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肖琛
黨支部是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組織體系的基本單位,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黨的總支部和黨的基層委員會由于支部多、黨小組多、黨員多,通過班子統攬、支部聯建、黨員聯管、資源共享、活動聯辦、陣地共用,在領導力、號召力、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上更容易有成效。基層黨支部,尤其是小微型基層黨組織,由于部門少、干部少、黨員少、平臺小、資源少,在開展黨建活動中易受時間、場地、人員、資金影響較大,更要劃責、用心、使勁、站高、看齊,才能實現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不斷提升,才能做好新時代的黨建工作。
一、部門少要劃責,明確責任定職責
有效明確的職責分工、合理清楚的崗位設置、實際可靠的目標計劃,對基層黨組織的建設至關重要。“五少”基層黨組織由于內設部門科室較少,黨建部門(科室)無法實現單獨設置,可與辦公室或人事部門(科室)甚至其他業務口子相結合,達到明確歸口、定責定崗的目的,以保質保量完成規定動作,定量定性實現對標對表。
一是抓重點、定計劃。通過針對性的專題研討,結合黨建工作重點難點和突破點,年初制定黨建計劃和主題黨日活動計劃,并將工作要求逐條逐項寫入年度考核標準中,做到有規可循、有據可依。二是促黨建、帶業務。將政治建設作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核心塊,將抓好各項業務指標作為落腳點,黨建業務緊密結合、共同推進,應避免出現“輕黨建、重業務”現象,更應避免出現“黨建不接地氣,業務不講政治”現象。三是立規章、建制度。優化完善基層黨組織運行機制,用好用實“三會一課”制度,持續推進支部規范化建設,充實豐富學習形式,設計安排每月主題黨日活動,結合書記講黨課、主題大討論、黨建基地游學研學、先進支部考察學習、警示教育基地參觀等活動,引導黨員“悟初心、明使命”,多渠道抓好學習教育工作。
二、干部少要壓擔,挖掘潛力重培養
黨員干部是最重要的人才資源,基層黨組織擔負著挖掘、教育、培養黨員干部的重要任務,要進一步優化思維、優化方式、優化機制,在有限的人才資源庫中深入挖掘干部隊伍建設的潛在力量,更加科學地謀劃和推進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建設。“五少”基層黨組織由于黨員少、干部少,更應“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不斷優化完善選人用人機制,發揮人才聚智聚力效果。
一是精準識別、就地取“才”。古人云:先有伯樂,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新時代合格黨員經過入黨考察培養,應具備堅定的政治信念、基本的能力素質,心懷高遠格局境界、良好精神狀態并勇于擔當作為。“五少”基層黨組織應不斷提高向內挖掘、精準識別的能力,識人德才、識人本質、識人潛能,及時發現、及時培養,不拘年齡、不拘學歷、不拘身份,大膽選拔使用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優秀干部,充實完善干部隊伍。二是人崗相適、人事相宜。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又云: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事業為上、以事擇人”重要論述,即要秉承以“用”為本的理念,把合格的人才放在合格的崗位上,使專長與崗位相統一,使能力與責權相統一,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和能力。三是壓擔加重、人盡其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對有潛力的優秀干部,要讓他們經受吃勁崗位、重要崗位的磨煉,把重擔壓到他們身上”,這既是對優秀干部的殷切期望,也是新時代新形勢下的重托。“五少”基層黨組織應打破人才不足的思維藩籬,讓干部走出舒適圈,負重前行,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奮斗精神和創造活力。
三、黨員少要聚力,集中智慧辦大事
歷史上中國共產黨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從來就不是依托人數的優勢,而是充分發揮了關鍵少數的力量。共產黨建黨之初僅有5名共產黨員,1921年一大召開時出席代表僅十余人,而正是這10多位青年代表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紅船上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構。基層黨組織是中國共產黨的組成細胞,細胞組成組織,組織組成器官,器官組成系統,系統組成個體,個體組成種群,種群組成生態系統,中國共產黨的生態系統便取決于一個個細胞的健康狀況。“五少”基層黨組織不應以人數自我限制、自我看輕,從而自我降低要求,而要在如何用好關鍵少數、如何調動積極性、如何集智聚力上做文章。
