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聲演唱自傳入我國后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種藝術性很強的聲樂表演形式在我國大放異彩。本文就美聲唱法中的歌唱語言問題展開論述,根據歌唱語言及歌唱發(fā)聲中字與聲結合的關系討論了咬字與吐字的重要性。通過論述,讓初學者清楚美聲在中國的發(fā)展歷程,以及聲樂的語言特點,了解美聲的科學魅力所在,知道咬字、吐字的重要性,并且掌握一定的方法。
關鍵詞:歌唱語言;歌唱發(fā)聲;咬字;連貫唱法
1歌唱語言
在進行歌曲演唱時,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語言,它是歌曲旋律產生的基礎。從聲樂角度看,歌唱語言主要是以語言和旋律的結合來進行思想感情的傳遞的,歌唱是語言表達的一種手段,能夠很好地表達語言中所蘊含的情感。語言歌唱體現的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象思維,而是通過其中的語言來對聽眾進行影響,使聽眾能從樂曲中獲得共鳴。
2歌唱語言中的咬字
2.1 咬字的重要性
在美聲唱法的咬字過程中,著重強調元音的完整與連貫性,對咬字的準確度要求十分嚴格,規(guī)定咬字力度恰當,圓潤輕巧,與旋律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其中在高音、低音與中音轉換的過程中要做到不能僵硬、柔和過渡、注重美感。美聲唱法中的咬字吐字受意大利語等其他外語的影響,意大利語音律平穩(wěn)、節(jié)奏鮮明、音調清楚,每個音節(jié)腔調圓潤均勻,在意大利語的發(fā)音中所有元音必須響亮清晰,元音結尾帶有明顯的重音感覺,掌握正確的發(fā)聲方法能夠幫助演唱者圓潤清楚地咬字吐字。
2.2咬字存在的問題
美聲唱法要求母音音色要保持一致性,在歌唱時確定聲音發(fā)聲位置與母音發(fā)聲的響亮度保持相同,不能出現母音不一致的現象。美聲唱法中的母音發(fā)音較為靠后,因此美聲唱法中的母音不能跟隨子音發(fā)音部位進行移動,而是在子音完全發(fā)出后迅速回到母音發(fā)生的位置上,這就導致咬字過程中,聲音通過唇舌和牙齒迅速回到口咽的部位。
2.2.1咬不住字頭,聲母不純
字頭的正確是保障良好咬字的基礎,如果發(fā)聲都不準確,那么必然會影響到信息傳遞的準確性。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字音,不能盲目地重視聲音音色。很多時候,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為了追求放松,導致唇部咬字力度不夠,使得咬字不夠清晰。
2.2.2咬不住字頭,聲母不純
有人在歌唱中因為怕咬不住字,而過分強調咬,死咬住字頭(聲母)不放一唱到底,將字頭(聲母)的力量帶到字腹(韻母)中。還有的人在韻母發(fā)聲時,口形會發(fā)生變化。這兩種情況都會影響到韻母的行腔原則。
2.2.3咬字的歸韻,即字音的收尾不準確
對于字的個體形象而言,咬字的收尾十分重要,這對字與字之間的停頓和銜接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在進行收尾時,我們要保障收尾的整體性,保障不會加入到別的音素和音域。
2.3 咬字吐字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
2.3.1 聲音位置與練習手段
演唱過程中,如果想要保障聲音的圓潤和明亮,需要保障整個演唱過程中聲帶的震動達到絕對的均衡,還要保障聲帶的震動保持一定的穿透力。經實踐研究發(fā)現,在嗓音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位的時候,才能保障聲音穿透音墻。對于聲音的高位點而言,其就是要將嗓音全部集中到面罩部分,通過鼻音和面罩的共鳴區(qū)的良好結合來進行。對高位點的練習,主要采用了鼻音哼鳴帶動振動等方式。聲音對面罩的點,主要是兩眉的中間點,不能全部放在鼻尖處,這樣的話就會出現鼻音。當然也不能僅僅停留在眉間,要保障其良好的穿透性。
2.3.2連貫唱法(Legato)
連貫唱法在美聲唱法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技巧。當采用連貫唱法時能使得音波接連不斷地進行傳送。對于美聲演唱而言,其對音波的連續(xù)性要求很高,如果音波出現斷續(xù),那么就會被樂隊的聲音所打斷,導致整個演唱存在短缺。在進行連貫唱法演繹時,我們一定要保障五元音的音色能達到統(tǒng)一,并且一定要在同一部分發(fā)出。就像串珠子一樣,聲音和氣息要像線一樣能夠在字母間良好地穿過,這樣的話,就能保障氣息和聲音均勻地發(fā)出,使每一個音的表現都比較均衡,不會出現突強和突弱的問題。
2.3.3連貫唱法的練習方法
連貫唱法是美聲唱法的重要支柱,與之具有相同地位的就是呼吸的掌控,因為要想實現連貫唱法就需要保持良好的氣息控制。良好的氣息是支持歌唱的主要動力,一旦氣息不穩(wěn)就會導致歌唱水平大打折扣。在連貫唱法中,很重要的一個鍛煉項目就是要進行呼吸的支持訓練。因為脫離呼吸的支持,就會導致演唱過程中音程和音與音間的銜接變得不連貫,而且呼吸方法不恰當也會導致聲音線條不流暢。
對音區(qū)進行統(tǒng)一能夠保證聲音線條的連貫和流暢。在演唱過程中,當聲音在高、中、低這三個聲區(qū)進行轉換時,如果掌握的方法不得當,就會導致音色和音量出 現失控狀況,有時甚至會出現破音,或者聲音會突然向某一個聲區(qū)跳轉,導致聲音的連貫和流暢受到嚴重的影響,所以在訓練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聲區(qū)的統(tǒng)一性。
3 總結
明代著名音樂家魏良輔在《曲律》一書中提到“曲 有三絕”:字清為一絕、腔純?yōu)槎^、板正為三絕。可見古人對歌唱吐字非常重視。隨著人們文化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美聲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愛美聲和學習美聲,對美聲的歌唱語言要求更高。熟練把握咬字與吐字的技巧,可以幫助美聲初學者打好基礎,更利于美聲的良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鄒淑珍 . 淺談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咬字吐字 [J]. 甘肅高師學報,2004,(3):107.
[2]? 李媛 . 歌唱的咬字、吐字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J]. 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53.
[3]? 沈湘 . 沈湘聲樂教學藝術 [M]. 上海:上海音樂出 版社,1998.10-13.
[4]? 代偉 . 淺談聲樂中解決高音演唱的方法及體會 [J]. 才智,2011,(1):219.
[5]? 程明 . 淺談美聲唱法技巧在初學者訓練中的應用 [J]. 太原大學學報,2013,(2):77.
[6]? 馬仙玲 . 關于美聲唱法中應把握的幾個重點 [J]. 職業(yè)技術(下半月),2007,(3):144.
[7]? 溫秀紅 . 淺談聲樂中的歌唱語言藝術 [J]. 大舞臺,2010,(12):18.
[8]? 鐘超英 . 淺談聲樂教學中咬字吐字的教學方法 [J]. 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90.
[9]? 張想 . 字正,腔方能圓 [J]. 藝海,2011,(3):60.
[10]? 朱曉云 . 美聲唱法的歌唱概念與練習 [J]. 藝術百家2007,(3):154-156.
作者簡介:殷雷(1984—)男,漢族,山東東阿人。聊城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2017級研究生,研究方向:聲樂表演。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