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教育本質上是以服務為根本,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工匠精神是當前職業教育過程中值得塑造的價值觀,高職院校應采用各種方法和途徑,以工匠精神的塑造作為人才培養的價值根本和導向,把工匠精神融入到職業教育和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全過程。
關鍵詞:包裝策劃與設計專業;工匠精神;人才培養模式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我們又稱為匠人,是指具有一定工藝專長的人。工匠精神是一種積極的工作態度,要求每位工作人員都能以極致嚴謹的態度追求完美的工作。工匠精神需要精益求精的創新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忘我工作的敬業精神。工匠精神的精髓是懷著嚴謹的工作態度,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追求極致,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專注精神。在這種工作精神的引領下,工作人員會更加尊重與敬畏自身的工作。
職業教育堅持以“厚德載物、厚德造物、厚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這就要求將“工匠精神”的塑造與培養,扎實貫穿于職業教育的全過程。這樣,才能更好地為職業教育灌注豐富的思想內涵,提升人文價值。職業教育要培養人才,就應一以貫之塑造時代大國的“工匠精神”。
二、工匠精神的塑造與培養
在職業教育全過程中,注重學生工匠精神的塑造,以利于學生學習與工作上的高標準與高要求,以敬畏的姿態對待自己的職業。技術人員唯有腳踏實地,專注持久地錘煉自身職業技能,才有可能在自己所處的專業領域成為專家,成為工匠精神的傳承者。在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必不可缺,需要循序漸進,不斷滲透,貫穿于教育教學改革全過程。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深刻認識工匠精神的價值與重要性。工匠精神的塑造可以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基礎目標,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因此,我們在課程實踐,教學內容和思辨層次等環節需要不斷強化工匠精神的塑造養成。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需要以工匠精神的塑造養成為載體,這樣更利于形成師生密切互動的教學機制,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唯有這樣,工匠精神的塑造養成與教育教學才能成為有機統一的整體。其次,通過校企合作,聯合培養等教學模式,不斷加強學生在校期間工匠精神的養成教育,體驗教育與實踐教育,從而使工匠精神升華為學生的職業精神。
工匠精神提倡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與極致。在包裝策劃與設計專業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有利于教師職業道德與教學技能的提升。教學中注重實踐實訓,注重項目化教學,融合實際案例,以學生為主體,嚴格要求,不斷塑造工匠精神,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與責任心,在工作中追求完美,追求極致。通過工匠精神的塑造養成,提高學生對精湛業務能力的高度重視,在學習實踐中注重細節,提高職業服務意識。
工匠精神提倡嚴謹、一絲不茍的職業精神。當代包裝策劃與設計專業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包裝策劃與設計職業技能,更要強化學生的職業精神與職業意識。在當今高速發展的大數據網絡時代,學生容易迷失方向,找不到自己的職業定位,從而缺失嚴謹專注的職業精神。專業教師在包裝策劃與設計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應通過生動的教學設計,系統的職業素質培養以及結合良好的德育教育,強化職業技能,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職業風范,激發學生的職業興趣。
工匠精神提倡專業和敬業。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學生找準了自己的職業定位后,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敬業精神。包裝策劃與設計專業實行“2.5+0.5”模式,學生在校學習五個學期,第六個學期在企業進行實習。實習期間,部分學生容易心氣浮躁,迷失方向,缺失職業熱情,包裝專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心理狀況的疏導,幫助其解決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正能量傳遞,更好地激勵學生與幫助學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做到做一行愛一行,愛業敬業。
三、工匠精神在包裝策劃與設計專業中的體現
(一)職教結合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為滿足社會對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職業教育發展迅猛。同時,對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的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既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又有過硬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實踐經驗。雙師型教師是工匠精神培養的主導者,也是工匠精神傳播的執行者,他們可以更好地將工匠精神貫穿到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高職院校以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為主,具備工匠精神的雙師型高職院校教師,為工匠精神貫穿于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二)多樣化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與引領者,大多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缺乏積極性與主動性,被動學習,教與學也缺乏互動性。由此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創作力和想象力,學習效果不明顯。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互動性,在強化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不斷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強化職業技能。所以說,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是實現工匠精神在教育教學中體現的基礎。
(三)校企合作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合格的職業者,校企合作無疑是專業培養的一大亮點。教師在組織包裝專業課程的時候,應積極與相關企業進行深度合作,校企共建課程。深入企業進行實踐教學,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企業作業環境中進行實踐操作體驗,深刻體會工匠精神,形成敬業愛業的良好職業品質。通過校企合作,專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當地知名包裝企業,讓學生深入體會包裝制造真實流程與作業環境。同時,學校可以邀請包裝企業技術人員進入校園,為學生開展包裝專業講座,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和職業素養。企業也可以為高職院校學生提供實習崗位,讓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對包裝印刷形成深刻認知,提升職業素養與職業技能,為未來職業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通過深度校企合作,可以滲透傳播職業素養內涵。所以說,校企合作的模式是工匠精神的落實點。
(四)職業技能大賽
職業技能大賽是工匠精神的升華。通過參加全國包裝職業技能大賽,中國包裝創意設計大賽等包裝職業技能大賽,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優質畢業生。通過參賽,讓參賽選手的職業技能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文化傳承中獲得技能之外的職業素養和精神。通過“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培養學生的“工匠”心,塑造養成工匠精神。
(五)職業資格認證
職業資格證書,不僅是勞動者具備職業學識與職業技能的證明,更是職業活動的標準與規范。權威的職業資格認證,可以提升就業者的職業榮譽感,塑造職業敬畏之心,使其能夠更好地履行職業責任,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因此,應加強職業資格認證,提升職業資格水平,實現工匠精神的社會化、具體化,成為社會各界追求的職業道德標準,為包裝印刷產業的興盛發展,傳統文化的發揚與民族的復興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結語
工匠精神是職業教育躍升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堅持時代大國工匠精神,必將為職業教育帶來革命性的變革。在人才培養模式和專業課程設置上,在教育教學過程環節的創新上,貫穿工匠精神的塑造與培養,必將成為職業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和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小艷.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工匠精神”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藝術教育,2018(01):163-164.
[2]? 曹晉.基于現代工匠精神視野下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設計,2017(17):76-77.
作者簡介:陳罡(1981-),男,廣東湛江人,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輕化工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包裝設計。
基金項目:2019年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新形勢下高職包裝策劃與設計專業工匠精神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JG201935)。
(作者單位: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