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星,李 靖,趙新雨,張鵬翔,張振華
(北京市朝陽區中醫醫院,北京100020)
原發性高血壓病是臨床多發的慢性病,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其發病率逐年升高,且有年輕化趨勢[1]。原發性高血壓病的臨床表現為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的一種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病可以導致心、腦、腎等器官的結構和功能的改變[2],已成為我國人群主要致殘、致死的病因,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我國古代醫學多將高血壓歸屬于“眩暈”“頭痛”等范疇。古代醫家多數認為本病病機本質為上實下虛之本虛標實證,與肝腎相關。經絡是感應傳導信息的通路系統,內屬臟腑,外絡肢節。當人體出現病理改變時,經絡也隨之改變。因此,通過檢測經絡的變化,可推斷某類疾病的發生與臟腑之間的聯系。
掌型經絡檢測儀是根據中醫臟腑經絡學理論,結合現代電子技術,通過檢測手指各個經絡反射區的皮膚電阻來判斷經絡的虛實。通過對單條經絡或多條經絡組合的特征表現分析判斷體質與內在臟腑的證候。
因此,本研究旨在利用掌型中醫經絡檢測儀檢測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臟腑功能狀態并對其進行量化分析,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辨證及中醫治療提供一種新的客觀的中醫量化指標。
病例均來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9月在北京市朝陽區中醫醫院針灸科門診及病房就診,符合診斷和納入標準的患者。共收集病例60例,該60例完成試驗。同時隨機選取60例健康人作為對照組。
原發性高血壓診斷標準:參照采用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高血壓學會治療指南有關高血壓診斷與分級標準,即:正在接受降壓藥物治療,或非同日兩次收縮壓≥140 mmHg(1 mmHg=0.133 k Pa)或舒張壓≥90 mmHg。
1.3.1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納入標準 ①符合原發性高血壓病診斷標準;②年齡在30~70歲之間;③病程在3個月以上者;④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加研究者。
1.3.2 健康受試者 ①年齡18~70歲,男女各半;②既往體健;③體格檢查無陽性體征;④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血脂、血糖、心電圖、數字化胸片、腹部B超檢查結果未見明顯異常(肝腎功能、血糖、血脂、心電圖(近3個月內),數字化胸片、腹部B超(近6月內),血尿常規(一周內)。
1.4.1 高血壓人群排除標準 ①四周內參加過其他臨床試驗;②經心理量表測試可能有重度抑郁或焦慮患者;③心智不健全,不能配合研究者;④妊娠、準備妊娠或哺乳期婦女者;⑤合并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者;⑥合并免疫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等原發性疾病或惡性腫瘤者;⑦沒有完成整個既定過程的病例或者由于自身原因自行退出的病例。
1.4.2 健康人群排除標準 ①四周內參加過其他臨床試驗;②妊娠、準備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及月經期婦女;③經心理量表測試可能有重度抑郁或焦慮者;④心智不健全,不能配合研究者;⑤妊娠、準備妊娠或哺乳期婦女者;⑥合并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者;⑦合并免疫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等原發性疾病或惡性腫瘤者;⑧沒有完成整個既定過程的病例或者由于自身原因自行退出的病例。
(1)剔除:不應入組但已入組的受試者,包括誤納、誤診、無任何檢測記錄者。剔除病例不作療效統計分析。但至少接受一次檢查、且有至少一次安全記錄者,應參加不良反應分析。
(2)脫落:已入組但未完成臨床觀察的病例,包括病人自行退出、失訪、依從性差、夾雜癥由醫師令其退出。脫落病例如有療效數據,則以最后一次療效指標結果轉為最終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采用掌型中醫經絡檢測儀(型號規格:SHXK-JL-200F),該儀器由北京身心康中醫研究院研制。
(1)金屬飾品不能貼身,如手表、項鏈、戒指、眼鏡、鑰匙等。(2)磁性物品遠離身體20 cm以上,如各種磁卡、耳機、手機、Pad、智能穿戴設備、汽車鑰匙等。(3)檢測前用濕巾輕輕擦拭手部檢測點,去除汗漬或護膚品等。(4)檢測前手部觸摸靜電版,除去身體靜電。
受試者安靜休息15 min,除去與身體接觸的金屬物件,并雙手掌放置在掌型模兩側的金屬條以釋放靜電,平坐放松,然后將雙手掌放置在掌型檢測單元上,醫師首先輸入受檢者個人信息,建立個人檔案后開始檢測,依次檢測手指上的十二經絡反射區的皮膚電阻并記錄。測試完成后間隔1h重新按照上述方法再次檢測記錄數據。
采用掌型中醫經絡檢測儀檢測完成后,直接將數據導入計算機并保存,數據取兩組受試者自律神經、陰/陽值、上/下值、左/右值、體能值進行分析。
