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介紹了圖書需求驅動采購在美國和國內的研究狀況,借鑒美國目前的電子和紙質圖書需求驅動采購模式,構建出適合我國的圖書驅動采購的新模式。其在以讀者為中心,提高圖書的使用率,發揮現有經費的最大效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需求驅動采購;用戶驅動采購;循證采購;紙電一體化;知識生態系統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9-0083-04
一、圖書需求驅動采購在美國的研究狀況
需求驅動采購(DDA),也稱用戶驅動采購(PDA),是圖書館根據讀者實時使用需求的資源采購方式,是近些年來在美國學術圖書館興起的以讀者選擇和使用圖書的情況為依據,進行圖書采購的一種方法,主要用于對電子圖書的采購,也可以用于對紙本圖書的采購[1]。需求驅動采購理念提出后在美國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廣泛推廣,經過十多年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現在已經成為美國各類圖書館圖書采購的主流模式。
對 Library Literature & Information Science Full Text 進行檢索統計,在2009年~2017年之間,發表有關DDA和PDA 論文數量如表1所示。
最早研究需求驅動采購的論文出現于2009年,當年只有一篇,然而到2010年則有18篇,2011有年29篇,這兩年學術論文共計 40篇,占其總數的85%。這兩年探討的主要問題是圖書館電子圖書的集聚增加和需求驅動采購模式的運用。2012年60篇,2013年63篇,學術論文共計89篇,占其總數的72%,這兩年論文主要記錄需求驅動的實施及實施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對需求驅動采購項目的評估。2014至2015 年研究需求驅動采購的論文發表數量仍然很多,說明圖書館對需求驅動采購研究熱度持續,兩年內共計文章76篇,占其總數的 72%,此時的論文更多是對需求驅動采購項目進行評估,包括對各種模式的評估,如對短期借閱(STL),循證采購(EBA)聯盟多模式并用,館藏建設的評估分析,對圖書使用的比較分析(紙本與電子版、DDA 與傳統模式、聯盟與本館等),對工作流程的分析與總結等。2016至2017
年,有關需求驅動采購的論文開始逐漸減少,學術論文共計55篇,這一時期的論文對需求驅動采購項目的各種評估仍然占據主導地位[2]。
二、圖書需求驅動采購在我國的理論研究現狀??2019年3月,筆者利用中國知網數據庫對需求驅動采購國內研究狀況進行了統計,用DDA、PDA、EBA為檢索詞,分別從主題、關鍵詞、全文途徑進行檢索,剔除不相關的學術論文和重復的學術論文,檢索結果如表2所示。
2012年是研究的開始,當年只有樊國萍在《大學圖書館學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目為《讀者決策采購——用戶需求驅動的文獻資源建設模式》的文章,2013年和2014年發文情況相同,論文總數量與2012年相比有所增加。2013年秦嘉杭、鄭建明發表在《圖書館論壇》上發表的《基于需求驅動的圖書復本采購模型研究》一文,是在需求驅動采購概念上提出新的紙本圖書副本采購模式,對需求驅動采購的理論沒有進行深入地研究。2015年研究論文數量開始增加,核心期刊論文達到了4篇,總論文數量達到了11篇,開始出現熱點。其中,韓佳、汪莉莉發表在《圖書館雜志》上的《圖書館管理服務創新與下一代圖書館管理系統——以In to ta和Alma為例》一文,主要介紹兩種全新的資源管理系統,將電子資源和紙本資源整合在一起進行管理,目的是優化館藏結構,便于發現、評估、統計。In to ta和Alma兩個系統在需求驅動采購功能上各有千秋,為科學優質的館藏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2016年是發文量較多的一年,是研究的小高峰期,全年共發表了12篇文章,有5篇發表在核心期刊上。其中,黨洪莉發表在《圖書情報工作》的文章《循證采購的概念、影響與啟示》,專門論述了需求驅動采購的其中一種采購方式——循證采購,主要介紹什么是循證采購,國外循證采購的案例,循證采購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我國如何借鑒經驗,開展循證采購。這比前幾年的研究更細致深入了一步,為需求驅動采購在國內資源建設的推廣提出了實用的模式。2017年發文量只有7篇,總量有所下降,核心有3篇,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李璐、韓夏發表在《圖書館學研究》上的《需求驅動采購的模式與國際標準研究》一文,對美國國家信息標準化協會面對需求驅動采購實施過程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制定規范,對于美國需求驅動采購模式的運行具有指導性,此時將需求驅動采購研究又向前推進了一步[3]。2018年共發表了14篇文章,核心7篇,是近些年來研究的高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當屬鄧石、馬陳碧華、 林秀麗、王成志、肖瓏發表在《圖書情報工作》中的文章《需求驅動采購的標準:美國NISO DDA的發展和作用》,主要探討美國圖書館需求驅動采購的標準化發展,介紹美國國家信息標準協會(NI-SO)出版的圖書的需求驅動采購推薦實施規范(NISODDA),為中國圖書館需求驅動采購標準化建設提供參考[4]。
