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盼盼 楊亞偉
【摘要】質量技術監督是一項非常嚴格的系統性的管理工作,在監督過程中必須不斷從技術上出發,加強質量技術監督管理。可以從深化質量技術監督體制改革、強化質檢環節、加強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隊伍建設和開發完善質量技術監督管理數據系統等方面入手,切實提高質量技術監督管理的時效性。
【關鍵詞】質量監督? 管理體制改革? 強化質檢環節
一、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體制改革模式構想及對策
基于我國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從改革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體制的方面入手,結合相關管理部門的工作實際情況,建立起一套適宜我國國情的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體系新模式。筆者認為,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體制的新模式應該劃清部門權責,明確各部門的歸屬,從幾下方面展開:首先,將質量技術監督職能(同級政府的不同行政部門)進行規劃,統一劃分為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由這個部門開展質量監督工作;其次,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合并為一體,歸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進行管理;再者,明確各部門職能,統一權責,理清各部門的關系,精簡部門,改革管理方式;最后,打造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新型政府。
二、加強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隊伍建設
首先,對現有人才進行合理安排,達到人盡其能,人盡其才,人盡其責;其次,加強培訓行政執法人員,加強梯隊建設,努力培養一支過硬的行政執法隊伍。以加強隊伍建設為抓手,使每一位質監人員都有一技之長,對自己的崗位職責、監管領域都有明確的認識;熟悉一系列與工作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如《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標準化法》等;準確把握執法程序和技巧。只有掌握了一技之長,才能把質量安全關把好。使每一位質監人員都有寬闊的眼界和心胸。要立足本地,立足本省,更要放眼世界和未來。能夠從大局出發,審時度勢地看問題,準確把握事物的發展趨勢。使每一位質監人員都追求高效率、高水平。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扎實工作,努力做有意義的事情,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不松懈對理論知識、業務知識的學習,做到在履職中到位而且有方法,在執法中有科學的思路,從而全面提高服務水平。質監工作要有效結合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發展,結合服務于企業的需要,結合服務于人民的健康安全,樹立“增強素質、優化服務、嚴格監管”的大思維;培育“定位高、理念新、成效好”的大環境。
三、切實強化質檢環節
(一)堅持實行三檢制
首先需要對專檢、自檢、互檢的范圍進行合理確定,一般而言,應專職檢驗進貨、半成品流轉與成品最終檢驗:可以根據不同情況對工序檢驗進行區別對待,在工人的自檢與互檢的基礎上,還需要專職檢驗員進行檢驗并進行巡回抽檢。作為工人參加質量管理的一種有效形式專檢、自檢、互檢相結合的制度可以使企業工人主人翁的地位得到充分體現,并把生產工人的積極性完全調動起來,促進生產工人對產品質量給予足夠的重視。從而自覺嚴格把好產品質量關口,也能使專職檢驗員的工作量得到切實減輕,能使專職檢驗員集中精力抓好關鍵產品、關鍵工序的質量檢驗。它更充分體現了企業中生產工人與專職檢驗員之間的互助合作關系,也更利于克服那種專職檢驗員把關,生產工人“闖關”的對立狀態,從而有利于產品質量的提高。
(二)加強檢驗不合格品
為了對不合格品及時進行返工、返修、降級或報廢等的處置,需要加強對不合格品的管理,同時更是為了及時掌握在制造過程中不合格品產生的系統因素,以便對癥下藥,使制造過程的受控狀態得以恢復。因此,在對不合格品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堅持做到:“不放過”沒找到責任和原因的不合格品“不放過”沒找到防患措施的不合格品:“不放過”當事人沒受到教育的不合格品,可以說,在質量檢驗工作中,這“三個不放過”原則是重要的指導思想,只有堅持這種思想,才能使檢驗工作的把關和預防的作用得到真正發揮,要有效管理和控制不合格品,關鍵在于:對已經完工的產品,要嚴格檢查、把關,堅決避免漏檢和錯檢。對于已經查出的不合格品,要嚴加管理,及時做出處理,堅決避免亂用和錯用。同時,及時分析和查清不合格的原因,堅決避免重復發生。
四、開發完善質量技術監督管理數據系統
要建立和完善全國質量技術監督的信息網絡,以便使質量技術監督信息能夠得到及時通報。隨著信息化時代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向信息化方向邁進必將是質量技術監督管理的發展趨勢。當前,由于質量技術監督信息具有基礎性、公益性和戰略性的特點,所以它對國民經濟各個領域都有著深刻的影響?!百|量技術監督公共數據管理系統”是以質量技術監督業務工作為主線開發的信息化應用系統,該系統旨在實現如下目標:改變長期以來系統內主要依靠傳統手工作業的方式,實現日常辦公業務流程的信息化,在業務處理過程中應用該系統,在全系統范圍內可以實現基礎業務數據的采集、傳送和分級存儲,建立質量技術監督信息資源庫。該應用系統技術由兩部分構成其總體框架:一是門戶服務架構,用于門戶網站系統的構架,使應用系統的界面集成得以實現;二是包括應用支撐和數據支撐的基礎支撐環境,用于各業務應用系統的構架,并提供相應的運行支撐環境,利用這一支撐環境實現包括數據集成和流程集成的應用系統的業務集成。建設質量技術監督公共數據庫平臺,進行應用系統的技術架構時,可以選用融合 web 服務的相關技術架構。通過系統分析得出的軟件需求,從而為用戶提供一個最佳的系統設計方案,確定出最恰當的軟件系統結構,以軟件功能、性能要求集合得以實現,通過模塊結構圖的形式對系統應完成的功能進行描述,詳細設計提供齊備的系統文檔,從而為系統的具體實現提供相應的依據,進而可以把在系統分析階段提出的反映用戶信息需求的系統邏輯方案,轉換成可以實現的基于計算機與通信系統的物理方案。
五、加快產品質量監督信息化建設
推進實施產品質量監督檢查電子監管。以國家、地方監督抽查等各類數據為基礎,以國家與地方的業務主干網為平臺,建立具備數據統計、數據分析、層級上報、快速反應預警分析的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預警系統,實現質量監督檢查信息的迅速傳遞。產品質量監督檢查電子監管將有效提高監督檢查效率,并提高監督檢查透明度。整個過程都必須準確、及時的錄入信息,從軟件中反映出來,這樣就對業務工作提出了要求,也就是說用軟件來達到對工作流程進行規范、加以控制的目的,動態監管,提高工作效率,實現陽光監管。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和其他行業監管部門實施產品質量電子監管并互相聯網,可以及時傳遞信息,實現信息共享,提高產品質量監督檢查能力。
六、結束語
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強質量監督技術管理,是促進質量監督管理水平持續提高的必然要求,是監管模式創新,監督效率有效提高的重要舉措,而且其具體體現了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