自律神經(最大/最小)正常值:≤2.0。自律神經指左右手足三陰三陽六組數據中最大一組數值與最小一組數值的比值,用來評估自律神經系統功能狀態,即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神經功能協調或功能失調;陰/陽正常值:0.8~1.2。陰陽比值用于評估心、肝、脾、肺、腎、心包和大腸、小腸、胃、膽囊、膀胱、三焦之間的氣血狀態及全身代謝狀態。上/下正常值:0.8~1.2。上/下比值用于評估個人精神活動狀態,評估腦部的精神、神經活動狀態及上、中、下三焦之狀態;左/右正常值:0.8~1.2。左右比值為左側經脈能量值總和與右側經脈能量值總和的比值,對判斷骨骼、肌肉及運動神經系統某些疾病有一定的參考意義;體能正常值:25~55。體能為所有經絡能量的平均值,來評估個人的元氣狀態。
分別取健康人組及原發性高血壓組患者前后兩次測量的自律神經、陰/陽值、上/下值、左/右值、體能值的平均值進行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健康組患者男性3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齡(45.00±10.39)歲;試驗組患者男性3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齡(47.50±10.48)歲,兩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病例資料比較
與健康對照組相比,原發性高血壓組患者的自律神經、陰/陽、上/下、體能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原發性高血壓組與健康對照組經絡指數檢測數據 (±s,n=60)

表2 原發性高血壓組與健康對照組經絡指數檢測數據 (±s,n=60)
注:與健康對照組比較,?P<0.05。
判定指標 原發性高血壓組 健康對照組自律神經系統 2.13±0.07? 1.70±0.05陰/陽 1.43±0.17? 1.01±0.17上/下 1.28±0.14? 1.04±0.15左/右 0.90±0.21 0.89±0.20體能 23.27±6.41? 39.27±7.41
中醫學中并無高血壓病名,中醫根據其臨床表現將高血壓歸屬于“眩暈”“頭痛”等范疇。古代醫家大多認為本病病機本質屬于上實下虛之本虛標實證,與肝脾腎相關,以腎陰陽失衡為根本,上實為肝火上炎,或痰火上擾,下虛是腎虛為本。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又分腎陰、腎陽。腎陰虛或腎陽虛均可導致臟腑功能失調而致高血壓發生。腎陽虛則脾腎無以溫化,臟腑功能減退,脾胃運化失司,易致痰濕內生,久蘊不化而生內火,阻滯經絡,上蒙清竅而發為高血壓。腎陰不足,則水不涵木,肝陽偏亢,肝火上擾清竅易致高血壓發生。疾病的臟腑變化與其經絡息息相關,根據《內經》藏象理論,有諸內必形諸外,診察現于外的經絡病理反應可幫助診斷人體內部疾患。說明經絡能反映臟腑的疾患。而經絡檢測自古以來就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的一種診察疾病的方法。經絡檢測法在中醫臨床上有很大的實用價值[3]。
掌型中醫經絡檢測儀依據中醫手診理論,通過檢測手指各個經絡反射區的皮膚電阻,再利用主機轉換器將電阻值轉換為可明確顯示人體機能的測量值(經絡能量指數)來反映人體經絡的虛實狀況,對受檢者的健康狀況進行綜合分析。通過整合指標自律神經系統、陰/陽、上/下、左/右、體能的變化來初步了解臟腑功能活動的盛衰[4]。這些指標能夠實時反映人體各條經絡的虛實,并提供客觀化的檢測報告。
根據本次研究結果可知,與健康對照組相比,原發性高血壓組患者的自律神經、陰/陽、上/下、體能均有顯著差異。其中,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自律神經指數明顯高于健康組,表明其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功能紊亂,這與目前現代醫學確認的長期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在高血壓發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結論相一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陰/陽數值明顯高于健康組,表明患者陰盛陽虛,代謝功能下降。這與中醫認為高血壓發病機制之一的腎陽不足,而導致脾腎陽虛、運化失司、痰濕化火上擾清竅的發病機理相一致;與健康組相比,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上/下數值明顯升高,表明上焦經絡臟腑氣血旺盛,下焦經絡臟腑氣血虛弱,上、下焦經絡臟腑氣血失衡,這又與中醫認為高血壓發病的另一機制:腎陰不足而導致陰虛陽亢,上盛下虛的發病機理相一致;體能方面,與健康組相比,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體能值顯著低于健康者,表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元氣下降,這恰好與中醫所認知的高血壓病機本質為本虛標實這一理論相吻合。
本研究旨在利用掌型經絡檢測儀測量人體的經絡能量指數,研究原發性高血壓證型與經絡能量指數的關系,以期為原發性高血壓的中醫診療提供一種量化依據,為臨床中醫望聞問切提供一個有效的客觀指標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