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劉炳宇,劉婷,徐鑫,趙紅
(鞍鋼集團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部,遼寧 鞍山114009)
鞍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鞍鋼集團”)自2000年左右開始啟動兩化融合建設[1],通過十多年的努力,在管理信息化及生產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部分子企業已處于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其中鞍鋼股份有限公司取得首批國家200家兩化融合認證證書,鞍鋼股份有限公司的“鋼鐵厚板項目”被工信部評為智能制造試點及人工智能應用試點示范,攀鋼集團有限公司 “積微物聯CIII工業電子商務服務平臺”被國家評為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等。但與國際領先的鋼鐵企業相比,鞍鋼集團在兩化融合建設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體現在集團內部發展不均衡,標準不統一等問題,究其原因是鞍鋼集團信息化建設的主體是鞍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攀鋼集團有限公司等規模大、獨立性強的二級子企業,在集團戰略管控模式及差異化管控要求下,各個子企業獨自開展兩化融合建設,但信息化集成水平不足,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基礎資源支撐力不足等問題,制約了鞍鋼集團信息化整體水平的提升發展。基于上述問題,鞍鋼集團于2017年底與中國電子標準化研究院合作,正式啟動了信息化標準體系的建設工作,希望通過標準體系建設,為鞍鋼集團及子企業開展高質量信息化工作提供統一的規范指導,補齊制約信息化整體水平提升的短板,促進鞍鋼集團高效率、高質量和高水平的開展信息化建設,全面推動信息化制度標準領域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信息化標準規范是企業信息化建設、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基礎,是保障企業信息化建設成功的重要準則,根據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一般規律、基礎要求、共性化需要而設計和制訂,因此必須對這些標準和規范按照內在聯系進行有序地整理,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標準體系。
(1)標準的建立要具有全局性。以集團戰略管控模式為基礎,充分體現現在起到今后若干年內信息化發展的客觀需要,制定的標準要符合鞍鋼集團的大方向、大原則,而不是過多的考慮具體的技術和產品。
(2)標準的建立要具有指導性。要以國家標準和行業經驗為基礎[2],充分考慮標準的先進性,結合現有制度標準、IT實踐中的共性和水平,以及鞍鋼信息化發展方向等,制定標準的編制策略,能夠在未來工作中提供統一的準則。
(3)標準的建立要具有可操作性。以集團信息化規劃為依據[3],建立覆蓋項目建設全生命周期的綱領性文件,結合鞍鋼集團及子企業信息化建設中技術的共性程度、成熟度等指標,構建科學、實用的信息化標準體系,標準力求“通俗化、實用化”,從而達到適用、好用、管用。
1.2.1 明確信息化標準編制方法
鞍鋼集團信息化標準體系在制定過程中,首先結合智慧鞍鋼發展思路明確了標準的建設目標、范圍和相關管控要求[4],按照PDCA質量管理過程,分5個步驟開展工作。
(1)明確標準需求來源。首先明確為什么要做標準,要做什么樣的標準。其次結合鞍鋼的IT戰略目標,對集團公司及現行制度、標準、操作細則及應用情況進行了充分的調研。
(2)制定標準體系框架。以國家、行業先進標準為指導,分析鞍鋼集團前期在兩化融合建設過程中所采用技術的共性程度、成熟度等指標,構建出層次清晰、框架合理的標準體系框架。
(3)編制標準規范。結合制定的標準體系框架,確定標準的編排邏輯等內容,同時根據標準的共性程度和適用范圍,設計標準的編制粒度,為子企業的標準應用提供指導性意見。
(4)標準審核與質量管理。成立標準體系專家組對標準內容的來源、完備性、均衡性進行初審與評價,通過充分征求各單位意見,各單位結合實際情況,對標準的可行性給出建議,經修改評審后,形成發布稿。
(5)標準發布與持續完善。建立健全標準化工作模式和管理機制,規范標準化工作各環節管理,保證標準在制修訂過程中的協調統一。
1.2.2 明確標準內容取舍原則
鞍鋼集團為保證編制的信息化標準體系具備通用性,可快速實施與復制,遵循如下原則開展標準編制工作。
(1)標準內容與信息化水平相匹配原則。標準內容在追求先進性的同時,充分考慮企業當前的信息化水平,選擇與之匹配的內容,避免因內容要求過高,導致缺乏實用性。
(2)深化共性與淺化差異性并重原則。對于子企業共性程度高,成熟度高的相關內容,盡可能細化標準內容;對于差異性大的相關內容,標準以粗粒度要求為主,不追求與共性內容一致的描述粒度。
(3)內容完整性與靈活性并重原則。對管理類標準盡量突出內容的完整性,給出更充分的要求;對具體工作執行類標準盡量明確最小基本要求,給予適當的靈活性。
(4)側重應用要求與弱化底層技術并重原則。對于新技術標準要側重其技術應用要求,弱化底層技術細節,將其作為標準體系的支撐。
按原則(1)、(2)、(3),開展標準編制工作,能有效確保標準既具備通用性,可推廣復制,又給下級企業標準的使用保留一定的差異性和靈活性。
