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凱
摘要:供電企業作為能源類、供給類和服務類企業,不同程度上存在者職工規模龐大且分布較為分散、重視生產任務輕視工會工作的現象,工會組織增“三性(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去“四化(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不夠徹底,部分工會干部在職工心目中的現象和地位虛化、弱化、邊緣化,為此,需理論聯系實際,客觀分析問題,得出加強工會工作的思路,找到加強工會工作的路徑。
關鍵詞:供電企業;工會;路徑
供電企業工會工作歷來是一項事關職工切實福利和企業和諧穩定的基礎性工作。長期以來,部分供電企業對工會組織、工會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存在偏差,政策經費支持力度偏弱,工會工作者業務能力偏低,導致企業工會“四化”問題較為突出,職工負面意見較為強烈,嚴重影響了工會的形象。
一、某供電企業工會工作現狀
該供電企業擁有職工1300余名,下設公司工會和8個基層工會,共有兼職工會主席9名,工會委員37名,兼職工會專責8名。8個基層單位全部被認定為廠務公開職代會四星級單位,公司工會為先進職工之家,2個基層工會為先進職工小家,3個基層工會為模范職工小家,4個基層工會管理的職工書屋達到創建標準。
筆者結合工作實際,通過召開座談會、走訪聯系點、現場辦公、發放調查問卷等多種方式深入基層,盡可能多地傾聽基層一線聲音,盡可能多地接觸基層一手材料。全面了解基層職工的工作、生活現狀和工會工作存在問題,并將發現問題歸類整理成以下8個類別:
1.工會經費留存較少,會費支出費用緊張,活動開展保障不足。這是一個共性問題,受企業資金流的影響,存在“賬面錢多現金少”的問題,工會經費留存基數較低,不能滿足當前職工對舉辦各類文體活動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工會正常活動的開展。工會經費的不足,在某種程度上也制約了對職工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激發,影響了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2.工會組織機構不健全,工作人員兼職居多、作用發揮不強。公司系統沒有一名專職工會干部,9個工會組織的80名工會工作人員全部屬于兼職,由于在不同程度上肩負著其它工作,對工會工作存在精力投入不夠,甚至應付湊數的負面現象。個別工會干部反映業務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在從事工會職能工作時力不從心、疲于應付。
3.工會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偏弱,待遇跟不上,動力不足,活力不夠。通過調研發現,面對新形勢和新問題,工會干部在開展工作時,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業務能力與上級工會組織和職工群眾的要求還存在明顯的差距,隊伍整體素質亟待提高。同時,有88%的工會干部沒有相應的福利待遇,工作中存在主動性不強、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4.勞動競賽組織開展水平較低,僅局限于完成上級工會部署的競賽項目,且競賽總結、評比不到位,過程化資料留存較少,競賽活動宣傳報道力度不足。
5.QC活動、“五小”活動、管理創新活動成果少,質量低,特別是在QC活動方面,盡管注冊的QC小組數量較多,但大多難以正常有序開展活動,年初不明確活動方向,不確定活動題目與類型,導致QC小組作用不夠突出,成效不夠顯著。
6.安全巡視檢查與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尚未實現常態化,各級工會安全巡視檢查人員與職工代表赴基層一線開展巡視檢查的次數不足,多以配合春、秋季安全大檢查為主,且檢查內容不夠系統,對檢查發現的問題缺乏整改過程跟蹤與效果評估,導致巡視檢查效果有限。
7.對職工代表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培訓較少,職工代表所提的提案質量不高,難以提出具有建設性及操作性的提案。
8.各類文體活動形式較為單一,開展次數偏少,各基層工會對文體活動設施的維護有待加強,職工書屋建設力度不足。
二、加強供電企業工會工作的路徑
筆者結合企業現狀,在分析研究上述問題后,找到了幾條加強供電企業工會工作的路徑:
1.各級工會干部要加強學習,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確認識群眾性勞動競賽活動的重要性,立足實際,認真謀劃,爭取企業行政和相關部門的支持幫助,切實提升勞動競賽活動開展水平。
2.各級工會要結合各自實際,建立健全對QC活動、“五小”活動、管理創新活動積極參與部門與個人的獎勵辦法,加大對QC活動、“五小”活動、管理創新活動骨干的培訓力度,將QC活動、“五小”活動、管理創新活動開展情況與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掛鉤。
3.建立健全工會安全巡視檢查與勞動保護監督檢查相關制度辦法,加大與各級安監、人資部門的合作力度,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定期組織工會干部、職工代表赴基層一線開展安全巡視檢查與勞動保護監督檢查。
4.加大對職工代表的培訓力度,重點培訓提案起草、走訪調研、履職盡責等方面的內容,提升職工代表自身素質與議事水平。
5.各級工會干部要將重要節假日前后作為文體活動開展的主要時段,提前謀劃,認真組織,精心實施,做好宣傳,可前往文體活動開展水平高、效果好的部門單位現場學習。
6.各級工會要高度重視職工書屋建設,把職工書屋建設當成職工文體活動陣地建設的基礎工作來抓,做實做細書屋管理,健全完善建設方案,定期開展讀書活動。
7.各級工會要及時向上級工會反饋工作情況和實際困難,加強交流溝通,深化往來合作,努力構建“互動頻繁,合作密切”格局。
8.各級工會要調整工會經費上繳和留存比例,加大基層工會經費的投入力度。為緩解基層工會經費緊張局面,降低基層工會經費上繳比例,增加留存率。
9.各級工會要健全完善組織機構,增設工會工作部門和專職工作人員,適當提高兼職工會工作人員工資待遇,促進工會工作良性循環。
10.各級工會要深入調研挖掘各級工會組織開展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把開展調研、創新工作變成一種常態、一種制度。加強工會基礎建設,引領職工積極開展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組織職工從“小”做起,立足本職崗位,發揮聰明才智,解決企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11.各級工會要創新工作形式,實施《工會“互聯網+”行動計劃》,打造工會網上工作平臺,更快捷、更務實地服務職工群眾。
綜上所述,對于供電企業工會和工作工作者來說,必須意識到在當前電力體制和國企改革的新形勢下,開展好工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須善于分析思考工會工作存在問題和改進措施,必須樹立學習、創新、服務和維權意識,切實增強做好工會工作的光榮感與使命感,為推動供電企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可.基層供電企業干部隊伍管理建設探析[J].現代企業文化(理論版),2018 (17).
[2]張慧.發揮職工書屋作用推動職工文化發展[J].企業文化(中旬刊),2019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