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玉霞
摘要:菏豆9號系菏澤市農業科學院用半野生大豆ZYD05615作母本,以山東省農科院油料所新品系6015作父本雜交,經多年定向選育而成.2年山東省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80.00kg,比對照魯豆6號增產5.65%,增產達顯著水平;1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80.17kg,比對照魯豆6號增產14.41%,增產達極顯著水平;粗蛋白質(干基)含量為43.17%,粗脂肪(干基)含量為19.54%,蛋脂總和為62.71%;中抗SC-3大豆花葉病毒流行株系,抗SC-7大豆花葉病毒流行株系;2016年通過山東省審定,審定編號魯審豆2016004號.
關鍵詞:大豆;新品種;選育;菏豆9號
1選育過程
根據優質、高產、抗病(逆)、廣適的育種目標,以半野生大豆ZYD05615作母本,以山東省農科院油料所新品系6015作父本,1994年田間雜交,1995年F1代繁育后去劣混收,1996年F2代種植觀察發現生育期、花色等性狀均有分離,鑒定為真雜種,當年分花色收獲,白花單株混收編號"9647",紫花單株混收編號"9649".1997-2000年F3-F6代對"9649"連續進行定向單株選擇,選留紫花、灰毛、大粒、熟期適中的優株,形成株系"9649-1-1".2001-2004年對"9649-1-1"進行株系鑒定,鑒定性狀一致性和遺傳穩定性.
2005-2008年對"9649-1-1"進行品系鑒定,鑒定其豐產性、穩產性、抗病(逆)性.2009-2010進行品比試驗,品比名"安08109".2014年申請參加山東省區域試驗,區試名"安08019",2015續試并進入生產試驗.2016年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魯審豆2016004號.
2產量表現
2.1區域試驗產量
在2014年山東省區域試驗中,牡丹區、曹縣、鄆城、巨野、成武5試點平均畝產174.22kg,居參試品種第二位,比對照黔豆6號增產4.67%,增產達極顯著水平,5試點3增2減,增產點占60%;在2015年山東省區域試驗中,東明、定陶、鄄城、牡丹區、曹縣5試點平均畝產185.78kg,居參試品種第三位,比對照品種魯豆6號增產6.78%,增產不顯著,5試點4增1減,增產點占80%;兩年區試綜合平均畝產180.00kg,比對照品種黔豆6號增產5.65%,增產點占70%.
2.2生產試驗產量
在2015年山東省生產試驗中,牡丹區、曹縣、鄆城、巨野、成武5試點平均畝產180.17kg,比對照品種魯豆6號增產14.41%,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達100%.
3主要特征
特性菏豆9號全生育期116.8天,種皮、子葉黃色,種臍褐色,紫花、灰毛,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生育習性直立,株高43.75cm,底莢高度8.9cm,主莖節數11.65個,有效分枝數2.2個,單株莢數30.1個,單株粒數52.55粒,單株粒重12.2g,百粒重22.85g,完全粒率占84.9%,紫斑、褐斑、蟲食及其它粒率占15.1%.
各試點田間植株表現感大豆花葉病毒病(SMV)程度極輕,不倒伏、不裂莢,落葉性較好.2015年經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網室人工接種大豆花葉病毒流行株系SC-3、SC-7鑒定抗性,結果:SC-3病情指數為33%、SC-7病情指數為7%,對兩個流行株系的抗性平價為中抗和抗病.2015年經農業部谷物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結果:粗蛋白質(干基)含量為43.17%,粗脂肪(干基)含量19.54%,蛋脂總和為62.71%.
4栽培技術要點
4.1整地
播前人力或機械翻耕整地,整地質量要求播層土壤細碎、疏松,上虛下實,利于蓄水保水.
4.2選種
播前精選種子,剔除病斑粒、蟲食粒、癟粒等,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
4.3播種
露地栽培適宜播種期為3月下旬至5月上旬,地膜覆蓋栽培適宜播期為2月中旬至3月上旬.春旱嚴重地區雨后播種為宜,否則應澆足透土水后播種.
4.4密度
畝留苗1.6-2.2萬株,肥地宜稀,瘦地宜密.
4.5田間管理
播前施足基肥,一般畝施腐熟有機肥1000㎏+鈣鎂磷肥25㎏作底肥.出苗后單葉期間苗、定苗、補苗,全生育期結合中耕除草追肥兩次,第一次追肥在苗期第一復葉伸展后進行,畝施尿素5-7.5㎏,第二次追肥在花芽分化后開花前進行,畝施尿素10-15㎏,開花結莢期防止干旱.
4.6病蟲害防治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合理輪作換茬,避免連作;加強田間管理,清潔田園;化學防治采用廣譜、低毒、高效、低殘留農藥,避免病蟲產生抗藥性.
4.7適期收獲
豆莢轉黃老熟后應及時收獲.當全株90%以上莢呈莢熟色,輕搖豆稈有響聲時即為采收適期.若遇收獲期雨水較多不利一次性收獲時應搶晴分次采收,避免造成籽粒霉爛.
(作者單位:菏澤高新區呂陵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