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內商業銀行在金融產品創新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由于自身對風險的管理意識和認識不夠,同時外部環境也存在威脅,導致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沒有得到很好地控制。加強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風險的識別和應對,對于提升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成功率大有裨益,對于國內市場經濟的發展也是很大的利好。
[關鍵詞]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國內市場經濟
[中圖分類號]F832.33
伴隨國內市場經濟的日益繁榮,商業銀行在創新金融產品方面做出了很多的探索,充分滿足了市場的需求。由于自身經驗精力的不足、宏觀環境的束縛、市場需求的多變等因素,商業銀行進行金融產品創新,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信用、市場、聲譽等不確定性風險的存在,增加了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經濟損失發生的概率。加強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認識,有利于及時識別風險和制定預案,降低風險造成的不利影響。
1 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現狀及問題
1.1 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現狀
商業銀行對金融產品創新的認識不夠,導致金融產品創新風險的發生。商業銀行缺乏對金融產品創新的整體戰略考慮,造成與其他銀行機構存在激烈的產品同質化競爭,帶來市場份額不足,造成虧損的現象非常普遍。金融產品創新的寬松的外部環境較為缺乏,過于嚴格的金融管理制度、過多的政府干預、無序的市場制度、信息披露不夠充分等要素,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金融產品創新的行為和動力。金融產品創新的市場定位不夠精準,創新層次不高且結構相對單一,難以產生較大的競爭力和規模經濟效應,也不利于充分利用商業銀行的資源來獲取客戶及市場的高度滿意。
國內商業銀行進行金融產品創新,主要體現在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等方面。對于資產類的金融產品創新,主要包括需要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國內外業務企業貸款、個人消費貸款、個人經營貸款,這些主要存在信用風險的問題;另外用于增加收入的賬戶黃金業務、匯金債券投資等,主要存在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信用風險;還有用于突破投資管制的產業投資基金,主要存在商業風險。對于負債類的金融產品創新,包括用于緩解資本充足率壓力的商業銀行次級債、混合資本債券,以及用于解決期限錯配的無特定用途的金融債券,這些都存在聲譽風險,而創新存款等負債類金融產品則存在市場風險。對于中間業務金融產品創新,包括滿足客戶需求的個人理財業務,存在法律風險;對于追求市場份額的銀行卡業務,存在信用風險;對于滿足客戶需求的代理集團流動性管理,存在聲譽風險;對于要轉嫁利率風險的利率互換產品、債券遠期交易產品、遠期利率協議、遠期外匯交易等,存在市場風險。
1.2 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問題
國內商業銀行在金融產品創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提升了中間收益和資本充足率,緩解了期限錯配的問題,對于推動匯率和利率的市場化進程起到很大助力,但其中的風險管理問題依然存在。
第一,國家針對金融產品創新的監管力度相對較弱。國內金融體系在發展初期是采取央行統一監管的模式,逐步推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模式。由于監管經驗、精力、資源的不足,這種模式主要限于對合規經營和市場準入進行監管,相對微觀具體,而對于可能發生流動性風險的宏觀監管的重視度不夠。在監管技術上,缺乏數據庫的系統梳理、量化及風險預警,導致很多低端劣質的金融產品進入市場,影響了整個金融市場的產品品質和運行秩序。在信息透明度上存在不足,比如披露制度不夠健全,不能保證信息的對稱性,不能保障公平公正。另外,缺乏規范操作,沒有預先制定一些應對方案,也缺乏充分的協調和溝通,導致出現了風險問題,不能夠及時得到順利解決。這些現象,都是金融產品創新監管力度不足的表現。
第二,金融產品創新風險的量化管理程度相對較低。在行業內缺乏科學的風險規避方法和管理人才,不能構建更加科學的管理模型對風險進行預警。由于缺乏精準的考量手段和依據,就會弱化管理效率,同時定性的東西過多會影響決策判斷的準確性,也不能及時識別潛在的風險。關于數據庫的構建方面,商業銀行會比較重視硬件設施設備的引進,但是在客戶信用數據、商業歷史信息、行為環境特征等方面的數據收集不夠深入,造成基礎平臺太過落后。基礎平臺構建不牢固,就會影響風險的基礎識別判斷,也就難以做好風險的預防工作。
2 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應對策略
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要素來自商業銀行內部和外部環境兩個方面,外部環境的不可控性較大。商業銀行進行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應對,可以采取內部消化為主、外部預防為輔的策略。
2.1 加強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內部風險控制
商業銀行可以從內部出發,加強自身存在問題的反思,通過加強管理、完善制度、改變理念、優化組織平臺等方式,來提升自身對于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控制能力。