三、美國的需求驅動采購方式
(一)需求驅動采購有四種方式
1.臨時租用方式:電子圖書短期借閱(STL)方式的臨時租用。STL允許圖書館支付一天、一周,或一個月內一次使用的費用,這筆費用只占直接購買圖書成本的很小部分。
2.永久性購買:讀者通過開放式備選目錄數據庫發現所需要的圖書,斟酌之后即刻觸發購買,電子圖書變為館內永久性鏈接,作者如有紙本需求,圖書館會將圖書快遞到讀者手中。
3.租用STL和永久性購買相結合:租用有參數設置限定、時間限定和頁數限定,一旦達到最小參數,即刻觸發購買程序,該本書進入圖書館的OPAC系統,變為永久性使用權。
4.循證采購(EBA):是指約定使用期結束后觸發的,根據使用期間的圖書使用統計,決定是否購買永久使用權,并支付與商家預先談判好的費用[5]。
(二)四種需求驅動采購方式的利弊
1.臨時租用方式是在一定的期限內,按每種圖書的使用累積時間收費,讀者使用理工科大類的圖書,只是查找事實、數據,或節選某一部分內容,不是整本閱讀,所以使用的時間會很短,付費很少,而社科小說、歷史人文類的圖書使用可能涉及整本閱讀,使用的時間會很長,采用此種方式付費會很高。采用此種方式,圖書館沒有電子圖書永久使用權,只要發生閱讀就需要付費,從書商或數據庫商利益角度,他們也不愿意采用此種方式銷售自己的電子圖書,計費系統繁瑣,統計租用時間麻煩,無論怎樣定價,單位時間的閱讀價格都不會高出購買永久使用權的價格,服務于社會讀者情況會好些,服務于高校科研讀者有可能虧本。
2.永久性購買方式是讀者在備選目錄總庫里發現自己所需圖書,并且圖書館還沒有購買,讀者就可以觸發即可購買,這種方式對出版商、書商、數據庫商有利,標注單種電子書或紙本書的價格,按照讀者要求購買數量統計就可以算出總價格,采用此種方式相對圖書館容易產生一系列問題,如讀者誤觸發、經費過早用完、年終經費沒用完、書目質量總體控制、紙本和電子圖書是否重復、是否要對讀者觸發購買時館員干預等問題。圖書館有可能花了大量的經費也沒采購到高質量的圖書,更談不上合理的資源結構和布局的建設。
3.租用和購買永久使用權相結合的方式是一種折中的方式,設定租用參數(使用時間、閱讀頁數),達到設定的最低參數即可啟動購買,出版社、書商、數據庫商有兩筆收入,即租金和用戶購買費,購買費遠高于租金。如果圖書館投入的資金很有限,讀者選購的熱情高,很快資金就會用完。當然讀者選書也要有嚴格的規定,不允許將與大學學科專業不相關的書選購入館,既然把權利交給讀者,那么讀者就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違反規定就要受到相應處罰。另外小說、歷史、外語人文社科類的圖書還要單獨控制,防止這些圖書占的比例過高,影響藏書結構。
4.循證采購是一種先使用,后單本購買,適用于電子圖書的采購方式,所謂的證據就是讀者的使用情況統計,根據使用情況決定是否購買,決定購買之前的使用周期一般為一年,這就要求統計數據必須精準,否則采購的圖書質量就會受到影響[6]。循證采購方式也需要圖書館與出版商簽訂合同,保證出版商、數據庫商的經費總額,保證他們的利益,經過一年的合作之后,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繼續合作以及進一步合作的總金額。在最終根據使用數據決定采購何種圖書的時候,學科館員(采訪員)要介入,過濾掉與館藏結構相違背的圖書,完成高質量圖書的采購。
四、構建我國圖書需求驅動采購的必要性
進入信息化時代,人們對紙質資源的需求逐步弱化,而對電子資源的利用卻增多,因為目前還沒有一個規范的管理和市場運作,所以國內出版社的電子圖書很難直接進入市場。紙質圖書的利用率在降低,圖書館購買紙質圖書的經費在減少,如何準確購買讀者所需圖書,提高圖書的利用率,讓有限的經費發揮最大的作用,也是擺在圖書館面前的現實問題,而此時美國發起的需求驅動采購模式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已經取得了成效,值得我們研究借鑒。
五、構建適合國內的圖書需求采購模式
需求驅動采購是一種以用戶為主導,用戶直接參與選擇的資源構建模式,是未來圖書館資源建設的主要模式,特別是用戶群單一、專業性強的高校圖書館更應該對傳統資源構建方式進行改革,采用高效、科學的需求驅動采購模式。
(一)構建總體思路
知識生態鏈條中涉及讀者、作者、圖書館、出版社、數據庫商、書商等幾個群體,幾個群體都有各自的利益,要使此種模式能持續正常運轉,前提是各方既要考慮自己的利益,同時要考慮整體利益,要互相配合,密切協作,共同致力于建立基于互惠互利的可長期持續發展的運行模式,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鏈條中只要有一方出現問題,知識生態鏈就會遭到破壞,無法運轉,影響知識的傳播與科技發展。
(二)國內選取的需求驅動采購方式
根據我國招標法、公司法和文化市場的相關管理條例,結合我國電子圖書市場目前的運行狀況以及紙本圖書和電子圖書的使用狀況,參考借鑒國外的做法,筆者認為電子圖書采用循證采購(EBA)模式,紙質圖書采用建議購買的模式更符合國情,具體操作流程如圖1和圖2所示。
