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軍 呂珊
摘要:方力鈞是我國當代著名的繪畫大師,是“玩世現在主義”的杰出代表人物。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方力鈞的個人成就及人生經歷,從而研究了他油畫人物的特點。其中他油畫人物最突出的特點即“光頭”形象,而這一形象的發展又是走的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
關鍵詞:方力鈞;油畫;光頭
一、方立均
方力鈞,生于河北邯鄲,出生于1963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的版畫專業,現定居于北京。參與過國內許多著名的規模較大的展覽。在2013年,方力鈞被聘為中國國家畫院當代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是當代中國杰出畫家的典型代表。代表作品有《打哈欠》《人間世》等。
方力鈞成長的年代正是當代許多著名藝術家都經歷過的典型的年代,少時正是我國“文化大革命”開始到結束的時期,當時適合兒童嬉戲的游戲都被取消或禁止,整個社會陷入階級斗爭為主的意識形態。方力鈞小時候受到家庭背景的影響,自身長得又是十分弱小,因此常常成為同伴中被毆打欺凌的對象,這些經歷都對方力鈞長生了很大的刺激。那時候方力鈞的爺爺因為是曾經富裕過的人因此成為階級批斗打壓的對象。方力鈞那時候的生活也十分難過并且自己留下了陰影。這也構成了他繪畫創作對高壓政治的態度玩世。這些從小的經歷對他后來繪畫創作長生了很大的影響。
二、方力鈞繪畫路程
1980年方力鈞考上河北輕工業學校陶瓷美術專業,開始受正規美術教育。1985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專業,由于那個年代中國的美術發展還處在探索的階段,所以學生在這一時期有短暫的自由,可以嘗試探索任意方向,不僅如此,一些國外的畫展也紛紛來到中國。對中國當代藝術發展以及方力鈞等人繪畫帶來了一定的幫助。1988年,方力鈞的畢業作品是一個光頭系列,1989年的現代藝術大展中,方力鈞自身獨特人的風格已經體現的十分明顯。1990年的時候,方力鈞開始進行黑白油畫的創作,到了1991年,方力鈞又轉變,栗憲庭在文章中還將其創作定義為“玩世現代主義”。2007年方力鈞的作品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的雜志封面,這也意味著中國的繪畫被西方認可,逐漸走向世界,同時方力鈞的作品也獲得了世界更多的矚目。
三、“光頭”符號
說到油畫人物特點,方力鈞子突出的便是“光頭”。想到方力鈞,大家首先進入腦海的可能就是他作品中的光頭形象了,這儼然成了他的一種標簽和符號。1982年方力鈞還在唐山河北輕工業學校陶瓷美術專業讀三年級的時候,學校不允許學生留長發,班上留長發的同學都被校長訓斥,所以全班男生索性集體剃了光頭,因了這次行為,光頭在他內心里埋下了某種叛逆的種子。后來的創作中最開始畫光頭時,方力鈞只是想創作一個奇怪的能夠引人注目的形象,覺得光頭很合適,正好能抒發他想表達和體現的感情,也能給人視覺的沖擊和心理的互動。
在1985年,方力鈞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時,光頭的形象就已經在他的心中扎了根。他的畢業那年的一項作品就是做的一個“光頭系列”。漸漸的他發現光頭的形象多為單個出現時較為奇怪和突出,但如果以一個光頭群體出現時,個體就不在突兀,自身的個性也會大大消失。這是因為一個人在群體力活動時,整個人被忽視的感覺很強烈,但是相對而言共性,則就更加安全一些也更容易適應。
四、“農村包圍城市”
通過閱讀相關書籍,以及觀察方力鈞的作品,我發現他的光頭形象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步伐。初期的光頭形象主要是以農民形象為原型,形象較為單一,多體現農民的淳樸,但隨著“光頭”越來越成熟,漸漸的,方力鈞筆下的光頭形象變得多姿多彩,形象也向城市轉化,方力鈞自己也地說過變化的原因,這種情不自禁地轉變無非是想說明人性并沒有改變,鄉村與城市都是一個樣的。后來,光頭形象更是融進了普天大地,不再是封閉的背景,進一步凸顯內涵,光頭的價值一下子更加廣闊起來。再后來,方力鈞在繪畫創作中主要研究和表達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的關系,而“光頭”便成了他的一種抽象一個符號。
五、總結
通過研究和分析了方力鈞的經歷與油畫人物特點,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一個畫家的生活經歷會對他的創作風格與內容帶來很大的影響。方力鈞由于上學時全體剃光頭的事情,使他對光頭的理解多了叛逆的情感。方力鈞在自己的藝術道路上始終堅持著自身獨特的風格個,堅持走“玩世現代主義”,和方力鈞年紀相仿的這一代藝術家們的童年正值“文革”時期,而后又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而成長,因此他們繪畫道路的發展以及風格的變化與創新正是中國當代油畫藝術發展的縮影,體現了中國當代油畫發展的全過程。他們追求標新立異,敢于嘗試不同的風格。這也正反映了中國當代油畫的發展如今呈現著多姿多彩、百花齊放的發展狀態。越來越多的畫家找到了自身獨特的風格,將中國油畫帶出國門走向世界的舞臺。
參考文獻:
[1]楊燕子.當代油畫材料的拓展與藝術呈現研究[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7.
[2]巨素社,嚴虹.方力鈞——100個人口述實錄方力鈞的藝術歷程[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張廣軍,華北理工大學;呂珊,華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