第一,改進商業銀行內部系統的風險控制理念。在很多情況下,商業銀行關于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控制意識相對比較薄弱,對于風險問題不夠重視,特別是一些高層管理人員沒有認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由此導致下屬員工對于風險問題也缺乏意識,甚至影響到工作層面的行為習慣和積極主動性。由此,商業銀行需要將風險管理納入組織文化層面,加強培訓和考核,讓全員重視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問題。另外,將金融產品創新風險管理放到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去看待,只有這樣,才能及早趕超西方發達國家金融產品創新風險控制的水平,創造更佳的效益。
第二,加強金融產品創新基礎平臺的建設和完善。國內商業銀行在基礎數據的規范、收集、整理和利用上,都相對比較短板,不能充分開發金融產品創新蘊含的價值,造成研發投入的低效和浪費。商業銀行需要充分借助當前移動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便利,開發更加簡約、穩定、人性化、安全的界面平臺。只有更好地滿足市場或客戶的多元化需求,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也才能保障創新基礎平臺的價值得到發揮和利用。另外,開發更先進的信息處理模型,加強數據信息的量化,針對模型反映的問題本質,以此制定相應的風險對策,針對具體問題制定的措施才更加富有價值性。
第三,構建專業的金融產品創新風險管理隊伍。金融產品創新是一個涉及科學廣泛、內容科學講究的領域,其產品設計的新穎性、實用性、價值性,定價的方式選擇及合理性,營銷推廣的技巧等都會影響到金融產品創新的效果,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需要專業的團隊來進行風險控制,成員需要具備專業的技能背景,并能夠定期參加培訓,及時完善知識架構,才能勝任金融產品創新風險管理的崗位。在工作中,需要加強績效考核,調動團隊的積極性。
2.2 加強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外部風險預防
第一,逐步改變對金融產品創新風險監管的理念。通過實行市場化的機制,來加強商業銀行風險的全面管理,實現金融產品創新風險的具體微觀監管,向宏觀監管與微觀監管有機結合的方向過渡,由事后應對模式向事前預防模式過渡,實現機構監管向功能和機構結合監管的方式過渡。加強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讓金融產品創新更加公開透明,以便于市場秩序規范,做到審慎地預控風險。
第二,加強商業銀行的全面風險管理。通過采取分類監管的方式來應對不同形式的金融產品創新,針對競爭驅動的金融產品創新,只要風險是可以控制的,就可以采取定期監管檢查的模式來控制風險。針對規避風險的金融產品創新,就需要采取措施來進行懲罰,給予嚴重的處理。商業銀行需要不斷提升金融產品創新風險監管的水平和手段,建立科學預警的機制,以便有效地控制風險。
第三,逐步完善商業銀行和金融產品的評估機制。針對市場上的金融產品和商業銀行機構,定期進行信用評級,并能夠做到公開透明,這樣有利于增加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控制。針對信用等級較高的商業銀行及其金融產品,其受到市場的認可程度也會相對較高一些,而信用等級較低的機構和產品也容易被識別,最后讓市場對這些落后的機構和產品進行自然淘汰,給信用等級高的產品和機構更多的機會,通過積極篩選和自然淘汰,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得到有效控制。通過定期評級,商業銀行機構也便于及時發現金融產品的不足,及時調整創新的思路或模式,最終得到市場的認可。
3 結 論
總之,當前國內商業銀行在金融產品創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適應了市場及客戶的多元化需求。同時,由于管制力度不足、風險意識薄弱等原則,也導致金融產品創新存在多種多樣的風險。商業銀行需要從自身內部出發,適應外部環境變化,更加富有前瞻性和預警性,保障金融產品創新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參考文獻:
[1] 羅晨曦.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發展現狀及創新對策[J].現代營銷,2019(1).
[2] 滕宇峰.郵政儲蓄銀行互聯網金融產品的風險度量及管理研究[J].郵政研究,2018(11).
[3] 朱丹璇.關于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現狀及對策的探討[J].納稅,2018(10).
[4] 宋婷汀.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外企業家,2017(3).
[5] 陳泊伶.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及其風險防控分析[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6(5).
[6] 何穎媛,劉立新.農村金融產品創新的驅動因素與風險交易機制分析[J].湘南學院學報,2016(8).
[7] 許林,林思爍.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現狀及對策研究[J].海南金融,2015(3).
[8] 謝麗容,謝麗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若干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4(6).
[9] 高國華,潘英麗.基于動態相關性的我國銀行系統性風險度量研究[J].管理評論,2013(1).
[10] 阮銀蘭.銀行業金融創新效應分析及其風險防范[J].上海金融,2012(4).
[11] 陳航.后危機時代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的協調發展[J].金融論壇,2011(12).
[12] 生柳榮.當代金融創新[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趙輝(1978—),男,河南通許人,鄭州大學碩士研究生,河南省八達威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