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海波 于萍


摘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獲取大量污染源基礎數據,充分開發利用這些數據對指導環境管理、提高管理質量具有積極意義。通過結合文登區環境保護的工作實際,闡述污染源普查數據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應用領域以及如何有效利用普查成果指導基層環保工作,為基層環境管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污染源普查;環境管理;成果應用
中圖分類號:X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8-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8.133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pollution source census data in 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Yan Haibo,Yu Ping
(Wendeng Branch of Weihai Eco-Environment Bureau, Wendeng Shandong 264400,China)
Abstract:The second national pollution source census fully obtains the basic data of pollution sources and reasonably develops and utilizes the census data,which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facilitat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nagement.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in Wendeng District,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use the results of census to gui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s.
Key words:General survey of pollution sources;Environmental management;Application of results
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涉及內容包括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移動源以及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五類,通過普查以摸清各類污染源的基本信息、數量、結構和分布情況,掌握區域、流域、行業污染物產生、排放和處理情況[1]。充分利用普查數據,將污染源普查結果的統計分析及應用與環境保護工作有效融合[2],對推動基層環保工作開展具有積極意義。
1 區域污染源普查成果
按照普查要求,文登區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歷經清查、入戶普查、數據審核及上報等幾個階段,對全區1400余個工業企業及產業活動單位、585個規模化養殖場、10家生活源鍋爐單位、13個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8個入河排污口、90個移動源進行了有關普查表格的填報,獲得包括污染源基本情況、工藝、原輔料及能源消耗、污染治理措施、污染物產排等有關信息,對全區622個行政村、1處省級工業園區以及農業生產、水產養殖、非規模化養殖等面源污染信息進行了統計,獲得有效數據四十余萬個。
2 普查數據在環境管理中的應用
2.1 明確環保監管重點,緩解監察執法壓力
環境保護管理方式近年來由注重事前審批向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轉變。排污單位的日常監管作為環境監察的重要內容對規范企業行為、防止環境違法、保護區域環境起到重要作用。利用普查獲取的排污單位行業類別、污染物類型、產排污量及危險廢物分布等信息得到轄區涉重金屬單位、危廢產生單位、鍋爐及爐窯使用單位以及危化品使用及存儲單位名錄,形成以重點水污染因子、大氣污染因子排放量為序的企業名單,確定區域重點排污單位,以便基層環保部門明確監管重點,合理調配監察人員,提高監察工作效率和質量[3]。
2.2 掌握污染源分布,化解環境隱患
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清查名單源于工商注冊登記、四經普、環保審批及驗收、環境統計、散亂污、環境信訪、重污染天氣應急、畜牧直聯直報、入河(海)排污口等十余個統計名單,為確保不遺不漏、應查盡查,清查采用“名單交叉對比篩查+實地走訪核查”的方式對有關污染源進行摸底核實,并進行空間信息采集,形成詳盡的區域污染源分布圖,將敏感目標與污染源分布進行疊加,發現污染隱患。以米山鎮為例,使用普查軟件“地圖”功能獲取該鎮污染源分布圖(圖1、圖2)及污染源類型、規模等關聯信息,結合圖例分析看,該鎮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及準保護區內無污染源分布,二級保護區內有工業企業2個(結合關聯信息查到分別為礦泉水生產企業<運行>及漁具生產企業<取締>),對飲用水源無污染隱患,規模化養殖場2個(符合有關保護要求),為確保零風險,后期可考慮搬遷;而該鎮居民聚集區內(附近)工業污染源仍有少量分布,個別規模化養殖場距離居民區距離較近,污染隱患較大,可作為環保部門下一步監管的重點。
