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階段,部分法院注重提高訴訟效率,但是在此過程中,容易侵害當事人的主體權,最終的結果與當事人的想法相背離,因此產生民事突襲性裁判,影響法院的工作效率。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改革訴訟模式、提升法官隊伍素質、完善爭點整理程序、強化法院闡明義務、增強文書說理要求五個方面措施,從而有效的糾正不合理的案件評價制度,切實解決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
關鍵詞 民事訴訟 突襲性裁判 法官 法院
作者簡介:孫書建,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民商法專業碩士,河北科技大學文法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法理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等。
中圖分類號:D9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0.047
民事訴訟的制度具有精細、復雜等方面特點,在進行裁判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考慮,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是指當事人在沒有充分運用程序法所提供的攻擊和防御的機會,裁判人員在此基礎上做出裁判,影響訴訟效率,所以工作人員應加強對其的研究,促進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的解決方式趨于規范化。
導致突襲性裁判的原因是當事人的預期與裁判的最終結果不同,主要是由于法官沒有在雙方進行充分辯論的基礎上判決而導致的,損害了法官裁判行為的公信力,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特點:第一,在主體方面。在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中,從主體方面,裁判行為主要由法官發出,法官作為法院中的一員而行使義務與權力,因此在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的主體為法院,所以為有效地解決突襲性裁判,需要從法官、法院入手。第二,從主觀方面考慮,在進行裁判過程中,判斷結果能夠反映法官的心理活動狀態,因此導致突襲性裁判的原因,有可能由法官產生,在主觀方面產生該種情況原因有兩種,一種為法官的工作態度較為消極;另一種為法官對于時間的認識具有片面性。第三,客體方面,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當事人沒有進行充分的說明,導致了結果的偏差,會對當事人的利益造成損害,同時提高了案件訴訟的整體成本與效率。第四,客觀方面。在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中,所涉及的各個方面是一個整體,并且相互影響,最終會導致當事人的主體地位受到影響、司法資源得到浪費等方面的問題,并且增加了案件審理的復雜性,影響法院中員工的工作效率。
(一)來自法官形成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的原因
法官導致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第一,現階段,我國經濟、科技等各個方面得到了較為迅速的發展,社會關系趨向多樣化,導致在日常生活中紛爭的種類以及數量逐漸增加,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當事人與法官對于案件的理解具有偏差性,并且在實際案件審理過程中,輿論導向、當事人的情緒等各方面內容會增加法官的壓力,從而影響法官對于民事訴訟的解讀,容易出現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第二,在審理案件過程中,多數法官并不愿意公開自身的心證過程中,導致當事人難以理解法官的裁判原因,進而導致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的形成。另外,當當事人敗訴時,由于自身的利益沒有得到保障,會影響法官在其心中的形象。
(二)由于當事人形成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的原因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社會結構等方面內容得到了較大的轉變,使人們形成利益、思想向多元化發展,在此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沖突,民事訴訟在其中發揮著較大的作用,為保證自身權益,當事人會通過各種手段使自己勝訴,因此在法院中容易出現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除此之外,信息不對稱也是產生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的原因之一。人的行為是沒有預見性的,在原告與被告中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現象,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容易在法律、道德兩個方面考慮進行訴訟,在審理過程中,雙方會將對于自身較為有利的信息進行放大,并且避免向法官產達對于自身不利的內容,導致程序運作出現失衡的問題,當訴訟人處于自身所構建的信息中時,會對判決結果產生質疑。
(三)現行的訴訟制度存在缺陷
現行的訴訟制度存在缺陷是導致產生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的主要原因,在法律制度中,給予了當事人、法官等主體相應的權利與義務,在訴訟過程中,需要人們根據自身的角色維護自身的權利與義務,如果在制度設置中存在缺陷,則會導致法官缺乏判斷依據,容易出現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訴答程序不完善。在訴訟過程中,原告與被告需要進行答辯,從而表述自身的主張與立場,法官在此過程中,對雙方進行了解。現階段,在我國的民事訴訟中,缺乏對訴答程序的重視,具有蘇打程序內容模糊的問題,影響法官裁判的有效性。第二,缺乏完善的審前準備程序。實行審前程序的主要原因是,防止法官在裁判過程中產生先入為主的問題,影響審理結果的準確性。但是在實際實行過程中,當事人難以準確的上交明晰的證據,影響訴訟效率,并且容易產生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
(一)改革訴訟模式
