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帶一路”戰略給酒店帶來全新發展機遇,但人才匱乏是制約產業發展最大障礙。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根據“一帶一路”戰略對酒店人才需求特點,以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為切入點,構建產教深度融合的育才模式。本文采用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的方法對學生和酒店展開調查,分析實施該模式取得的成績和遇到的問題,提出改進對策,努力培養一批掌握沿線國家地區宗教民俗禮儀文化和國情及酒店專業水平高的創新創業人才。
【關鍵詞】一帶一路? 創新創業? 育才模式? 酒店管理
一、前言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國家旅游局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國將吸引沿線國家游客8500萬人次,拉動旅游消費約1100億美元。廣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源地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樞紐城市,商人云集,酒店業迎來全新發展機遇,亟需熟悉客源國民風民俗的創新創業酒店人才。我校酒店管理實施以學校、酒店雙方為主體,共同制定育才目標、共同開發課程體系與專業核心教材、建立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共建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共同評價育才質量,深度合作辦學的育才模式,全方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素質,初見成效。本文分析實施該模式遇到的問題,提出對策完善之,培養更多語言通、文化通、專業通的創新創業酒店人才。
二、研究述評
目前“一帶一路”戰略下酒店創新創業育才研究尚未有所建樹,“一帶一路”戰略下酒店育才研究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國外酒店創新創業育才模式主要研究酒店創業教育與經濟發展關系、創業教育重要性、酒店創業教育課程、教學模式、師資培養、評價體系等方面。對酒店創業教育實施途徑與方法、定性探討定量分析具體案例實效性研究較少。國內酒店創新創業育才模式主要討論酒店創業概念和操作理論,創新創業教育實施實踐闡述較少。因此,我校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探討創新創業育才模式實踐取得的成效和面臨的問題,為創新創業教育實施提供實踐案例。
三、調研方法與調研對象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和深度訪談法。第一,問卷調查法。2017年7月,向我校酒店管理歷屆畢業生、合作酒店管理者以電子郵件方式發放問卷。向酒店管理2013—2017屆,共891名畢業生發放問卷,回收有效問卷822份,回收率92.26%。向8家合作酒店總經理、人力資源經理、部門經理和主管共113人,發出問卷113份,回收有效問卷102份,回收率90.27%。第二,深度訪談法。隨機選取34名畢業生和9名酒店管理者開展深度訪談。
四、采用酒店創新創業育才模式取得的成效
我校酒店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育才模式試點,主要取得五方面成效:
(一)自主創業動機較強
2001年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報告首次提出機會型創業和生存型創業。機會型創業指抓住和利用市場機會的創業,包括理想成為創業者、受他人邀請加入創業、未來收入高等。生存型創業指創業者因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進行的創業。“理想成為創業者”是我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創業最重要的動力,占46.01%。“有好的創業項目”占19.17%,“受他人邀請加入創業”占8.03%,“未來收入高”占13.38%,高達86.59%自主創業屬于“機會型創業”,僅7.29%屬于“未找到合適工作”的“生存型創業”。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創業動機較強,有理想有抱負,是主動創業的強者。僅少數“生存型創業”是被動就業,需要引導其謹慎理性對待創業。
(二)創業項目專業性強
70.31%學生創業項目選“餐飲”,因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廣州是粵菜發源地,美食對“一帶一路”國家旅客有極強吸引力。其次9.22%學生選擇“住宿”,攜程發布《2016“一帶一路”年度報告(入境篇)》,2016年從“一帶一路”國家入境旅客對高星級酒店需求比2015年下降近10個百分點,而精品民宿需求大幅上升,人次同比增長超過200%。“一帶一路”國家旅客更愿意體驗精品民宿,感受當地生活氣息,創新創業空間巨大。學生理性選擇餐飲、住宿等酒店專業優勢的項目創業,為創業成功打下基礎。
(三)自主創業月收入較高
學生自主創業“半年后月收入”3821月,“三年后月收入”8632元,漲幅125.91%。據麥可思研究院編著的《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2013屆畢業生半年后收入2940元,三年后5312元,漲幅81%。我校酒店專業創業畢業生收入明顯高于同期就業畢業生平均收入水平,自主創業是最好的主動就業方式,效益大于被動就業,體現人力資源價值。
(四)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育有效
高達63.61%學生認為“共同舉辦創業大賽”有效,58.22%學生認為邀請“創業者定期到學校開展講座/培訓”有效,54.93%學生認為邀請“創業專家講授創業課程”有效,47.08%學生認為開展“創業實訓項目或創業實戰指導”有效,38.73%學生認為“共建創業課程”有效,28.44%學生認為“共建創業孵化基地”有效。學生對校企合作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評價較高,創業實踐和競賽發揮催化劑作用,引導學生把計劃付諸實踐。
(五)創新創業育才模式認可度高
學生和酒店對創新創業育才模式高度認可。83.89%學生非常贊同該模式,13.28%學生贊同,2.47%學生持中立態度,僅0.36%學生持反對態度,無人非常反對,學生認同該育才模式。77.57%酒店管理者非常贊同,12.29%酒店管理者贊同,9.38%酒店管理者中立態度,僅0.76%酒店管理者反對態度,無人非常反對。廣東省要與港澳臺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學生和酒店都認可創新創業酒店育才模式。
五、我校酒店創新創業育才模式存在的問題
我校酒店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育才模式試點問題主要為四點:
(一)自主創業比例較低
雖然學生創業動機較強,但開展創業行為比例較低。學生“畢業后直接創業率”0.34%,“畢業后1年創業率”2.09%,“畢業后3年創業率”8.44%,累計創業率高達10.87%。畢業后直接創業的學生較少,3年后創業率較高,但總體比例仍然偏低,需要教育引導。
(二)自主創業抗風險能力較差
