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璐
摘要:浪漫主義產生于工業革命后,為自己理想的實現勇敢奮起奪取政權的時代。其運動遍及歐洲,并在不同領域得以展現。而浪漫主義美術則為浪漫主義運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浪漫主義美術在繪畫特征上表現出重感情的傳達與個性的描寫,注重色彩的強烈對比;主張創作自由、個性解放;強調熱情奔放的性情抒發;善用夸張、對比等手法;進而浪漫主義藝術家根據自己的理想,在巨大的熱情和幻想中塑造形象,顯示著個人的才華、性格的力量。自從德拉克羅瓦燃燒起了浪漫主義熱情的烈火,并以其眾多的畫家、風格各異的成就發揮了無可置疑的影響。本篇論文主要圍繞浪漫主義“美術”領域為主要研究對象,對浪漫主義美術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浪漫主義;美術
法國在浪漫主義的興起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法國浪漫主義繪畫的奠基人是藉里科,他是浪漫主義畫派的先驅。他出身于一位律師家庭,是一個熱愛自由、富有激情的藝術家。他以現實生活為題材,并積極探索新的表現方法。1819年藉里科完成了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浪漫主義杰作《梅杜薩之筏》(圖1)。這幅畫的出現引起了當時畫壇極大的轟動,他的出現流露出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批判。它取材于當時法國一起嚴重的海難事件,即海軍戰艦“梅杜薩號”在開往非洲的途中,由于指揮官的無能而不幸沉沒。軍官們拋棄了一只載有遇難者的救生筏,許多人因此喪生,最后只有剩下的幾個人被搭救才幸免于難。而政府對失職的軍官卻十分庇護,引起社會的震驚。藉里科懷著激憤的心情,親自走訪幸存者收集創作素材,并對尸體、重危病人和畫中要描繪的場景畫了大量的寫生,在此基礎上創作了這一全社會關注的政治題材的作品。畫面描繪了筏上絕望的幸存者突然發現天邊一線船影而掙扎著起來奮力呼救的情景。藉里科通過上升的金字塔形構圖,把人們的情感從死亡、絕望一步步升華到希望的救的激情上,激起觀眾的種種聯想。全畫氣勢恢宏,戲劇性的情節激越人心,人物塑造建堅實有力,明暗對比強烈,色調森嚴,顯示出這一悲劇事件的緊張氣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藉里科還是位肖像畫家,《瘋女》(圖2)這幅畫中面部呈正面稍偏,可見兩眼及整個嘴部。頭部處畫面上方,后面是深色的單色背景。服飾是深色的,因此似乎是在陰影中往后縮,而且是大而化之地畫出來的。頭后面有柔和的光線,有白色的衣領或光環般的頭巾,這些進一步勾畫出臉部輪廓。明暗對比的效應顯示出光線從略偏斜的方向照到臉上,但在陰影中的那半邊臉又不完全陰暗,因此整個臉容仍清晰可見。臉部不用線條勾畫,這種方法用面部的寫實表達出內心的真實,它給人的總體印象是:它尊崇人的個性。畫中的凝視“瘋女”聚焦于一處,并表現出眼虹與瞳孔的相互關系。令人遺憾的是這位創造性畫家最后卻因墜馬而死,年僅33歲。
德拉克洛瓦是浪漫主義偉大的畫家。1824年藉里科不幸去世,此后浪漫主義風格的主要畫家就是歐仁·德拉克洛瓦。他19歲進入古典主義畫家波耶·納西斯·桂寧的工作室學畫,在那里認識了籍里柯并受到了深刻的影響。后來波蘭的音樂家肖邦也成了他的好友,詩人波特萊爾是他最敏感、最熱烈的支持者。受到這些藝術家的感染,他終于堅定地走上了浪漫主義的道路并成為浪漫主義的領袖。《但丁的小舟》(圖3)是德拉克羅瓦第一幅公開展出的作品,取材于但丁《神曲》中的“煉獄篇”,畫面展現出振奮人心的場景,色彩和情景的對比使畫面沉浸在一片緊張的恐懼之中。但構圖的嚴謹和人物的精確仍有不及。《自由引導人民》(圖4)標志著德拉克羅瓦藝術的成熟,畫面中自由女神位居中央,統御一切。她踏腳邁步的氣勢把動態帶入了畫幅,而她身邊的少年和大學生則依勢組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有動有靜,遂使畫幅活而不亂。色彩的處理更見微妙,他用非常顯眼的三色旗的藍、白、紅三色統一并豐富了全畫的色調,使并不吸引人的充滿火藥味的戰斗場景頓生光彩。按當時人的理解,藍色代表自由,因此它與硝煙彌漫中透現出來的藍天的一角互為呼應。白色象征真理和純潔,它與戰場的雜亂似乎很不協調,然而在人物身后風起云涌般層層高漲的戰斗烽煙卻借陽光的反射而成為白色,與旗幟上真理的純白融為一體。紅色是烈士的鮮血和人民獻給祖國的厚禮,它是以它無處不在的反光輝映著所有的戰士,包括那位降臨人間已遍身血汗的自由女神。他們由于這片紅光的烘托而顯得更有信心更有力量,同時邁著更統一而堅定地步伐。旗幟的象征含義和色彩的情感因素把人物和環境都展現在熱烈的氛圍之中,從而突出了用色彩烘托氛圍這個主要的浪漫手法,愛國和革命的激情也由此而深深感染著每一個觀畫者。因此這幅畫以其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標志著浪漫主義藝術頂峰的到來。