一是提升個體存在感。當個體知道在群體中的努力無法被鑒別出來時,那么個體在群體中付出的努力會比在個體在單獨情況下完成任務時明顯減少,這是社會惰化效應。“五少”基層黨組織黨員數量少,在發現每個黨員的存在與努力方面反而存在優勢,當努力被看到,當工作被肯定,黨員個體的存在感與認同感將明顯加強。二是調動全員積極性。當個體將自己的角色設定為“旁觀者”,那么責任心就會大大降低,傾向于選擇“不作為”,這就是旁觀者效應。因此明確成員分工,重視組織溝通,使每位黨員都能發揮作用,例如實行兼職黨務干部輪崗制,能有效緩解旁觀者效應,使每位黨員都成為“局中人”。三是避免消極內耗。人與人的合作不是力氣的簡單相加,而要微妙和復雜得多,合作是一個問題,如何合作也是一個問題,這就是華盛頓合作定律。“五少”基層黨組織可通過明確成員分工,可以破解華盛頓合作定律;落實成員責任,可以降低旁觀者效應;優化細化黨員考評機制,實行目標管理,可以緩解社會惰化作用;注重素質結構,重視組織溝通,可以減少組織內耗現象。
四、平臺小要借力,同筑高地聚合力
基層黨組織要善于為黨員搭建平臺,為黨員提供發揮作用的著力點。搭建學習教育平臺,通過開放“黨員圖書角”“黨員學習室”為黨員提供學習場所,設置“流動微黨課”“黨建黑板報”為黨員提供高新尖新知識,運用“學習強國”“共產黨員E家”等學習教育平臺,結合“微信+”“QQ+”“釘釘+”方便黨員隨時隨地掌上學,打造有思路、有想法的學習型基層黨組織;搭建服務平臺,通過申報一個“奉獻示范崗”,推動一個“明星黨建項目”,建立一個“黨員明星品牌”,保持一支“黨員志愿服務隊”,打造有溫度、有意義的服務型基層黨組織;搭建黨建活動平臺,結合三會一課制度,每月安排主題黨日,每季度安排黨員大會,每年安排組織生活會,充實豐富活動形式,打造有色彩、有熱情的年輕態基層黨組織。“五少”基層黨組織平臺小,應秉持開放、吸收原則,向內積極自設平臺,對外主動尋求上級黨組織的幫助和同級黨組織的支持。
一是向經驗借力。黨建工作發展已久,閉門造車不如巧引他山之石,先進基層黨組織有著開展黨建工作的寶貴經驗,雖不是每個黨組織可以拿來就用的“萬能鑰匙”,但卻作為借鑒參考的重要工具。在固定動作上適當“拿來”,在自選動作上適當“創造”,在優秀做法上主動“送出”,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勞動,提高工作效率,實現經驗共享。二是向工作借力。在全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契機下,全省全市共同營造濃厚黨建氛圍大背景,全黨全民共同塑造強勁學習勢頭大形勢,各級黨組織共同分享優秀工作經驗大環境,黨建工作順時順勢,自然事倍功半。三是向制度借力。制度建設能夠發揮的長期性、根本性和穩定性的作用使其在黨的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出臺或修訂超50部黨內法規,制度的出臺使黨組織運行有了準則,使黨員履職盡責有了標準,更為黨組織和黨員向內自我黨性體檢提供了約束。“五少”基層黨組織“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健全的制度建設能為健康的政治生態提供基礎保障。
五、資源少尋共享,報團取暖共聯建
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受單位規模、人員數量、資源配置等各方面影響,各組織黨建工作水平參差不齊。各級黨組織如能報團取暖、就近解渴,深化共建共享,有效整合各類資源,就能夠實現資源的高效對接、戰斗力創造力的明顯增強,以帶動全區域全系統黨建工作的全面進步。
一是共同參與。“五少”基層黨組織要主動對接、積極聯絡,打開大門,提供創新思路,集中組織優勢,既可參與其他黨組織的黨建活動,也可邀請其他黨組織加入本組織的黨建活動。二是共享資源。“五少”基層黨組織應深入挖掘智力資源、人力資源、陣地資源、信息資源,最大程度地結合實際工作業務,與其他黨組織加強溝通聯系,實現資源互換,共同獲益。三是共建品牌。跨界合作也可共同打造黨建品牌,在加強聯動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合作空間,相互支持,相互助力,挖掘雙方在管理、服務、業務中的契合點,共同探索黨建服務發展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盧元星.從制度建設的視角解讀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大意義—兼論新時期思想建設應把握的“六性”[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 (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