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軍
摘要: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川中油氣礦遂寧采油氣作業區(以下簡稱作業區)靠近遂寧市區,管轄著磨溪氣田,99%的井站含硫,開采近30年,員工平均年齡42歲,一線女職工比例高達70%,作業區經過冷靜分析,認真梳理,找出了管理中“短板”。為此,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線工作法”,保證了各項工作的順利完成。
關鍵詞:一線;工作;團隊;現場
據作業區經理王亞輝介紹,所謂“一線工作法”,其核心思路是工作關口前移、力量下沉,要求我們領導在一線指揮、干部在一線工作,一級帶一級,一級做給一級看,促進機關干部自覺、自愿地到井站班組開展工作,在現場解決問題。如今,“一線工作法”已被作業區機關干部帶到了轉作風、提素質、促發展的一線,成為開展工作的重要方法。筆者了解到,井站“三聯”制度,是“一線工作法”的重要措施之一,聯系組由領導干部任組長,管理技術干部為成員,“下沉”到井站、班組,負責井站的隊伍建設和班組建設。“井站‘三聯,不僅要‘人到,更要‘心到,要切切實實地幫助員工解決問題。”黨支部書記彭建濤在井站工作中,了解到磨24等井存在生活水罐長沙蟲的問題,積極與服務站、HSE辦等部門協調,及時組織對水罐進行了沖洗、消毒,確保了基層員工喝上了“放心水”。
“目前在作業區,‘一線工作法已經成為廣大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踐行‘兩學一做、密切干群關系的重要經驗之一。特別是2015年以來,我們探索黨支部工作與井站管理的有機結合,開展了設備保養、技能競賽、廚藝比賽等各種寓教于樂的活動,通過與一線員工同吃一鍋飯、同做一件事、同在一起勞動,凝聚了隊伍,讓機關與井站、干部與員工‘一條心。”遂寧作業區黨總支書記曾珠說。
一、做法
近年來,遂寧采油氣作業區針對采油氣生產一線“井字為戰,人字為戰”的實際,推行了“一線工作法”,不斷延伸支部工作觸角,前移支部活動陣地,下沉支部工作重心,使基層黨的工作與生產經營同頻共振,相輔相成,打造了過硬團隊,有力地促進了作業區的全面發展。
延伸支部工作觸角。開發前線點多、面廣、戰線長,確保支部工作的有效延伸,始終是一項長期的重要工作。作業區開展了“一創兩包三聯四服務”特色黨建活動。“一創”:就是要創先進,支部創“紅旗黨支部”、小組創“紅旗責任區”,黨員個人創“星級黨員”;“兩包”:就是黨支部、黨小組要“承包所在片區井站的隊伍建設和班組建設”;“三聯”:就是實行了將安全聯系、黨建“三聯”、井站聯系等進行了融合,實行“一崗多責”。每個聯系組由班子成員任組長,負責帶隊開展井站檢查、指導;“四服務”,就是黨支部、黨小組所有工作都要圍繞“服務安全環保,服務生產運行,服務井站班組,服務一線員工”四個方面來開展。工作中同時做到了“四個同步”。即:黨政工作同步計劃、同步部署、同步考評、同步總結。
下沉支部工作重心。作業區結合實際,定期開展了“紅旗黨支部”、“紅旗責任片區”、“黨員示范崗”、“紅旗設備保養”、“星級黨員”、黨員工作寫實、黨建“三聯”等活動的評比、考核。實行了黨支部現跟班督導、黨小組長駐井蹲點寫實、黨支部移位檢查,形成了干部在一線鍛煉、問題在一線發現、業績在一線創造的良好風尚。活動開展以來,各黨支部、黨小組長跟班督導達300余井次,發現、整改站容站貌、安全生產、基礎資料等方面的問題1000余個。
前移支部活動陣地。作業區率先在雷一1總站、磨5井等井站建立了黨員之家活動室,配備了會議桌、液晶電視、安裝了寬帶,將支部會議、學習等前移到井站。同時,按照小型化、多樣化的要求,黨支部每月至少開展一次“黨員活動日”活動。僅今年以來,先后在總站、4號站、9號站等井站開展了一線班組設備保養、知識競賽、廚藝比賽等活動11次,通過與員工同吃一鍋飯、同做一件事、同在一起勞動,讓感情在一線建立,友誼在一線見證,搭起機關與井站的連心橋。
二、點評
“延伸觸角、下沉重心、前移陣地”的“一線工作法”,讓黨支部工作與生產經營中心工作,緊密結合,達到無縫對接、完美融合,既“接天線”,又“接地氣”,使基層黨組織的“四個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推動了作業區工作的全面發展。磨溪氣田連續安全開發27年,累計生產天然氣147億立方米,先后3次榮獲“全國高效開發氣田”稱號,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作業區也先后1次榮獲中國石油“先進基層黨組織”;10次榮獲西南油氣田公司“先進基層黨組織”、5次榮獲“基層建設紅旗單位”、3次榮獲“先進基層單位”稱號。
參考文獻:
[1]楊剛.關于“一線工作法”的思考與探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6(03):18-19.
[2]張永軍.推行“一線工作法”轉變工作作風提高管理水平[J].品牌,2015(01):115.
[3]張曉峰.領導干部要踐行“一線工作法”[J].前進,2012(0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