另一個能代表浪漫主義繪畫的重要畫家是西班牙畫家弗朗西斯科·戈雅。他出生在富恩德托多斯,學習和工作則在薩拉戈薩和馬德里,曾短時期在意大利。1776年到首都馬德里進入宮廷的掛毯織造廠擔任設計工作,畫了許多掛毯設計草圖。1765年起,戈雅升任馬德里皇家美術學院副院長,并擔任宮廷畫師。在這其間為國王和宮廷貴族畫了許多肖像。在肖像畫方面,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肖像畫汲取了委拉斯凱茲的現實主義傳統,以充分表達人物的性格、感情和氣質為特色。他突破了前人的成就,在自己的作品中賦予主觀的感情和態度。他畫的肖像畫、歷史畫和教堂畫在他的青年時期顯然很動蕩,此后他適應了宮廷的體制,逐步升遷到西班牙國王查理四世的首席畫師的地位上。在戈雅為王室所作的肖像中,他率直地描繪畫中人物在生理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弱點,這在許多年里使藝術史專家感到迷惑不解。但正是他在繪畫與版畫中所表現出的深刻的洞察力及他對世界的高度個人見解,使他置身在時代的浪漫主義激情之中在耳聵日甚之時,也越來越傾向于表現他自己那個充滿奇思異想、內在沖突以及人類苦難的內心世界。戈雅的作品《查理四世的一家》(圖5)就是戈雅肖像畫中的一個巨構。整個作品的構圖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宮廷肖像的法則。畫面上的人物以皇后為中心分為兩組人物呆板地排列成一行。路易絲皇后的外貌丑陋,既驕橫又愚蠢。國王查理卻像一個挺著肚子的公雞。由于戈雅的現實主義手法,流露出畫家的尖銳鋒芒與直率的激情。富麗堂皇的色彩和豪華的服飾,卻無法掩蓋這些皇家貴族人物的內心空虛和品格上的瑕疵。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前后,是戈雅藝術的成熟期。畫家早期那種樂天無憂的情緒,逐漸為憤怒的激情和冷靜的思考所代替。1792年,戈雅因病耳聾.但社會的腐敗和統治者的無能使他無法平靜,他以諷刺畫的形式抨擊統治者的無能、教會的愚昧和黑暗。1808年拿破侖軍隊入侵西班牙,戈雅又根據親眼目睹的現實創作了著名的油畫《1808年5月3日夜間起義者被槍殺》(圖6)在這幅畫中,戈雅描繪了一個悲壯激昂的場面。戈雅并沒有把起義者畫成失敗者,而是把他們表現為精神上的勝利者。他們臨危不懼與內心怯弱的劊子手形成鮮明對比。刑場的背景是馬德里郊外,畫家把人民的斗爭和祖國屈辱的命運著這里聯系在一起。這幅作品創作于1814年,正是西班牙第一次革命失敗后斐迪南七世復辟的一年。戈雅創作這一作品,可能與他當時的苦悶心情有關。表現了對起義者的懷念,也是對那些不關心民族命運的貴族的譴責。
戈雅晚年生活孤獨,加上耳聾,于1824年戈雅僑居法國波爾多直至1828年逝世。可以說,在19世紀的浪漫主義者和現實主義者們,都或多或少的從戈雅的繪畫藝術中獲得啟發,并為批判現實主義開辟了道路。就此意義而言,戈雅可稱得上是近代歐洲繪畫的偉大“先驅者”。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浪漫主義美術開辟了一個情感洋溢、對理想熱烈渴望和創作幻想的新世界,注重藝術創作中對人的精神世界的表達和對個性的描繪。并給予藝術發展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藝術通史——文藝復興以來的藝術【M】朱龍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
[2]? 世界藝術史·繪畫卷【M】崔慶忠.北京:東方出版社,2003.2.
[3]? 西方美術通論【M】陳世寧.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4]? 外國美術史作品鑒賞【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次印刷.
[5]? 19世紀藝術【M】(英國)唐納德·雷諾茲.鳳凰出版社傳媒集團,2009年1月第1版.
[6]? 外國美術史【M】劉偉冬.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4.6.
[7]? 畫壇巨匠,戈雅【M】荊成義,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16.4.
[8]? 再論浪漫主義與現代性【J】.張旭春.文藝研究,2002(02):12-21.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