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穌蕙
摘要: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才,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資源,新生階段,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時期。通過對大一新生的調查發現,在大學初入學后往往會面臨適應、身份轉變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采用社會工作中專業的理論方法、介入技巧,如個案工作方法、小組工作方法等,能夠更專業、更有針對性的為大學新生提供不同的解決對策,以便幫助他們更好的適應大學生活。
關鍵詞:大學新生;適應性;社會工作理論方法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才,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資源,所以大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也廣泛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大學生活,是其從學生到社會過渡的重要階段,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外,還有人際交往、心理調適、團隊合作等方面的學習。因此,培養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大學生應是大學教育的關鍵所在。
新生階段,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時期。新生在大學初入學后往往會面臨適應、身份轉變等問題,如果適應性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會直接影響到未來四年的大學生活,因此需要家長、老師進行及時引導,幫助他們更好適應大學生活。而社會工作中專業的理論方法、介入技巧,如個案工作方法、小組工作方法、社區工作方法等,能夠更專業、更有針對性的為大學新生提供不同的解決對策,以便幫助他們更好的適應大學生活。
一、高校新生存在的主要適應性問題
大學新生在步入大學生活后,根據有關學者的分類,其適應性問題大致分為日常生活、學習、戀愛、心理、人際關系、自我評價等方面。為更好的了解大學新生的適應性問題,通過對設計“大一新生生活適應情況調查問卷”,對所帶年級的334名大學新生進行問卷調查,主要從他們的日常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方面進行深入了解適應情況。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學新生中存在學習不適應的學生最多,占到被調查人數的86%。其次,是大學的人際關系方面,有百分之70%的同學選擇。最后依次是文化、習俗等社會環境因素、飲食生活習慣、氣候等自然因素等。
通過以上數據可知,在新生入學后,由于其身份、學習、生活方式的諸多變化,大多會存在諸多適應性問題,如學習、人際關系、日常生活等方面,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老師應用專業的知識進行指導,以便幫助新生更快適應大學生活,如果缺乏專業的引導,則可能會直接影響到其之后的大學生活。
二、社會工作理論方法在高校新生適應性問題中具體應用
(一)社會工作理論方法的優勢
首先,社會工作理論方法應用方面較為廣泛。社會工作作為一種具有專業性質的助人活動,近年來,政府及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并在多個省市開展黨建服務中心、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等,得到了大力的推廣。而社會工作專業的理論方法也在學校、醫院、家庭、司法機構等方面廣泛應用,其覆蓋范圍也愈發廣泛。
其次,社會工作專業理論方法契合于新生的適應性問題。社會工作中涉及到的助人自助、無差別接納、平等、尊重等專業理念,也與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工作的理念契合。同時社會工作專業理論方法在其不斷發展中,結合了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形成其獨特的理論工作方法,包括如個案服務、危機干預、家庭治療等工作方法,能夠更為全面、專業的進行介入和輔導。
(二)個案工作方法在新生適應性問題中的應用
個案社會工作室社會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通過應用社會工作專業理論方法,在咨詢互動中幫助被咨詢者消除或減輕心理、行為以及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困擾,以幫助其解決問題,更好適應生活。同時,個案工作主要通過直接面對面的溝通,可為咨詢者提供隱私和保密的空間,更有針對性的幫助到咨詢者。因此針對大學新生適應問題中的個性化問題,可采用個案工作的方法進行介入輔導,其主要步驟包括:了解咨詢者—取得咨詢者信任—建立初步的輔導關系—咨詢介入—評估—轉介或結束咨詢。
以某大學新生為例,入學一周后有一位新生找到輔導員,表示要退學,回家復讀。詳細了解該生情況后,他表示之前一直在北方生活,初次來到南方,由于氣候濕熱,一直在長濕疹,整晚整晚睡不好,導致白天上課都提不起精神,感覺跟不上課業。在了解該生情況后,由于其情況較為特殊且個性化,因此可采用個案介入的方法。首先,了解咨詢者情況。作為輔導員或班導師應更為細致的了解咨詢者的情況,并詢問是否有到醫院進行診斷或者治療,并介紹該生到較為專業的醫院;第二,取得該生的信任,與其建立初步的輔導咨詢關系,化解該生心理壓力。在該生到醫院治療后,濕疹得到緩解,同時,幫助其聯系功課較好的同學、師兄師姐,在課后進行學習,補上之前的功課。在一段時間后進行咨詢反饋評估,該生表示既可以跟上任課老師的授課內容,也沒有再提到想退學。
(三)小組工作方法在新生適應性問題中的應用
小組工作也是社會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其是在社會工作者的引導下,建立小組組員之間的互助關系,并通過小組成員在不斷的互動中實現各自的經驗分享、相互支持、教育與治療等。在上述提到的大學新生存在的如學習適應問題、人際交往等普遍性問題,通過小組工作的方法進行群體輔導較為有效,其主要步驟包括:針對普遍性問題設置小組主題—招募小組成員—設計小組活動—開展小組活動—評估—轉介或結束小組。以上述提到的在與舍友、同學的相處過程中,曾遇到過困難的問題,被調查人數中約占52.99%,數量較多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小組工作的介入方法。可以通過設計“人際交往技巧提升”互助小組,通過小組互動的方式,如技能學習、情景模擬等方法讓組員掌握一定的人際交往技巧。再以學習適應方面為例,可設計“學習方法提升”支持小組,可通過教師、有經驗的同學進行學習技巧分享,從而提升學習困難同學的學習方法。此外,小組成員間可互相交流、支持,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起到小組成員互相支持、互相學習進步的作用。在新生入學后,可開展如新生訓練營等集體小組活動,在活動中形成團隊凝聚力及對大學的歸屬感,從而更快適應大學生活。
三、結語
大學新生在其適應性問題上,應當引起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會的重點關注,對于一些存在適應性問題的新生,作為思想政治輔導員需要應用專業的方法技巧及時介入,社會工作方法作為一種較為專業的助人方法,如個案社會工作、小組社會工作等,可進行專業的介入引導,幫助大學新生實現身份、學習等方面的轉變,開始嶄新的大學生活。
參考文獻:
[1]? 康立芳.大學新生適應性問題與對策[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2]? 余琳.大學生心理健康[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45).
[3]? 童敏.試析“個案社會工作”之概念[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3):77—81.
[4]? 周沛.社會工作概論[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9:95.
(作者單位: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