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磊 何云輝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為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本文對“課程思政”引入財務會計教學進行了初步探索,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基專業教育相結合,使專業課程能真正參與高校育人工作,體現育人價值。
關鍵詞:大思政;財務會計課程;“思政”融入點
在高校中,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處于“孤島”境地,專業教學沒有融會貫通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效發揮專業課程的德育育人作用。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關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協同育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校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一、財務會計課程“思政”融入點探析
在講解總論項目中關于我國古代會計學科的發展時,通過講解歷史上孔子、孟子、韓非子對會計的觀點,融入我國傳統文化的內容:會計思想與行為的起源,社會經濟基礎與會計,復式記賬的起源與傳播,中國古代經典的“四腳賬”的記賬方法等 。讓學生在了解我國悠久文明的同時,增加學生的文化自信,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和愛國情懷。
講解應收款項業務關于差旅費報銷流程知識點時,要求學生樹立服務公司意識,知曉財務人員要以公允、客觀的態度核算每一筆業務,嚴格遵守會計準則,有嚴謹的工作作風和敬業精神,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存貨項目中關于2019年增值稅稅率變化知識點時,結合我國稅收制度變遷和國家、百姓財富快速增加,融入減稅降費對于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增強國家經濟實力從而惠及民眾的重要意義。讓學生更直觀感受新中國成立以來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祖國繁榮昌盛,增加學生對我國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在講解無形資產項目時,結合中美貿易戰華為被美國商務部列入管制“實體名單”。而華為早就做出了極限生存的假設,仍將持續為客戶服務,實現“科技自立”案例。融入自主創新理念。讓同學深刻感受到公司要踏踏實實搞研發,進行技術創新,而作為當代大學生要踏踏實實搞學問。
講解負債項目關于應交稅費知識點時,結合明星偷漏稅被巨額罰款事件,融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法制理念。通過明星偷漏稅反面案例讓同學真切感受“偷稅抗稅違法,納稅協稅光榮”,激發同學們的家國情懷和擔當意識,做一個自覺納稅的遵紀守法好公民。
講解收入知識點時,讓同學們對商家端午節宣傳促銷活動對促進傳統文化節日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調研。喚起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與保護的緊迫感,喚起中華兒女擔負傳承五千年歷史文明的責任感。讓學生感受屈原憂國憂民、卓爾不群的人格追求,感受龍舟競渡傳遞的團結協作、奮勇爭先的精神。通過傳統文化教育,喚起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節日的文化價值認同,使其樹立高度的民族文化認同,激發其民族文化自覺和民族文化自信。
講解財務報告編制時,手腦并用,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嚴肅認真的科學精神,處理票據業務要細心精確,審核原始單據要獨立公正,編制記賬憑證要規范,完成賬簿的登記,編制會計報表。通過模擬公司業務自覺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利益、集體利益,提供會計報表要真實準確,體現客觀公正,沒有粉飾報表。從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公正和誠信理念,養成細心、責任、擔當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
二、財務會計“課程思政”預期效果展望
在“課程思政”理念指引下,《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將會有相應變化。
(一)教學內容的變化
在大思政的理念的引導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和會計專業知識傳授相融,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讓專業課程也能真正實現高校育人工作,實現育人價值。《財務會計》教學內容將體現思想性、理論性、現實性與前瞻性,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在專業課程思政視域下,在課堂理論教學中,讓學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法治觀和道德觀,養成良好的會計職業素養,具備會計職業道德,會計職業行為規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于日常工作之中,做到“愛崗敬業,遵循準則,不做假賬”。
(二)教學理念的變化
“課程思政”理念將于會計專業教學中逐漸形成,教師將主動提高自我課程思政的教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挖掘會計專業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課程素材選擇上、案例選擇上、活動安排中巧妙、自然地融入思政內容,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將專業知識與情感教育合二為一,將專業教育中和思政教育結合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財務會計教師將會用好校園課堂講壇,用好校園文化陣地,用自己的實踐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學識、經驗、閱歷點燃學生對真理和善美的向往。做一個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三)教學模式的變化
本課程將實現從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 、學生被動聽的教學模式向學生為主體的互動教學模式轉化。嘗試運用啟發式、體驗式、互動式的多種方法,以期滿足學生對課程的期待。綜合運用大學慕課、微信、微電影、微課、微博等新技術手段,線下線上相結合,使專業課活躍起來。《財務會計》線下與線上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分為“信息技術手段教學+班級研討+教學輔導”三個階段。混合式教學中將依托職業判斷的知識點和會計職業道德放在課堂上讓教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避免了線上教育導致的道德情感缺失問題與知識點的遺漏問題,有利于學生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塑造。互動教學法以作業為橋梁,以學生的有準備的互動為基礎,通過團隊作業、作業展示、師生互動、同學打分等環節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打造出思維碰撞和生命活力的財務會計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朱振玉.思政課改革與高職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12,(19).
[2]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Z].國發[2014]19號,2014-05-02.
[3]白淑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