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花
摘要:眼睛具有十分精細和脆弱的生理結構,較小的損傷也會對眼睛產生極大影響,例如視力衰弱、視力下降等,嚴重者會出現失明的情況,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使其生活質量降低。為此,加強對眼科患者的有效護理十分關鍵。本文對在2016年5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眼科患者在眼科護理中的存在的相關不安全因素進行探究,并分析有效的防護措施。觀察護理對策實施前后護理滿意度評分情況。與護理對策實施前護理滿意度(83.4±2.5)分相比,護理對策實施后護理滿意度(96.5±1.6)分較高(P<0.05)。 及時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應對眼科護理中的風險,能夠有效增高護理滿意度,臨床價值十分顯著。
關鍵詞:眼科護理;不安全因素;防護措施
引文:眼科是臨床一門專業且十分復雜的學科,收集的患者通常存在視力障礙、情緒不穩等特點,這也為眼科護理工作增加難度。近年來隨著我國交通業、建筑業的大力發展,眼科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花樣繁多,對患者的治療及恢復均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及時查找護理工作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做好針對性防范對策,是提升眼科護理質量,確保患者住院安全的重要環節。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6年5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眼科患者。其中男女患者例數:男28例,女32例,年齡最小14歲,最大70歲,平均年齡(42.57±3.21)歲。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并根據相關文獻收集眼科住院患者出現不良事件的危險因素,自設問卷,內容包括性別、BMI、生活能力、睡眠、心理狀況、感染、便秘等情況,對其有無不良風險事件發生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有差異項目采用Logistic回歸進行計算,分析引起不良事件的危險因素,于患者出院前發放問卷調查表。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均患有眼科疾病;(2)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標準:交流溝通障礙者。
1.3分析眼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1.3.1患者因素
在疾病的影響作用下,使視力模糊等現象出現,在中老年人群中,青光眼和白內障等眼部疾病較為常見,治療過程中加強休息十分關鍵。在治療期間,會用敷料將患者眼部包住,使其出現視力障礙的情況,會對患者日常生活產生直接影響。
1.3.2護士因素
因存在十分復雜的眼部結構,導致眼科存在較強的專業性,要求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能應熟練、理論知識應豐富。但部分護理人員不能充分掌握眼部護理的相關工作,容易出現傷害患者眼部的情況,此外,相關護士對安全意識和責任感較為缺乏,不能對相關規章制度嚴格遵守,或不能認真核對醫囑,導致出現諸多差錯事故。
1.3.3醫院因素
主要為光線問題,因醫院內存在較為柔和的光線,使得患者視力模糊情況加劇,使跌倒、墜床等意外事件的發生明顯增加。此外,病房內存在十分光滑的地板,顯著增加了跌倒風險,嚴重威脅患者安全。
1.4分析有效的防護措施
1.4.1有效培訓護理人員
對護理人員加強有效的技能培訓,對護理操作和專業技能的規范性積極強化,從而獲取有效的臨床教訓和經驗。同時有效融合專業知識,理論與實際相互結合,對專業知識積極充實和優化。此外,在操作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對眼部疾病的治療方法和臨床癥狀熟練掌握,對相關規章制度嚴格遵循,對操作技巧熟練運用,從而促進護理質量顯著提高。
1.4.2對健康教育有效落實
在工作期間,護理人員應當做到對患者想法充分考慮,對突發情況有效應對。同時,對護士的安全意識不斷強化,將相關疾病知識向患者進行有效的解釋說明,讓患者做到對該疾病實現充分了解,從而促進護理效果和治療效果顯著提高。實施有效的出院指導,有效防止疾病復發。
1.4.3對病房環境積極改善
合理調節病房的光線、濕度和溫度,確保修養和睡眠環境良好。同時有效安裝防護欄,防止墜床事件發生。此外,積極調整醫院設施,將防滑地板合理鋪設,防止在患者視力模糊的影響下,導致不必要的損傷情況發生,危害患者健康。
1.5觀察項目
比較干預措施實施前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
1.6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16.0系統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干預措施實施前后,比較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情況,見表1。

3 討 論
在眼科護理期間,相關護理不安全因素的存在是指對患者安全可能產生危害的事件,上述不安全因素除使危險事件經常發生外,還會在眼科護理中,使其護理難度顯著增加,明顯降低護理質量水平。由于眼科疾病的特殊性,患者住院接受治療護理期間常存在多種潛在風險,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因此為有效預防眼科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確保患者住院安全,筆者對所在醫院眼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發現導致眼科住院患者發生風險事件的相關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焦慮、緊張等,主要與患者缺乏疾病相關知識、無法適應視力改變等有關;②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與視力狀態不佳有關;③睡眠障礙:由于視力改變導致長期臥床、生活不規律所導致;④感染:通常接受眼科手術患者可存在高危險因素,加上自身抵抗力降低極易引發感染。
據上述風險因素我們制定出以下防范對策:①心理:熱情接待患者及其家屬,對其提出疑問及時予以解答,加強與患者溝通,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與特點,多給予鼓勵和安慰,同時規范病房設施,主動開展眼科疾病健康知識的普及教育,盡可能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礙,主動配合治療;②提高生活能力:加強生活護理與病房巡視,關心患者的飲食起居;定期為患者更換床單、衣物,并嚴格管理病區走廊設施,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③睡眠:為患者營造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心態平和,幫助患者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調整好生物鐘,日間適當進行合理運動,睡前可用熱水泡腳、喝熱牛奶以促進睡眠。④感染:強調平日保持良好衛生習慣的重要性,禁止用手揉眼、摸眼等;定期對病室內控制進行消毒處理;醫護人員在進行操作時應嚴格遵守無菌要求。
因存在較為復雜的眼科疾病,導致眼科護理的專業性、技術性和復雜性較強。為此,為使眼科護理質量和護理水平顯著提高,積極防范護理風險,采取的護理措施需要具備一定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從而有利于促進患者生活質量和眼科護理質量顯著提高。本文通過探究探究存在于眼科護理中的風險,并分析有效的防護措施,研究顯示,與護理干預前(83.4±2.5)分相比,護理對策實施后護理滿意度評分(96.5±1.6)分較高(P<0.05)。綜上所述,通過有效防范眼科護理中存在的護理風險,有效提高了護理滿意度,存在較為顯著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余萍萍.眼科護理的風險及防范措施[J].中國實用醫藥,2014,9(33):250-250,251.
[2]楊瑞鳳.眼科護理中的風險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0):1836-1837.
[3]馬云波,陳穎,張晶晶,等.眼科護理平臺的護理風險管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z2):128-129.
[4]樊儉,陸宏偉,張大玲,等.眼科連臺手術護理風險前饋控制[J].護理學雜志,2014,29(16):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