2.3 指導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是新舊動能轉換的基本要求,順利完成落后產能的淘汰對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污染源普查明確區域污染源底數,并根據生產工藝確定行業類別,環保部門依據普查獲得的區域污染源行業類別、工藝過程及生產規模等信息對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以判斷普查對象所屬產業結構是否為“限制類”或“淘汰類”,形成淘汰名錄。例如,本次普查結果發現,因歷史遺留轄區內屬限制類產業的低端鑄造業仍有較大存量,且聚群分布明顯,可作為下一步環境監管的重點。
2.4 核實污染物產排信息,完善環統數據
環境統計是我國環境管理的重要內容,對了解污染排放及治理、制定政策、加強監管和污染防治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環統數據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工業源為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在統計來源上,環統數據是以“一污普”為基數結合“排污申報”有關信息獲取,“一污普”距今已十年有余,社會發展變化較大,其適用性變低,而“排污申報”涉及企業有限,致使環統數據采集面不足;第二,環統數據采用“企業填報+環保審核”的方式,在審核的過程中環保部門重點關注數據的“邏輯性”,對企業排污是否反應真實規模判斷不足;第三,針對采用產排污系數法核算污染物的企業,在污染物產排量的核算上,二污普采用最新產排污系數,其計算結果相對于以舊版系數核算污染物的環統數值更為科學。故采用信息采集更具全面性、計算結果更具科學性的“二污普數據”與“環統數據”進行對比,并以普查數據為基礎進一步調整環境統計的調查范圍來確保環統數據更加有效的反應區域污染狀況。
2.5 確認減排空間,指導總量減排
總量減排是基層環保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包括工程減排、結構減排以及管理減排三種方式,具體操作上通常以企業升級改造、落后產能淘汰、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建設為主,準確、順利找出主要污染物減排空間,對推動減排工作開展具有積極意義。利用二污普成果,使用普查軟件查詢功能以明確區域重點排污單位、主要工藝以及采用的污染防治措施等情況,從而找到污染防治短板,通過工藝改進、治污設施升級改造等措施實現對主要污染物的削減;對缺乏污染治理措施的具有行業特點、區域特色的污染源以轄區為單元進行集中整治,通過區域綜合治理實現減排目標。例如,二污普發現轄區內某鎮一小型供熱企業可通過超低排放改造或采取煤改氣等方式實現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削減;而工業涂裝行業對油性漆的使用具有行業特點,可通過行業集中治理的方式,采用水性漆替代實現對揮發性有機物的削減。
2.6 明確產業類別,推進排污許可證核發
排污許可證的申請與核發按行業、分年度開展。據統計,轄區2017年度發放排污許可證10個,2018年度為2個,根據要求2019年度需核發排污許可證的行業包括牲畜飼養、家禽飼養、食品制造、制鞋、人造板制造、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等多個行業,涉及單位數量大、分布廣,同時,個別單位因規模小,隱蔽性高,可能影響到排污許可證的順利核發。二污普通過多名單篩查,基本實現轄區企業的全覆蓋,使用普查軟件“特制查詢”功能可實現對“行業”相關單位的快速查找,從而有效推動排污許可證的核發。以轄區為例,通過軟件篩查,2019年度應核發排污許可證企業140余個,約占轄區企業總數的10%。
2.7 其他應用
除上述領域,普查數據同時可應用于環境管理的其他方面:第一,環境風險防控,在環保部門原掌握企業名單的基礎上補充發現危化品企業,指導相關單位做好環境風險防控;第二,重污染天氣應急,篩查大氣污染重點企業,指導重污染天氣相關企業的限產、限排工作;第三,產業布局指導,掌握污染源分布現狀,為工業聚集區規劃布局調整提供依據;第四,問題單位排查,發現企業環保設施配套不全、運行不正常等問題,形成問題單位清單,方便環保部門督促整改。
3 普查數據的使用修正
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以2017年度資料為普查時點,導致使用普查數據指導當前環境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如近兩年燃煤鍋爐的大規模拆除、煤改電、煤改氣、環保違規項目治理、企業的倒閉、新建等,上述情況會導致普查數據與當前污染實際產生一定出入,所以利用普查數據指導環境管理時,應主要發揮普查數據的引導功能,在實際操作中應對有關污染源進一步核實,確保精準管理。
4 結語
污染源普查獲得大量珍貴的污染源基礎性數據[3],將普查數據的研究與基層環保工作有機結合,充分利用普查成果來加強污染源監管、環境風險防控,對提高環管理水平,保障環境安全,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Z].國辦發〔2017〕82號,2017.
[2]李保平,劉二明.污染源普查成果與環境保護工作的融合[J].河南科技,2010(11)38.
[3]于順娣,苗萬強.淺談污染源普查成果如何在環境監察工作中應用[J]. 黑龍江環境通報,2009(1):55-56.
收稿日期:2019-08-13
作者簡介:顏海波(1980-),男,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