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蓮
語文是一門情感性較強的學科,若將情感教學法運用到實際教學之中,將之所具有的感染、啟智、移情等作用發揮出來,相信必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當前,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有的學校或老師在教學中還存在下面的情況:第一,學習熱情低。小學生年齡較小,此階段他們的求知欲望本應最為強烈,而之所以出現其學習熱情較低的情況,勢必和教師不合理的教學設計與教學組織有直接的關系,無法感知到語文學科的魅力。第二,費時低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之中,從課初到課尾,較多教師都習慣不斷講解,整節課下來口干舌燥,十分辛苦不說,學生們也往往沒有太大反應,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這正是費時低效的重要體現。第三,學習能力較弱?,F代化的教育背景下,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思維、探索等能力,但從目前的實際教學過程來看,具有這些能力的學生還是人數偏少。這便是教學中過于重視理論教學,忽視能力培養導致的。
基于這幾點的分析能夠發現,傳統的教學理念、思想及模式已經難以促進教與學的發展,此時就需要將情感教學法運用到教學之中,充分發揮其輔助教學的功效。
一、憑借朗讀導入教學情境策略
情感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之時,所具有的感染作用是十分明顯的,而想要將之感染作用發揮出來,就需要利用一些教學手段,如針對那些情感性較強的課文而言,就可以采取聲情并茂的朗讀方式。因為在具體的朗讀過程中,通過對語言、聲調、節奏的感知之后,其直觀感受會越來越強烈,能將其導入到作者所描寫的情感情境中,從而不斷產生情感共鳴。比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課文時,就可以采取范讀的方式,此范讀過程中能夠自然而然地將課文蘊含的情感體驗傳遞給學生。學生在不斷聽讀的過程中,會張開想象的翅膀,進入閱讀的情境中,這樣便能夠對課文中父子之間的愛有較大的感觸。此例子中情感教學所具有的積極感染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能幫助學生更為輕松地學習,所以此種情感教學法的運用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二、講述教學引導身臨其境
情感教學所具有的啟智作用是絕不可忽視的,只有通過不斷地教學啟發之后,才能夠在具體的引導下,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對文意進行感受,對其情感表達內容進行描述,提高實際學習效果。比如在學習“亡羊補牢”寓言故事之時,就可以讓學生對丟了羊后的養羊人的心情進行理解,可以以視頻展示的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養羊人不同階段的心情,感知故事背后蘊含的深層含義。這樣的情感教育對比平鋪直敘式的教學,勢必會取得更為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
三、探究問題引導有效學習
情感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之時,能體現出極強的移情作用,在此作用的帶動之下,其學習積極性會越來越高漲,自然探究問題的熱情及深度也會隨之不斷提升。情感教學法在教學中具體實施之時,實其側重點就在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循序漸進地增進師生間的情感,此時學生對于教師的真摯情感就會逐漸轉移到語文學科的學習之中,并成為學習的有效動力。
在實際的情感教育過程中,情感教學法不能夠隨意推進,必須要循序漸進地進行。比如在學習《中彩那天》課文時,想要讓學生對文章背后的道理進行理解,就需要先利用多媒體為其展示生活中與誠信相關的小故事,此教學安排看似作用不明顯,實則卻能夠在不知不覺中使得師生間、生本間的距離越來越近,讓其感覺教師及課本中的人物并不陌生,仿若相處了多年的好朋友。在此種情感引導背景下,不需要過多的言語,其探究課文的熱情就會越來越高漲,能順利將此情延續到課文學習之中,從而將課文與生活中的小故事結合起來學習,就能夠順利將移情的作用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綜上所述,情感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已經實施多年,但部分教師總存在情感教學法運用過于片面、表面等不良情況,如果不加以調整與優化,必然無法將高效情感教學的作用發揮出來,這樣的情感教學不具實質性意義。作為現代化的教師,需要明確情感教學法所具有的基本作用,然后針對不同的作用去制定不同的實施策略,相信通過循序漸進努力之后,會將之感染、啟智及移情等情感教育作用發揮出來,對課文進行深層次解讀、理解、感悟與情感升華,取得最理想的教與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坪市鄉溪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