自主創業風險主要是“缺少資金”,占30.81%。其次“缺乏企業管理經驗”,占25.31%。“市場推廣難”,占21.37%。最后是“技術水平低”,占12.66%。“項目論證不夠”,占3.43%。市場是檢驗創業試金石,不確定性因素復雜多變,風險如影隨形。學生創業項目普遍存在水平低,失敗率高,抗風險能力較差的問題。
(三)創新創業實踐教育不足
高達52.26%畢業生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最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創新創業實踐類活動不足”,其次43.73%學生認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缺乏”,36.31%學生認為“教學方法不適用”,最后24.94%學生認為“創新創業課程教師實踐經驗缺乏”。學生意識到創業實踐重要性,急需學校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教育來幫助他們。
(四)學生創新能力偏低
根據美國SCANS標準把所有工作必須具備的能力分為35項,科學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積極學習能力和新產品構思能力與創新能力相關。酒店管理者認為學生“新產品構思能力”和“積極學習能力”均提高60%以上,但“科學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僅提高40%左右。學生思維活躍、勇于創新,但科學分析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有待提升。
六、完善酒店創新創業育才模式的對策
(一)樹立創新創業育才理念
在“一帶一路”戰略下,樹立創新創業是素質教育的理念,根植酒店創新創業需求,堅持校企深度合作,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小語種語言、創新精神、創業意識、獨立工作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社交禮儀和管理技能。
(二)建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酒店管理開發“一帶一路”特色的創新創業階梯課程體系,將國際化視野、創新創業思維訓練融入專業教學。第一,專業特色的創新創業通識課程體系,包括酒店創業基礎、營養衛生知識、經濟法等;第二,就業特點的創新創業專業課程體系,包括小語種語言、客源國概論、服務禮儀、創新餐飲、創意飲品、精品民宿、共享住宿等;第三,實踐特征的創新創業實訓課程體系,包括酒店創新創意實習、酒店創業案例分析、酒店企業家講座等。
(三)改革創新創業教學方式
采取激發學生興趣的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方式。通識課程采用案例教學,如酒店創業基礎、營養衛生知識等;專業課程采用項目教學,如創新餐飲要制定以沿線國家為目標顧客的餐飲創業方案;實訓課程采用實踐教學,如酒店創新創意實習等。
(四)成立創新創業實訓基地
一方面,酒店校內實訓基地要發揮“廣州市眾創空間”的作用,利用政府支持政策和學校設立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以符合絲路沿線國家顧客需求的餐飲酒水等特色小吃和非標住宿民宿為突破口創業。另一方面,校外實踐基地要以合作的國內外知名酒店集團為平臺,重點是與南沙區酒店合作,學生要包容理解沿線國家旅客需求,實現共享共贏“絲路”精神。
(五)參與創新創業競賽
第一,校內組織學生參加校級創新創業大賽,如“創意飲品大賽”、“民宿設計大賽”等,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熱情,策劃嶺南精品民宿、創意美食等產品。第二,校外組織學生參加全國“挑戰杯”“創青春”“互聯網+”等創新創業大賽,開展創業機會、商業模式分析、創業團隊組建、創業融資、創業企業戰略管理、創業企業成長等創業過程管理。
(六)加強抗風險能力
第一,學校要教育學生正確面對挫敗,使學生在校期間培養勇于面對風險、自信樂觀態度等素養,就業時順利從學生角色轉換為職場角色,做好心理準備,正確對待創新創業的挫敗。第二,要以有家族傳承、人脈資源的創業動機強的學生為中心,在校期間組建團隊創立小微企業,從資金眾籌、團隊管理、品牌宣傳、產品運營和技術研發等方面鍛煉,提高創業成功幾率。第三,要做好保障措施,如引導學生購買失業保險等。
(七)提升師資創新創業素養
打造一支“專兼結合”有沿線國家生活學習背景的語言通、文化通、專業通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第一,加強對骨干教師培訓。通過網絡資源和國內外進修培訓,定期組織教師學習“一帶一路”背景下創新創業新思路。同時,制定激勵政策,鼓勵教師到創業企業一線學習鍛煉或者教師本人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第二,聘請精通沿線國家地區語言民俗專家、創新創業專家、創業成功校友兼職任教,定期對學生授課指導。
(八)創新創業校園文化氛圍
定期舉辦講座、論壇等交流活動,如“一帶一路”酒店連鎖模式、民宿互惠模式、創新超輕資產合作模式等,營造校企深度融合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和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
綜上所述,未來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和方向是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創業人才,院校要充分利用“一帶一路”背景下創新創業大環境,從培養理念、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實踐基地、資源整合、師資力量、文化氛圍等方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出一批國際化能走出國門能服務好沿線國家顧客的語言通、文化通、專業通創新創業“民間大使”酒店人才。
參考文獻:
[1]胡明寶,王再新.高校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桂林航天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3).
[2]鐘運動.高校創業型人才及其培養途徑[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6,(3).
[3]北京中科創大創業教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藍皮書(2016)[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
[4]趙德輝.“洛桑模式”中創新創業教育的剖析與借鑒——以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為例[J].遼寧經濟,2016,(3).
[5]李彬,秦宇,溫婧.中國旅游與酒店創業研究回顧與展望——一個基于文獻和實踐調查的理論框架[J].旅游學刊,2016,(10).
[6]麥可思研究院.2017年中國高職高專生就業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吳南(1980-),女,漢,湖北浠水人,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旅游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