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鵬,楊 運,楊大業,張曉敏,笱玉蘭?
(1.谷城縣人民醫院,湖北 襄陽441700;2.武漢市第一醫院,湖北 武漢430022)
目前,由于社會上存在許多對癲癇病的誤解和歧視,癲癇和抑郁共病率可高達30%左右[1],兩病常互為影響[2],因此重視對抑郁的治療,已成為神經科醫生改善癲癇伴抑郁患者生活質量的途徑之一。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類(SSRI)抗抑郁藥仍是治療癲癇伴發抑郁障礙的主流[3],但是由于其具有藥物依耐性,存在消化、循環、記憶甚至性功能等方面的不良反應,很難被患者接受,而且極易引起患者癲癇發作的擔憂。如今,隨著醫療模式的逐步完善,中醫藥在人們追求綠色療法的過程中逐漸顯現。但是由于單用中藥顯效慢的劣勢,患者常難以堅持,許多患者最終選擇顯效迅速的西藥治療。中醫針灸因其操作簡便、安全性高、見效快等優點在抑郁癥治療中的價值逐漸凸顯[4]。本研究通過對比艾司西酞普蘭與四神針聯合烏靈膠囊治療癲癇伴抑郁障礙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的情況,探討中醫針藥聯合療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①符合1981年國際抗癲癇聯盟制定的癲癇分類標準[5]并經腦電圖證實;②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三版)抑郁癥的診斷標準[6];③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項評分≥14分;④年齡14~60歲;⑤1周內未服用抗抑郁及鎮靜催眠藥物;⑥簽署知情同意書,保證對此次臨床實驗有良好的依從性。
①合并有心腦血管、肝腎等嚴重疾病者;②持續性癲癇患者;③合并精神類疾病的患者;④有嚴重的自殺傾向者;⑤處于妊娠期、哺乳期婦女,或者觀察期間有可能妊娠者;⑥最近1年內接受其他臨床治療的患者。
①依從性差,未服藥或未能按時服藥及針刺者;②治療過程中使用其他中藥或中成藥者;③出現嚴重過敏或不良事件的患者;④觀察期間失訪者。
本實驗起始時間為2015年6月-2017年6月,共計從武漢市第一醫院神經內科門診及住院部納入了70例符合上述標準的患者,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5例。其中,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齡(35.57±15.25)歲,平均病程(5.43±4.12)年;部分性發作21例(包括單純部分發作和復雜部分發作),全面性發作14例(包括失神發作和全面強直一陣攣發作)。觀察組含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齡(36.23±16.54)歲,平均病程(5.96±4.83);其中部分發作20例,全面發作15例。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發作類型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1.5.1 對照組治療 在維持原有的抗癲癇藥(AEDs)前提下,給予艾司西酞普蘭(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批號:J20150119,10mg/片)治療,10mg/次,1次/d,療程12周。
1.5.2 觀察組治療 在維持原AEDs前提下,給予烏靈膠囊(浙江佐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批號:Z19990048,0.33 g/粒)治療,3粒/次,3次/d;同時,采用“四神針”[7]針刺,取穴:前頂、后頂及兩側絡卻穴。操作方法:運用碘伏消毒后,選用直徑為0.30 mm,長度40 mm環球牌無菌針灸針(蘇州針灸用品有限公司生產,標準號:GB2024-94),針刺于百會穴前后左右旁開1.5寸,朝向百會斜刺,進針約1.5寸,以局部頭皮緊澀酸脹麻木感為度;每周3次,30 min/次,連續治療12周。手法:采用捻轉平補平瀉法,隔10 min行針一次,頻率為150~200次/min。
詳細紀錄病史、用藥情況等,統計就診前4周及最后4周癲癇發作次數;記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第2、4、8、12周的HAMD、PSQI評分情況以及治療后TESS評分情況。以治療前HAMD評分為基線,定期進行一般體格檢查及神經系統體格檢查;行血、尿、糞常規檢查和心電圖、肝、腎功能檢查。

所有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實驗共納入70例患者,共68例完成了研究,觀察組有2例不能按時完成針灸治療而脫落,其余未再有終止病例發生。
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兩組HAMD及PSQI評分呈逐步下降的趨勢,治療2周后及以后的各時間點HAMD及PSQI評分與治療前相比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同時段兩組HAMD評分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PSQI評分在第2、4周時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在8、12周時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D及PSQI評分比較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D及PSQI評分比較 (±s)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0.05。
時間 HAMD評分對照組 觀察組PSQI評分對照組 觀察組治療前 18.92±5.93 19.34±5.56 14.72±4.07 14.55±4.58治療2周 14.53±5.76# 15.38±6.59#△ 12.54±3.25# 12.36±3.67#△治療4周 11.86±6.75# 12.35±5.45#△ 11.28±3.77# 11.14±3.48#△治療8周 10.62±5.34# 11.03±5.83#△ 10.64±4.21# 9.35±3.63#▲治療12周 9.73±5.27# 10.10±4.9#△ 10.26±4.39# 8.13±3.76#▲
