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是一個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的國家,中國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不說那些離我們很遙遠的東西,就現當代的經典文學作品而言,它們的藝術價值就值得我們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剖析。本文就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經典建構進行探析,帶著讀者去了解文學的經典建構。
關鍵詞:現當代;文學;經典建構
中國是全世界歷史文化最悠久的國家,隨著歷史長河,無數的優秀作品衍生出來,為后世所稱頌。現在為了研究現當代文學家的思想與其作品的含義,研究者提出了建構一詞,這一詞隨著歷史上政治意識形態的變動逐漸發生變化。意識形態是政治因素,但在文革時期,很難有作品被定為經典作品。本文就現當代經典作家及其經典作品的建構做出探析,并對相關詞匯作出解釋。
1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經典結構的含義
現當代文學主要分為四個時期,每個時期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第一時期:五四運動時期,由于當時的政治處于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時期,所以當時的文學經典作品大都是圍繞著政治的主題展開。第二時期在1930到之后的十年,這個時期的文學作品是圍繞著工人階級展開,贊頌工人階級的偉大。第三時期是在1950年往后的十年,是新中國成立的發展時期,文學作品主要圍繞著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歷史事跡,對共產主義和毛澤東思想進行歌頌,贊揚他們的正確決策。第四時期是讓人記憶深刻的文化革命時期,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逐漸失去了色彩,多為贊頌某一領袖,不再有其特色,因此現在留下的當時的作品都比較帶有個人色彩,基本已經是政治用具。中國現當代即是指這四個時期,其中經典是指那些具有鮮明正確的思想的作品,那些被世人贊嘆,為人做尊敬的經典著作。建構是指一個累積的過程,是將四個時期的經典文學作品整理在一起形成現當代文學的經典建構。
2中國現當代文學的代表性作家
中國現當代的主要文學作家有魯迅、郭沫若、矛盾、老舍、錢鐘書、沈從文等。魯迅是五四運動時期的著名作家,他的著名代表作是《狂人日記》、《阿Q正傳》、《彷徨》、《吶喊》,這些作品都具有著很濃重的諷刺性意味,含有著對當時社會現狀的憤懣不滿。軍人是槍桿子打天下,用槍用武力來抵抗政權,而他是當時相當著名的一支筆堪比一支槍,他什么都敢寫,什么都敢做,無論是當時的人還是現在流傳至今歌頌他的人,都欽佩他的勇敢。要知道當時的社會背景根本不允許作家想些什么便寫什么,當時的人們思想封建,盡管遭受著迫害,但是骨子里的迷信都讓他們不敢輕易發表言論。魯迅是一個敢于發言,敢于與黑暗勢力作斗爭的作家,他的作品也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經典建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幾乎所有的文學大家所認可。這一時期的經典文學作家還有一位沈從文,他的著名代表作是《長河》、《邊城》、《街》、《旅店及其他》等。他與魯迅的諷刺性文學風格不同,他的文學風格趨向于浪漫主義,它主要描述的是鄉村人的生活,用單純樸實的話語生動傳神的描繪除了一副鄉村人民的生活畫卷。他覺得城市的生活喧囂復雜有沒有人情味,毫無生活的樂趣,甚至會讓一個人在都市生活中腐化墮落,喪失。他認為“美在生命”,美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人與自然的契合是一種合適的顯現,他雖然生活在一個不平靜的時代,但他有著一顆平靜的心,向往著平靜自然的生活。他是跟魯迅完全不同的風格,但能夠清晰地反映當時人們對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了實際的社會背景。他的作品也是中國現當代經典建構的一部分。
3中國現當代文學經典建構的重要性
中國現當代文學是一個文學的成長史,有落后到迷信再到反擊,各個時期的作家都求同存異,他們都常用著諷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或直言或隱喻,這是那個時期文學的特點。文學作品都有他自己的魅力,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魯迅先生,他心存民族大義,他是很多人心中的榜樣。
魯迅先生的經歷很是奇妙。他年少時期的中國處于一個醫療水平落后的時期,醫療技術不發達,思想落后,所以他決定到日本學醫,當時日本的醫學技術比現在發達的多,可以更好的學習醫學技術。但是去了日本之后,他發現日本人的思想也是比當時的中國人的思想要先進許多,所以他覺得要想讓中國人站起來,就要讓中國人的思想站起來,中國人骨子里的封建落后的思想會牽制中國的發展,讓中國人一直留在封建社會中無法脫身。不料,他雖然躊躇滿志,但是卻屢遭挫折,沒有人能理解他的想法,沒有人支持他,他感到迷茫和困惑。魯迅筆名是周樹人,這個筆名表明魯迅的志向,樹人樹德。他回國之后倍受打擊,不過他發現中國人都很喜歡看小說,很容易受文章思想的影響,之后他做了一個十分令人震驚的舉動,他決定棄醫從文,用文學來改變中國人的思想。他的第一篇文言小說《懷舊》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他被蔡元培賞識,但因后來張勛復辟憤憤不已,毅然離職。之后他受邀參加《新青年》改組,作為編委對新青年進行管理,并發表了許多篇自己的文章,用白話文的寫作方式創作了著名的小說《狂人日記》,這讓更多的百姓都能夠看懂,更加有利于魯迅支持的思想傳播。他棄醫從文的決定完全是正確的。他在事業上有很大作為,但是他也有很不如意的事,他與弟弟周作人不和,據說與弟弟分家之后便再無什么來往,也不知是什么原因。不過他有一位好妻子朱安,感情雖然說不上是多深厚,但也是相敬如賓,兩人一直相伴。魯迅先生,多么偉大的一位文壇作家,卻英年早逝,在他47歲就過世了。可能是天妒英才,嫉妒他的經世之才,才會這么快就將他帶走。不過魯迅先生雖然過世了,但是他的思想和作品都被古人傳誦,哪怕是到了如今,魯迅先生的作品也被后人稱贊和模仿。不止是魯迅先生,還有許多著名作家都被后人銘記,他們的作品都構成了中國現代文學的經典建構,都是缺一不可的歷史著作。
4結束語:
古今中外,思想都是一個人的靈魂。文學是承載著歷史印記,反映社會背景的一個重要載體。那些文學作家是歷史的延續者,他們手下的文學作品是后人學習的典范,是后人理解當時的思想的最好方法。有的時候并不是時代限制了人們的腳步,思想才是根源,只有從思想上突破限制,才能從最根本的地方改變中國人的思想。這樣一個累積的過程才是建構的重要組成,故此從五四運動開始到如今的文學作品都形成了一個建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經典建構就是由這些經典作品累積形成的。
參考文獻:
[1]? 曹文軒.20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04):37.
[2]? 趙樹理.當前創作中的幾個問題[M].趙樹理文集:第4卷.北京:作家出版社,2016(15):25.
作者簡介:吳盛,1998年8月13日出生,男,漢族,皖,本科。
(作者單位:皖江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