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輝
2017年“氣荒”以來,每逢冬季供暖旺季來臨,燃氣板塊都會出現周期性上漲。近期,以貴州燃氣、深圳燃氣等為代表的城市燃氣分銷商都有不錯的股價表現。但這種季節性的上漲行情還能持續多久,國家油氣官網公司的成立會有哪些方面的影響,長期看又有哪些燃氣股值得投資?
昔日“氣荒”讓市場形成每年四季度必炒燃氣的預期。在供暖旺季的預期下,過去兩個月東方環宇、貴州燃氣、深圳燃氣、新疆浩源、佛燃股份等城燃公司都出現了20%以上的漲幅。但這種慣性思維很可能逐步被打破,“氣荒”很難再現;實際上2018年旺季氣價波動便遠小于2017年,今年供暖季波動預計會更小,所以對于即將到來的旺季行情不宜期待過高。
同時,供給缺口下的氣價上漲未必利好城燃企業。城燃公司的商業模式是賺取購銷價差,其下游一般包括居民、工商業客戶,上游則是天然氣進口商及生產商。在保民生的背景下,每逢旺季氣價上漲,居民用氣價格往往不能同比例上漲,所以對燃氣公司來說,“氣荒”更多意味著購銷價差的收窄而非想象中的擴大。
業績方面,城燃公司也沒有支持股價持續上漲的基礎。今年上半年,整個燃氣板塊實現營收同比僅增長11.92%,凈利潤大幅下滑24.27%。而從已披露三季報業績快報的兩家燃氣企業深圳燃氣、重慶燃氣來看,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分別也僅增長8.94%、9.84%,整體處于較低的水平。
今年燃氣企業業績的疲軟,主要與氣源價格上漲、經濟壓力、散煤復燃、煤改氣項目減少等因素共振有關。值得一提的是煤改氣,過去兩年燃氣公司業績大幅增長主要來源于此。盡管這一推動力仍在,但力度上大不如前。以深圳燃氣為例,公司2017年、2018年管道天然氣銷量同比分別增長20%、27%,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銷氣量僅增長2.7%。此外,購銷毛差持續收窄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燃氣分銷商的業績增長,今年上半年深圳燃氣的單位毛差便減少7%。
盡管短期面臨增長壓力,但考慮到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長期依舊會有不錯的成長空間。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力爭2020年、2030年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分別達到10%、15%(以美國為例,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達到30%的水平),2018年我國占比則接近8%。目前除北方城市氣化率較高外,大多數南方地區尚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所以燃氣行業長期尚存空間。
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則是推動行業成長的關鍵一步。此前國內油氣長輸管道主要集中于三桶油手中,存在重復建設、規劃不到位等情形。通過此次的廠網分離改革,一方面有望推動價格體制的改革,統籌下一步大規模管網建設,另一方面上游氣源企業剝離管網后,也有助于它們聚焦于國產氣的開采。
目前上市的城市燃氣分銷商主要分兩類:一類集中于區域運營,主要包括深圳燃氣、貴州燃氣、大眾公用、重慶燃氣、百川能源、佛燃股份等。這類燃氣公司往往扎根于某一地區,增長空間取決于當地燃氣滲透率以及人口規模。其中,深圳燃氣主要在珠三角區域經營,中長期天然氣消費量增長更為可觀。
深圳燃氣近期的強勢表現是受到了粵港澳大灣區和燃氣旺季的雙重提振。公司上半年面臨的壓力比較大,但從三季度業績快報看,公司第三季度電廠售氣已經好轉,單季度增速回升至28%,帶動單季歸母凈利潤增長58%。目前公司已擁有8省40個城市的管道燃氣特許經營權,管道燃氣用戶總數達340萬戶,其中深圳地區212萬戶,短期最大看點在于今年8月試投產的LNG接收站。由于LNG在珠三角消納順暢,且進口LNG價格較門站價有明顯價格優勢,因此公司將通過LNG貿易提高業績彈性。預計未來3年該接收站的周轉量將達3億方、7億方、10億方,有望為公司貢獻1億、5億、10億收入。
另一類則是全國運營的燃氣企業,主要包括中國燃氣、華潤燃氣、昆侖能源等。這類燃氣運營商大多已獲得國內近百個地區的燃氣特許經營權,長期來看增長潛力要大于區域經營的燃氣公司。
華潤燃氣是國內領先的全國性燃氣公用事業集團。公司的燃氣業務分布全國各地,主要位于經濟較發達和人口較稠密地區。截至上半年,公司運營的城市燃氣項目多達249個,燃氣用戶達358萬。銷氣量方面,今年上半年達到13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3%,其中工業用戶仍是推動用氣增長的關鍵因素。銷氣價差方面,上半年平均毛差為0.58元,較去年同期下跌0.0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