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榮宇
摘要: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世界各國的公共管理理論都有了實質性的突破和進展。20世紀中后期,西方的公共管理理論伴隨著經濟發展和科學進步,不斷尋找適用于新情況的公共管理理論。而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后,公共管理理論也如同雨后春筍一般,不斷努力地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本文立足于新形勢下的公共管理視域,針對我國與其他國家公共管理理論的辨別和分析,重點討論了中外公共管理的區別,旨在為我國接下來的公共管理發展樹立新的方向和目標,促進我國的公共管理理論發展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新公共管理;中國公共管理理論;傳統的管理體系
公共管理理論無論在哪個時代,都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準確反映當時的社會發展情況,一些適用的合理的理論還能促進當時的社會發展,但是隨著年代的更替,從前的管理理論已經不適應社會的各項發展,管理理論發展遇到了瓶頸,社會發展不協調的現象頻發,社會矛盾激化,從而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我們國家一直以來的公共管理理論,有很多一部分都是學習西方的先進理論,但是想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社會矛盾和問題,亟需發展我國自己的公共管理理論體系,只有不斷創新公共管理新體系才能促進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縱觀全球,很多不同國家的公共管理方面的專家學者一直在共同探討發展公共管理理論的這個話題。總而言之,公共管理理論是與時俱進的,也是因國家而異。
一、與時俱進、注重傳承的公共管理理論
上個世紀的中期,西方開始發起民權運動,失業、公共安全、環境污染、社會保障等一系列棘手問題開始浮出水面,政府面臨著極大的危機。當各種社會問題逐漸開始暴露的時候,以往的公共管理模式就肯定存在一些弊端,不再適應當時的社會發展進度,一場理所應當的改革蓄謀已久。
20世紀后期,世界上開始出現以管理主義為主旨和績效市場導向為理念的新公共管理理論。新公共管理理論最核心的觀點是在政府管理中要善于引進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基礎區別于傳統行政理論,建立了以現代經濟學和私營企業管理學為理論基礎的管理學,將目標管理、績效管理等管理方法可以運用到政府部門管理中。簡而言之,新公共管理理論更注重的是從經濟學和私營企業的角度研究問題,在傳統的公共管理理論中注入了經濟學的元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當時的社會發展問題。新公共管理理論值得借鑒之處,就在于它如何使政府正確地處理和市場的關系,使政府在處理外部關系時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改善財政管理完善預算決算機制,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財政權。這種基于對經濟的分析和研究,是對傳統的公共管理體系進行了風險規避和理論提升,這對于進一步加大市場化改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公共管理理論的發展歷史悠久
公共管理理論的發展歷史悠久,無論是古今中外哪個階級掌權,都不能回避對公共管理理論的建設和要求。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公共管理理論強調效率,國家干涉并掌控社會和經濟以調整眾多社會問題,這樣的公共管理理論就像是一劑猛藥,針對各種社會危機進行對癥治療。傳統公共管理理論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占據著政府研究領域的主導地位,根據自己的一系列理論、原則等支配著政府和各部門的機構設置和行動部署。
西方國家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推崇理性的官僚制理論,這種理論是一種體制理性和技術官員的理性相結合。當時的我國,也確實存在一些體制不足,這種情況就和西方產業革命初期的社會相似,所以,官僚制理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對我國的公共管理是有正面影響的。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一直以來作為傳統公共理論被沿用,他的理論思想作為傳統公共管理的第三個理論基礎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泰勒曾在科學管理原理中指出,“只有在企業的工人和機器的生產率達到最大,即只有當工人和機器的產出達到最大,才可以實現財富的最大化。財富的最大化只能是生產率最大化的結果。”上個世紀的西方國家工業發展迅速,科學管理原理得到了無數人的認可。
三、我國公共管理事業的發展思路
我國的政府管理理論有其獨特的發展思路,經過幾千年的沉淀積累逐漸形成管理思想精華而受后人永久傳承,最后形成比較完備的政府管理制度。比如說,我國古代傳承下來許多治國精髓,孔子、孟子的“為政以德”,禮治、仁政;法家學派的法治思想等,這些理論思想都是中國古代思想精髓,雖然已經過去了千百年,但這些思想一直在影響著我國的公共管理事業發展,為后世我國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支撐和智力支持,也在世界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的公共管理事業蒸蒸日上,從對西方國家公共管理模式的研學和討論到開發自主性,我國的公共管理事業的能量與日俱增。尤其是到了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公共管理思路更加開拓,能夠在世界各國的優秀模式中汲取發展營養,及時更正、更新。時至今日,我國的公共管理理論體系逐漸得到了完善,在繼承和發展西方管理思想的基礎上,結合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的經濟發展經驗,逐漸具備了中國特色的公共管理完整體系。在公共管理發展道路中,我們國家一直強調以人為本,我們看到了西方的公共管理理念有其自身的優勢和潛力,但是對于過去西方的一些管理模式,我們已經不再盲目學習,而是要為中國的公共管理事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立足于新形勢下繼續發展公共管理理論的中國化。
四、結語
當前,公共管理在新形勢的發展下,更多體現著“民主”和“民權”,“民主”兩字已經成為新公共服務理論嶄新的代名詞。我國在借鑒西方先進公共管理理論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終于也找到了適合我國政府的管理模式,并且我國的新公共管理服務有其自身的優勢,對我國國情的掌握十分精準到位。由此,我們可以充分認識到先進的公共管理理論對于社會發展和進步大有裨益,只有認識到這種新視域、新模式的先進性,才能有助于對新公共管理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在市場失靈和經濟滑坡的時候,在公共產品和公共組織的利益發生矛盾的時候,管理者需要根據實情來改變既定的公共管理模式。公共部門應當重視戰略管理的重要性,在更加復雜和不確定的環境下,能夠挑起公共管理的發展角色,積極應對國際化和國際競爭力的挑戰。公共管理理論的發展走向們應當是高瞻遠矚的,必須要了解國情和實際需求,鼓舞公共管理事業的發展信心,樹立國民的個人價值及工作樂趣。展望未來,我們國家社會發展所面臨的一切問題,都無法回避對公共管理理論發展的討論。
(作者單位:青島農業大學編導2016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