圖2?紙本圖書采購運行流程圖1.圖書館采訪員把數據庫商、出版商、書商提供的經過查重后的電子書目(元數據、MARC)導入備選目錄總庫,其中電子圖書必須帶有全文鏈接。
2.讀者進入目錄總庫去發現圖書,有電子版全文鏈接的可以直接使用,需要紙本可以直接點擊建議購買,采訪員定期(兩周或一個月)對建議購買書目進行整理,發給書商,書商按照訂購目錄配書,快遞給讀者,讀者第一次閱讀完畢后,歸還圖書館,圖書館將紙本圖書加工入庫。從此,紙本圖書正式進入流通狀態。
3.讀者在備選總庫里可以使用帶有全文鏈接的電子圖書,讀者使用一年之后,數據庫商將真實準確的使用數據交給圖書館采訪員,采訪員根據使用情況,按本進行采購,將采購的電子圖書轉為永久性鏈接,成為永久性館藏。
4.將購買永久使用權的電子圖書目錄(MARC和元數據)導入圖書館的OPAC中,同時并完成電子圖書總庫資源的添加。
(三)需求驅動采購運行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在圖書館文獻資源政府采購招標中,給能滿足紙電一體化和電子圖書可以單本購買的書商或數據庫商政策傾斜,引導鼓勵他們走需求驅動采購模式。特別是針對外文數據庫商,盡量引導他們走循證采購模式。如在2015年11月和2016年1月,《大學圖書館學報》連續兩期刊登廣告,ProQuest將推出“Access-to-Own”電子書需求驅動采購模式,這就是很好的信號,為需求驅動采購做出了示范。
2.上述采購方法都是嘗試,采購館員對有些過程要進行必要的干預,新的采購模式要經過幾年運行磨合成熟之后,采購館員才能放開,盡量減少干預,尊重讀者,增加讀者親自購書的比例,實現真正的需求驅動采購。
3.讀者選購也需要進行限定,外文紙本圖書和電子圖書只限于副教授以上職稱或具有博士學位教師選購,中文紙本圖書和電子圖書可以擴大到在校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紙本圖書選書的量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短期內就花掉了紙本圖書的全年預算,就要對讀者選書的數量和類型進行控制,保證需求驅動采購的連續性。
4.圖書館要與圖書商協調好,導入備選書目總庫里的圖書目錄必須及時更新,紙本圖書每次印刷是有數量限定的,如果紙本圖書已經售完,但可以選購電子圖書,此時應該在圖書目錄上做標記,如果不出售電子圖書,應該從備選目錄總庫里將該目錄刪除,防止誤導讀者繼續選購。同一種書既有紙本圖書又有電子圖書,圖書館應該將專業和非專業書進行區分,然后購買。一般情況下,同一種書,專業電子圖書已經購買,紙本可以不購買或只采購一冊;非專業書,如小說類、歷史類、語言類、考試類、數理化基礎類參考書最多采購2冊;電子圖書已經購買,但利用率不高,同種紙質圖書可以不購買。
六、需求驅動采購向縱深發展的模式設想
需求驅動采購模式是真正以讀者使用為出發點,以提高圖書的利用率和發揮現有資金的最大作用為目的的一種科學的、新興的圖書資源的采購模式,由于受政策、法規、習慣做法、各方利益平衡等因素的影響,還沒有在國內全面鋪開,也沒有普及到期刊論文、學位論文等其它類型文獻。但隨著研究的深入和電子文獻使用量的增加,必將會推動需求驅動采購向縱深發展,同時也希望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從國家層面出臺政策,制定標準,防止出版商、書商、數據庫商各自為政,系統不規范,互相不兼容,無法與圖書館系統對接的情況發生,同時也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保護知識產權,打擊盜版,阻止不正當競爭,保證我國知識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推動我國科學事業整體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曉欣.DDA需求驅動采購模式與傳統采購模式的比較[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6(7)66-68.
[2]?鄧石,馬陳碧華,林秀麗,王成志,肖瓏.需求驅動采購的標準:美國NISODDA的發展和作用[J].圖書情報工作,2018(6)15-24.
[3]?王丹丹.數據驅動的館藏建設趨勢及實踐案例[J].情報資料工作,2016(5):74-78.
[4]?李璐,韓夏.需求驅動采購的模式與國際標準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7(15):31-34.
[5]?黨洪莉.循證采購的概念、影響與啟示[J].圖書情報工作,2016(2):80-84.
[6]?王春生.數字資源循證采購簡論[J].圖書館雜志,2018(7):4-9.
[責任編輯:楊楚珺]
收稿日期: 2019-05-20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面向科學文獻內容的知識單元語義關聯研究”(18YJC870016)。
作者簡介:于純良,男,煙臺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