1.2.3 構建企業信息化標準體系
鞍鋼集團信息化標準體系以傳統信息化為主體[5],圍繞信息化內容、標準層級及專業領域三個設計維度,同步考慮大數據應用[6]、智能制造[7]等新內容,涵蓋了技術基礎標準、信息網絡標準、信息資源標準、信息應用標準、信息安全標準、IT建設標準和IT管理標準等7大類28小類48項等方面內容,實現了企業信息化建設相關內容的全覆蓋。鞍鋼集團信息化標準體系架構圖如圖1所示。

圖1 鞍鋼集團信息化標準體系架構圖
1.3.1 建立了貫穿信息化建設全生命周期的標準主線
鞍鋼集團信息化標準體系以信息化工程管理為主線將所有標準進行了貫穿,當需要新建一個系統或開展一個信息化項目時,可以對照標準貫穿成果,明確項目需求分析、立項放行、招標采購、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工程驗收、變更管理、工程保障等各階段需要遵循的標準。
1.3.2 構建了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個性化標準架構
(1)大數據應用標準。以數據資產化與價值化為導向,通過將全流程質量管理、綠色節能等理念與大數據的分布式計算和機器學習能力結合,將企業對外服務客戶關系管理與文本大數據處理、社交網絡大數據挖掘、知識圖譜相結合,有效解決企業在數據管理過程中面臨的數據分離、數據集中管理、數據服務等問題,為企業提供多樣化的數據洞察力。
(2)智能制造標準。充分考慮鋼鐵行業和礦業企業信息化建設向智能化建設的演變歷程,圍繞質量一體化、供應鏈一體化、調度一體化、柔性生產、能效管控和全流程工藝優化控制等于一體的冶金智慧工廠奮斗目標,從管理智能化、設計智能化、制造智能化、控制智能化四個維度構建智能制造標準架構,支撐企業智能制造發展。
鞍鋼集團信息化標準體系在推廣過程中重點落實“獲得領導重視、協調骨干參與、統籌全局工作、策劃專項工作、建立專家隊伍、推動關聯參與”等工作,除面向不同領域開展標準的宣貫培訓外,還積極指導子企業承接應用標準,有效與現有制度流程相結合,形成配置基線層面操作指南或作業指導書,確保標準既具有先進性、一致性,又緊密貼合鞍鋼的管理實際,做到可操作、可落地、可考核。
(1)領導重視。標準建設與推廣是踐行鞍鋼集團信息化服務與管理職能的抓手,標準的建設重在落實,項目啟動之初,成立以各單位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信息化標準實施領導小組,做好職能分解,統籌協調推進標準的落地實施。
(2)培訓宣貫。分層次面向不同領域專業人員進行標準化培訓,以集團開設專題培訓,各單位組織座談交流等方式,進行標準化知識宣貫講解,通過各級培訓學習,理解和掌握標準的要求和內涵,增強標準意識。
(3)制定承接計劃。在標準的推廣中,除面向不同領域開展標準的宣貫培訓外,更重要的是積極指導子企業承接應用標準,記錄、保存實施證據(包括記錄、照片以及通知、報告、計劃等工作文件)。
(4)指導對標。結合標準梳理各崗位工作,將標準中規定的要求轉換為流程圖和作業指導書,知道“標準要求”、“參考值”及“配置步驟”,匯總形成日常操作指南或作業指導書。
(5)考核評估。建立標準監督檢查與考核機制,將標準的落實使用情況作為評價各單位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標,包括標準使用率,已使用標準占總標準量的比重,標準覆蓋其使用范圍的比例,是否在實際系統或服務活動中落實標準要求,以及標準內容可操作性等。組織各單位進行自評,編寫自評報告,由鞍鋼集團定期以現場查證、資料核對和檢查考核的方式進行逐項考評。對考核不合格單位,進行績效扣分,反復整改直至達到標準要求。
鞍鋼集團信息化標準體系已在鞍鋼內部全面推廣,成為了鞍鋼集團及子企業開展兩化深度融合與智能制造建設的準則規范,極大地提高了各單位IT治理水平,目前標準的使用范圍已經實現了集團內部100%全覆蓋,標準的使用率達到95.8%。在標準的應用上,信息資源類中的大數據應用標準和技術基礎類的智能制造標準擴展還處于探索、試驗階段,需要在子企業與實際進行校對、落地等,雖然編制完成,但在推廣、應用上,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通過實施技術基礎標準,進一步夯實了信息化基礎管理,為智能制造提供技術支撐;通過實施信息網絡標準和信息安全標準,明確了企業互聯網接入方式、信息安全規范,提高了安全防范能力和網絡管理水平;通過實施信息應用標準,減少了信息系統接口,提高了應用系統開發與集成效率;通過實施信息資源標準,提高了大數據與傳統系統對接效率,為數據價值的深度挖掘奠定了基礎;通過實施IT建設標準,明確了管理職責邊界、過程管控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精細化水平;通過實施IT管理標準,加強了項目成本、質量和進度的管控力度,降低信息系統風險,提高了信息系統的服務水平,實現了信息化資產的全生命周期管控。
鞍鋼集團信息化標準的建設與推廣是踐行企業信息化服務與管理職能的抓手。通過構建適應企業兩化融合戰略發展的信息化標準體系,鞍鋼集團實現了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數據交互與應用共享,實現了企業IT治理與企業戰略發展的有效融合。未來鞍鋼將本著 “開放、創新、共享、共贏”的理念,知行合一,把握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不斷堅持探索與完善標準體系,努力開創新時代下鞍鋼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事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