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錦江區老年大學常務副校長 張澤林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 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偉大的祖國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當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帶領全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這樣一個催人奮進的時代,老年教育肩負的使命愈發重要。隨著老齡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老年群體素質的不斷提高,老年大學教育發展面臨的課題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不是淺了而是深了。老年大學人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老年教育事業任重道遠,仍在征途。我們要勇于擔當、奮力作為,登高望遠、腳踏實地,深耕細作老年大學這塊良田沃土,努力為新時代老年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多出力量,多出成果,多出經驗。
成都市錦江區老年大學成立于1986年。2006年10月,錦江區委區政府安排我擔任老年大學常務副校長,主持工作。學校的教學樓是七十年代修建的一所小學,建筑面積不足1800 平方米,設施陳舊。當時學校開設有25 門課程,每學期學員約1900 人次,5 名工作人員,財政每年撥款5 萬元,以后逐年增加,2010 年達16 萬元并維持至今。這些年,我們自籌資金逾兩百萬元用于學校設施設備更新,顯著改善了辦學條件。學校設有辦公室、教務處、學生處和宣傳處,各處只有一個處長,連我在內只有5名行政工作人員。但已開設49 門課程,294 個教學班,每學期學員人數接近12000人次,與四川老年大學和成都市老年大學一道,成為全省僅有的三所萬人老年大學。
13 年來,我們以校園文化建設為總抓手,全面推進服務型老年大學建設,努力提高辦學水平。我們高度重視老年教育理論研究工作,用理論研究成果引領工作發展。我本人結合國內外特別是本校實際撰寫了40 多篇研究論文,并分別在全國、省、市老年教育理論研討會和《老年教育》雜志上發表。2018年11 月,我代表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在毛里求斯第103 次國際老年教育理論研討會上作《老年教育與多元文化融合——以成都市錦江區老年大學為例》的演講,讓國際老年教育的專家和同行了解到我國基層老年大學的情況。今年5 月,我參加在武漢市舉行的第104 次國際老年教育理論研討會,受中國老年大學協會《一帶一路與老年教育》課題組的指派,作了題為《一帶一路的文化融通與老年教育》的大會演講。今年8 月,以我為課題負責人的研究項目《在深度老齡化背景下老年教育資源整合的對策研究》獲得成都市科技局的立項資助,這是省市政府科技主管部門資助的首個老年教育科研項目。
在老年大學,我既做教師又當學生,教授兩個班的朗讀課,同時學習歷史課、文學課、攝影課和聲樂課。這使我對學員和教師都有了較為深刻的了解,對如何建設師資隊伍、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十三年的工作實踐讓我深深體會到,文化是學校的靈魂,高度的文化自覺是老年大學校長的必修課和必備素質,全方位和高水平的文化建設是老年大學持續發展的動力。回顧過往,我校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過程就是堅持不懈加強學校文化建設的過程。
我校的主要辦學理念可以概括為2+6 模式(兩個核心理念+六個支撐措施)。兩個核心理念是:努力建設服務型老年大學,努力實現老年大學教育效益最大化。六個支撐措施是:1.始終堅持一個奮斗目標,即擴大招生規模,讓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學習、享受教育。2.緊緊把握兩個主要抓手,即以教學為中心,以服務為宗旨,辦讓學員滿意的老年大學。3.努力發揮三個中心作用,即在錦江區范圍內,努力發揮錦江區老年大學中心校的作用推動老年教育重心下移;在成都市范圍內,努力發揮錦江區中心城區的作用帶動區縣老年教育的發展;在四川省范圍內,努力發揮成都市中心城市的作用,影響和帶動市州老年大學教育的發展。4.扎實培育四種發展能力,即以親情為基礎的親和力,以共識為導向的向心力,以制度為保障的凝聚力,以創新為動能的發展力,使學校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能力。5.全面落實五個主導作用,即全面落實校長在統領全局引領發展中的主導作用,職能部門在履行管理職能中的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學生會在服務社會和學生工作中的主導作用,班長和班委會在班級自治管理中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大幅降低工作成本,顯著提高服務質量。6.統籌完成六項基本任務,即樹立敬老愛老的服務意識,建設知老尊老的服務團隊,制訂適老便老的服務制度,打造留老悅老的服務環境,積累利老助老的服務后勁,踐行奉獻有為的服務社會,全方位打造服務型老年大學。
學校的這些辦學理念已深植于全校教職工和學員的頭腦中,被大家理解、認同和接受,成為行動的共識。老師喜歡學校,學員喜歡學校,許多學員舍近求遠慕名而來。雖然我校的校舍和設備不如一些省、市老年大學,但許多學員卻動情地說:“我就喜歡我們這個‘窮窩窩’。”這就是校園文化的力量!
明不足才知差距,善創新方能發展。置身新時代,老年大學人要有更大的視野,更大的格局,更大的擔當,更大的作為。讓黨和國家的要求與人民群眾的期望在我們所耕耘的事業沃土上落地生根,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
中國老年大學協會會長張曉林(右一)、副會長林元和(右二)與太極拳班的教師和學員親切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