與治療前相比,兩組的癲癇發作頻次明顯降低(P<0.05);治療后兩組癲癇發作頻次相當(P>0.05),而在TESS評分方面,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癲癇發作頻次及治療后TESS評分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癲癇發作頻次及治療后TESS評分比較 (±s)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0.05。
組別 例數(n) 時間 癲癇發作頻次(月) TESS評分對照 35 治療前 1.72±0.65 -治療后 0.80±0.41# 4.51±3.22實驗 33 治療前 1.77±0.52 -治療后 0.75±0.37#△ 3.43±2.85▲
對照組有效率為80.0%,觀察組有效率為87.9%,兩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抗抑郁臨床療效比較 (n)
在我國,癲癇是僅次于腦卒中的神經系統疾病,具有發作性、短暫性、重復性、刻板性的特點[8]。癲癇發作的重復性和不可預知性特點,是導致癲癇患者伴發抑郁的因素之一,此外還包括醫療相關因素、生物學因素、社會心理學因素等[9]。癲癇患者患抑郁癥的概率是普通人的5~20倍[10]。抑郁癥是一類由多種原因導致的、以持久性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征的精神類疾病的統稱[6]。抑郁癥患者伴有失眠的概率>70%[11]。研究發現,癲癇病和抑郁癥共同作為一種腦部神經精神疾患,二者具有一定的共病基礎:①癲癇和抑郁發病關系密切,發病腦區均包括額葉、顳葉、邊緣(海馬和杏仁核)、基底節(尾狀核和蒼白球)及丘腦核團等[12],此外研究還發現,癲癇和抑郁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海馬萎縮[13];②癲癇和抑郁共病的神經內分泌基礎可能是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功能失調,癲癇發作和誘導抑郁癥的應激事件均可導致HPA軸亢進,而HPA軸亢進又可促使癲癇和抑郁的發生[9];③癲癇與抑郁癥的發病與單胺類神經遞質密切相關,癲癇發作會導致5-羥色胺(5-HT)能神經元、5-HT及其受體的丟失[14],而5-羥色胺及其受體活性降低與抑郁發作密切相關;癲癇發作機制與星型膠質細胞異常所導致的細胞外興奮性神經遞質谷氨酸的堆積有關,以至于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環紊亂[15],亦有研究表明谷氨酸的過度堆積可導致抑郁的發病[16]。
癲癇伴抑郁證屬于中醫學“郁病”的范疇[17],其主要病機是癲癇后情志不暢,思慮過度,思則氣結,氣滯日久,擾及腦神,神機受累,元神失控或久病成虛,氣血精微不能上榮于腦,腦神失養,神失所藏以至于出現情緒低落及各種相關的軀體癥狀。正如《內經》所云:“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以及《丹溪心法》所述:“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于郁。”
艾司西酞普蘭是一種選擇性SSRI類抗抑郁藥,對5-羥色胺轉運體(SERT)具有極高的選擇性,它可以增加突觸間隙的5-HT含量,從而達到治療抑郁的目的。因為5-HT減少可能屬于抑郁和癲癇共病機制之一,國外亦有報道艾司西酞普蘭可以減少癲癇的發作[18],本研究對照組治療后癲癇發作頻次較治療前明顯減少(P<0.05),證實了這一點。
烏靈膠囊是采用現代生物技術從我國珍稀藥用真菌中分離、提純有效物質而制成的中藥制劑,主要成分包括腺苷、多糖、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等19種氨基酸;主要作用是補腎健腦、養心安神、益氣養血,對失眠、抑郁等具有較好的療效,其機制[19]可能是通過提高谷氨酸脫羧酶的活性,增加谷氨酸脫羧成為γ-氨基丁酸,而減少腦內谷氨酸有關。由于這個過程可以使腦內谷氨酸減少,故可以減少癲癇的發作,國內已有學者研究證實了這一點[20],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癲癇發作頻次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也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四神針是已故針灸學家靳瑞教授的經驗針方“靳三針”之一,具有極高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主要作用包括寧神開竅、解郁鎮靜等[21],對抑郁、失眠、中風等有一定的療效。四神聰穴位于百會前后左右旁開1寸處,而四神針的穴位位于百會前后左右旁開1.5寸,正好位于督脈前頂穴和后頂穴以及足太陽膀胱經左右絡卻穴處。針刺斜刺達百會,可透達四神聰、百會穴,依據“寧失其穴,勿失其經”理論,較四神聰,其在腦部投射范圍更加廣闊。百會位于巔頂,通達手足六陽經,具有通陽聚精、醒腦開竅之功。《靈樞·海論》有言:“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于蓋。”督脈交巔上絡腦,足太陽膀胱經從巔入絡腦,四神針穴為當腦之“輸”,故刺之可以調理腦府經氣,治療神志精神類疾病。
本研究顯示四神針聯合烏靈膠囊治療癲癇伴抑郁患者療效顯著:①在治療原發病方面,改善癲癇發作的效果和對照組相當;②在治療并發癥方面,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抑郁改善程度及顯效速度相當,而睡眠障礙改善程度觀察組優于對照組;③從治療后不良反應看,觀察組亦優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四神針聯合烏靈膠囊治療癲癇伴抑郁,不僅可以治療原發病,而且可以治療并發證,能更好地改善睡眠障礙,且副反應少,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