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萍 吳文陽 黃玉瑩
摘要:新媒體語境下,輿論監督面臨著機遇,同樣很有多的問題,我們要怎么樣面對它們呢?輿論監督是是現在新聞監督的主要力量,幫助了政府辦公,同樣也能幫助了我們大眾的生活,并促進其隨著法制和社會生活公共要求的準則發展的一種社會行為的權力。在現在新媒體環境下,媒介技術的提升與傳播渠道的發展使輿論監督在新的各方面表現出新的特征,同樣機遇與挑戰共存在輿論監督這個方面也是存在的,所以要求所有主體在輿論引導、法律制定、技能提升等方面有新的發展,為我們大眾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關鍵詞:媒介環境;機遇;挑戰;輿論監督
正文:
一、輿論監督在新媒體環境之下的發展有什么機會呢?
(一)監督主體多元化,監督方向更為全面
新媒體的無界性使得人們打破了傳統地域關注上的間隔,社交媒體平臺上的網民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監督的客體和范圍也在不斷擴大,不僅僅局限于區域事件,也不僅僅局限于政府政務,亦關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發展,從而實現了更為廣泛的監督。【2】米歇爾·福柯將話語看作是一種權力,即定義和解釋事物的權力。網絡共享開放給網民提供了很好的監督空間。媒介技術的發展帶來了話語權下放和公民權利意識的覺醒,公民參與到輿論監督的行列中,擴大了輿論監督的主體。如今年的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該視頻在網絡上發酵后引起全民熱議,奔馳最終在輿論壓力下發表致歉聲明。
(二)監督對象:公民的言行公開透明,使得輿論監督更加有效力在互聯網時代中,個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界限逐漸消弭,被監督者的言論與行為更 加透明。
監督的渠道變得多元開放,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使人們可以快速地接收豐富的信息且互動性極強,讓用戶 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發表自己的見解,進行輿論監督。
(三)網絡平臺便捷快速,助力輿論及時反饋
近年來政府積極布局政務新媒體,增添了民眾輿論監督的渠道,使其更為方便與快 捷,改善了之前群眾輿論監督可操作渠道少的狀況。,網絡輿論監督往往有著強大的聲量,鋪天蓋地的輿論使得越 軌行為必將承擔更為嚴重的代價,監督的警示效果進一步增強。例如,“海 底撈”被曝衛生問題,官方火線回應并進行整改,輿論監督實現了迅速致效。
二、輿論監督面臨的問題
(一)眾生紛紜,輿論監督關注點錯誤
新媒體時代下,技術賦權使得公眾可以在網絡空間中自由地表達觀點和意見。新媒體時代,“注意力經濟”取代了“內容經濟”,新聞的時效性顯得尤為重要。一些媒體組織為了爭取流量,散布虛假輿情,損害了網民的知曉權,干擾了正常的輿論監督進程。觀點的碰撞也一定程度上加雜著情緒的宣泄,并且這種情緒會在網絡中群體感 染的作用之下而逐漸蔓延開來,形成一種眾聲喧嘩的局面
(二)觀念不一,輿論監督效果不顯著
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和低門檻的特點,各種聲音都可在網絡空間中找到自己的發生土壤。同時輿論中夾雜的部分娛樂化的內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輿論 監督原有的嚴肅性,致使輿論“監督之效”無法有效發揮。在“德陽安醫生事件”中,安醫生夫妻的個人信 息在當地微信群中廣泛流傳,不明真相的網友開始對其抨擊、謾罵,最終,不堪卷入輿論漩渦。
(三)信息來源混雜,輿論監督逐漸復雜
在主流媒體及相關部門缺乏輿論 引導的情況下,輿論很可能會對某一未處理事件進行提前定性,而這無形中會對后續相 關機構的事件處理過程產生一定的影響。網絡媒體平臺固然要為多方聲音,多元意見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但是對于網絡中 存在的煽動性言論也要予以及時的處理。
三、網絡輿論監督的改革方向
(一)媒體組織增強自律管理,提高職業道德素質與修養
無論媒體的時代風格如何變幻,媒體組織都應堅守輿論陣地。作為社會輿論的“定 海神針”,媒體要不斷致力于加強自身的引導力,在輿論場中緊握話語權和主導權,敢 于引導、善于疏導,讓輿論監督在一個風清氣正的環境中進行。[1]網絡媒體平臺要加大對網絡中不當言論 的把關,為輿論監督提供一個清朗的意見環境,從而助推輿論監督朝更加有效的方向發展。
(二)增強網絡傳播教育,提高廣大網民傳播媒介素質
主流媒體和相關部門要對偏離“航道”的輿論進行及時的引導。同時,即便 在相關事件的輪廓尚不明晰的情況下,相關機構也要對網絡中出現的一些揣測性言論給 予及時的回應,以遏制不當言論的滋生。身為輿論監督主體中的一員,公眾自身要提高媒介素養,增強信息的識別能力。在 對細節尚未明確的事件發表觀點時,要有自己的理性判斷。當下輿論監督或顯性或隱性 的問題也需社會共同關注、合力解決。只有既以開放的態度鼓勵輿論監督,又以嚴苛的 方式治理輿論監督的亂象,才能保障輿論監督“切實落地、良性生根”,進而助力社會 優態運行。
(三)健全網絡輿論監督法律法規體系,培育合法的輿論環境
我們國家在互聯網領域的立法工作還有很多空白和漏洞,要加強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尤其是網絡輿論監督相關領域的法律法規建設,對于現在來說是非常重要的。[3]“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賦權讓我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輿論監督中去,我們應自覺承擔起引導網絡輿論正確發展的責任和義務,為創造一個和諧美麗的社會而 作出努力。
四、結語
在現在的媒體發展的社會生活中,大眾和各方面的媒體組織利用了發展迅速的新媒體技術的快速提高,根據現在輿論發展的策略,,發表自己的言論,取得更加好的網絡輿論的效果。雖然再好的輿論引導,也不能避免問題的發生,我們不能只看中輿論引導,要看到輿論引導后面深層次的東西,從而學會應對措施,加強管理,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保障,最終達成輿論引導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 李普蔓(美)閆克文,江紅(譯)公眾輿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04-01
[2]? 劉朝霞,轉型期網絡輿論生態:動因,機制與模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03-01
[3]? 薛寶琴,網絡輿論引導機制研究,人民日報出版社,2018-07-01
(作者單位:1.2臨沂大學商學院;3.臨沂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