98億元,增長12.80%。各地區也緊跟步伐,積極推動教育改革發展,建設優先投入、人才優先引進、困難優先解決、典型優先宣傳,切實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在教育優先發展的號角聲中,全省各地教育面貌煥然一新,“教育書記”“教育市長”相繼涌現,教育成為政府優先發展的“政績工程”,更成了老百姓的“幸福工程”。
“在加快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高水平均衡發展,是各級政府首先應履行的職責和完成的任務。實現縣域范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我們共同向社會作出的莊嚴承諾。”2011年,浙江省11個設區市政府負責人與省教育廳簽署備忘錄,鄭重承諾共同推進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
如今,浙江各地先后從“基本均衡”邁入了“優質均衡”的發展快車道。立足于現代教育體系、教育普及水平、辦學質量、教育公平、教育技術條件、教育體制機制等維度,以教育改革為抓手,浙江努力營造“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校以立教為基、師以從教為樂、民以助教為榮”的教育生態風景,努力提高浙江教育現代化的內涵。
前進的足跡,總會因科學謀劃而變得更加堅定有序。
提升浙江教育的內涵,實現教育公平是最高境界。而教育公平,也正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
為此,杭州市提出要讓更多少年兒童獲得公平而高質量的義務教育,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學習,到2020年基本實現義務教育“小班化”。
湖州市實施“義務教育名校集團化工程”,統籌城鄉發展,完善城鄉一體化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在財政撥款、學校建設、教師配置、評優評先等方面向農村傾斜,率先在縣(區)域內實現城鄉均衡發展。
金華市在加強薄弱學校建設、加強教育技術裝備、全面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水平的同時,繼續推廣“名校集團化”“城鄉學校共同體”、鄉(鎮)中心校等組織方式。
提升浙江教育的內涵,提高教育質量是核心任務。而教育質量,也正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