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東輝
就在市場一片憧憬牛市聲中,IPO悄然提速了,而且步子相當大。IPO提速的苗頭是從十一長假前的周末顯露的,那個周末是9月27日,下周僅有一個交易日,但證監會仍然發出了3家IPO批文,同時還同意2家科創板IPO注冊。9月30日是節前僅有的一個交易日,當晚證監會又同意4家科創板IPO注冊。這樣節前3個工作日中,共有9家IPO啟動。
節后一周共4個交易日,但IPO快馬加鞭。10月11日證監會發出4家IPO批文,其中浙商銀行是超級IPO,發行量高達25.5億股,募集資金126億元,僅這1家IPO的體量就相當于10家IPO。10月12日證監會也沒有歇著,又再接再厲同意5家科創板IPO注冊。10月16日證監會一攬子同意7家科創板IPO注冊。不考慮本周末可能發出的IPO批文,僅節前節后這兩周時間里,共有25家IPO啟動,幾乎是天天有新股申購,似曾相識燕歸來。
IPO再度“大躍進”,這究竟是怎么了?如果是在過去,碰上浙商銀行這樣的超級IPO,其他公司的IPO都要停一停為它讓路,但這一次不僅沒有讓路,而且還紛紛搶道發行,市場對此也毫無反應。是市場的承接能力足夠強了嗎?表面看是這樣的,節后4個交易日A股連續上漲,這種上漲勢頭還延續到了本周一,5個交易日大盤累計上漲了3.5%,一度收復了3000點大關。但從本周二開始連跌4天,3000點大關得而復失。顯然市場已經感受到了IPO快馬加鞭的壓力。
目前的IPO是無資金申購,所以在新股申購階段市場是無感的,壓力要到新股上市時才體現出來,這個時候是需要真金實銀來接盤的。對科創板來說,新股上市后的前5個交易日沒有漲跌幅限制,這對接盤資金是實實在在的考驗。所以最先頂不住壓力的就是科創板,近期上市的科創板新股多數是一路下跌的,早期上市的也都紛紛創出上市以來的新低。這既跟原來市場估值過高有關,也與IPO加速有關。近期IPO加速以科創板為甚,所以科創板首先吃到了壓力。
新股上市階段的壓力還只是初步的,真正的壓力在限售股解禁時,到那時不僅解禁的數量多,關鍵都是廉價籌碼,即使股價再跌掉一半也還賺得盆滿缽滿,所以拋售時會毫不手軟。2009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收盤2976點,2019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收盤2978點,10年漲了2點。同期道瓊斯指數從9995點上漲到27001點,十年漲了17006點。為什么A股會大幅跑輸美股?原因當然有很多,但IPO超速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同期美股也有IPO,為什么美股基本上不受IPO的影響?因為A股IPO速度太快,新股上市的股本結構不合理,同時A股幾乎是只進不出,所以A股現在的數量已經趕上了美股。
這次IPO的提速是悄無聲息的,但絕非無緣無故。IPO的提速并非只表現在發批文和同意注冊的環節上,發審和過會率都在提升,節后已有10家IPO過會,被否1家。另外科創板有6家IPO過會,還有6家過會IPO已提交注冊申請。值得一提的是,“含科量”備受質疑的江蘇北人也順利過會了。促使IPO提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表層的原因是近期市場情緒比較樂觀,高喊牛市的聲音有不少,既然市場情緒這么亢奮,那就多發些新股滿足需求。深層的原因還是經濟層面的,A股從來都不是純市場化的,早期有為國企脫困服務的舉措,現在可能也有提振實體經濟的考量,畢竟募集到的資金都注入到實體經濟中去了。
為什么近期利好消息不斷,市場情緒也比較亢奮,但A股仍然步履蹣跚呢?這跟IPO提速有很大的關系。很多人容易被短期內市場表現出的較強承接力所迷惑,又會得出IPO與二級市場走勢無關的結論。人們很容易健忘,2016年至2017年IPO“大躍進”時,當時的A股也表現出了很強的承接能力,以至于很多人沾沾自喜地說,新股發了這么多,大盤照樣上漲,所以那個時候把IPO“大躍進”說成是常態化。但是當2018年IPO大幅降速、IPO過會率猛降以后,市場仍然跌跌不休,為什么?因為市場對IPO的反應是滯后的,等到需要真金實銀來接盤時,才發現市場資金捉襟見肘,承接力不足了。
這次IPO提速是只做不說,也沒有人說常態化了,大家都在忙著問是不是牛市了,壓根就沒有注意到這次的IPO提速已經可以和上一次的IPO提速相提并論了。這一次多了一個科創板,深市那邊創業板可能也要實行注冊制,創業板IPO很可能也要提速,因此提速的后勁更足。A股市場真有那么大的承接力嗎?市場會給出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