為了有效的解決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法院應積極改革訴訟模式,使訴訟程序簡單化,有助于法官能夠精細、準確的處理案件,從而有效的提高法院解決民事糾紛的能力,在此過程中,法院應引入各類調解人員,為當事人提供多種解決糾紛方案和快捷、低成本的服務,進而提高法院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保證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例如,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建設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與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的意見。這份司法改革文件圍繞建設集約高效、多元解紛、便民利民、智慧精準、開放互動、交融共享的現代化訴訟服務體系,創造性提出兩個“一站式”建設目標,明確具體落實措施,以進一步提高法院解決糾紛和服務群眾的能力水平,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主要作用是:一是參與、推動、規范和保障黨委政府領導下的訴源治理,從源頭上預防糾紛;二是健全訴非程序銜接機制,暢通聯絡對接渠道,為訴前多元解紛提供司法保障;三是完善訴調一體對接機制,實行法官、法官助理和調解員一個團隊一體辦理,做到能調則調,當判則判;四是加強繁簡分流,推進訴訟程序簡捷化,從簡從快審理簡單案件,精細化審理疑難復雜案件。
(二)提升法官隊伍素質
在進行案件審理過程中,法官需要對案件中的內容進行了解,從而形成自己的理解,并適當的公開自身的心證。在此過程中,法院應為法官提供提升自己能力的機會,積極舉辦培訓、講座等活動,幫助工作人員規范自身行為,進行準確的判決,從而有效的解決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在判決過程中,法官需要保證自己明確爭議的焦點,仔細的進行庭前準備工作,并在審判過程中,在適當的時間提出事實的主張。法官應充分了解突襲性裁判的弊端,在裁判過程中,保證自身的公平、公正性,從而減少突襲性裁判。以江西贛州法院為例,該法院為進一步加強法院隊伍建設,提升法官司法能力和綜合素質,舉行了地方法院司法能力培訓班。國家法官學院教授王立介紹教學課程和培訓要求,贛州中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謝軍作開班講話。培訓班授課內容豐富多彩,教學形式靈活多樣,邀請專家學者和一線業務骨干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法官職業道德、掃黑除惡案件審判實務、法官情緒和壓力管理、裁判文書制作、民事審判難點熱點問題以及新形勢下如何做好群眾工作和保密工作等開專題講座。
(三)完善爭點整理程序
在開庭過程中,法官應在調動當事人、代理律師參與訴訟活動的同時,深入開展訴訟爭點整理,從而使當事人雙方達到共識,從而減少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的可能性,進而減少庭審時間,法官在此過程中,需要完善爭點整理程序。第一,在爭點整理過程中,當事人與法院皆為主體部分,在工作過程中,法院不能擅自尋找證據,爭點整理的主要方法是訴方提出爭點意見,然后由辯方提出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見,在此過程中,主持人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需要幫助當事人梳理思路,引導當事人回歸理性。法官在進行爭點整理過程中,應為當事人的全力提供保障。第二,法官應明確爭點整理時間,需要在交換訴辯文書與開庭審理之前結束,如果當事人收集證據的難度較大,法官應給予當事人補充說明的機會。第三,在民事訴訟案件中,具有種類多樣的特點,有書面型、開庭爭論型等幾種,在爭點整理過程中,工作人員應選擇合適的方法。另外,為避免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法官需要保證爭點整理具有約束力,當爭點明確時,如果沒有得到當事人、法官等方面的統一,則無法進行更改。
(四) 強化法院闡明義務
通過強化法院闡明義務能夠在極端辯論過程中,避免出現訴訟程序僵化、難以進行的問題,有效的解決訴訟情況偏離的現象,從而保證當事人在開庭過程中的實質平等,進而防止突襲性裁判。第一,法院需要明確闡明義務的范圍,其中包括訴訟請求、事實主張等方面的闡明,從而幫助當事人避免在訟過程中,出現誤解、疏忽等方面問題,同時法官能夠直接的了解當事人的意圖,根據當事人的材料判斷其能夠進一步提出證據的概率,從而提高裁判速度。第二,法院需要在訴訟的早期公開法官對于有關案件的重要的法律觀點,并且在此過程中給予當事人發表意見的機會,與法官進行討論,法官通過釋明,可以讓當事人比較充分地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從而減少當事人上訴、申訴的幾率,提高了司法效率。第三,法院應明確闡明的方式,主要有發問、曉諭等幾種,法院可以運用口頭、書面等方法對當事人進行闡明,在此過程中,法官可以了解當事人材料的準備情況。另外,法官需要保證在進行闡明義務的過程中,應把握正確的方向,保持公平、公正,保證不偏袒任意一方,相關的監督機構應加強對其的監督,避免出現意外事件,導致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的產生。
(五)增強文書說理要求
增強裁判文書說理具有對法官自由裁量權約束的重要作用,保證其運用法律的規范性、合理性。在進行裁判文書說理過程中,需要相關工作人員根據不同審級功能確定裁判文書說理重點,保證說理具有繁簡得當的特點,確保裁判文書說理證據采信理由、案件事實認定理由以及解釋法律根據和案件事實具有法律上邏輯關系的理由等予以充分論述。以山東法官培訓學院為例,該學院邀請山東省法院院長白某出席第二期全省中級法院、基層法院領導班子成員培訓班開班式并講授第一課,他在授課時強調,要切實加強裁判文書說理工作,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裁判文書是司法的“最終產品”,其中說理部分是裁判文書的靈魂。裁判文書說理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一目標能否實現。在授課過程中,白某從歷史淵源、法治進程、司法功能、改革方向等方面闡述了裁判文書說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事實論證、法律推理、語言表達、工作機制等方面分析了裁判文書說理中存在的問題,要求廣大法官遵循針對性、邏輯性的原則。
綜上所述,導致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的原因有多種,對于訴訟效率與成本具有不良影響。現階段,我國缺乏解決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的有效手段,所以法官應提高自身能力水平,通過各種方式消除訴訟突襲的可能性,法院應增強文書的說明要求,從而為當事人提供便利條件,進而實現社會公平。
參考文獻:
[1]李喜蓮.我國民事審判中調審關系的再思考[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9(6):1-11.
[2]張書涵.民事訴訟爭議焦點整理制度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9.
[3]劉圓圓.民事訴訟突襲性裁判的成因與防止[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4):79-81.
[4]沈潔.民事訴訟中的法定聽審請求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