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晨 馬寬 藍一凡 金楠
【摘要】:學生活動作為高校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方式,辦學生滿意的活動是重中之重,主動貼近學生群體,了解學生需求是非常有必要的,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決不能脫離主體盲目進行,在此基礎上,利用信息化技術的優勢,讓學生活動的開展緊跟時代步伐,全面感知學生需求動向,提供反饋互動的平臺與機制,建設更符合五育并舉教育理念的人才培養體系。
【關鍵詞】:學生活動 學生需求 反饋互動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7年4月印發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中也強調科學設計開展實踐育人活動,通過探索實施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等途徑,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提升綜合素質。
面對逐年遞增的大學生群體, 如何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教育者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高校開展實踐育人活動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為加快構建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機制,本研究試圖從學生需求入手,探討針對學生對于學生活動的需求,進一步利用信息化技術構建更完善的學生活動管理體系和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路徑,以期為學生提供更科學的綜合素質拓展途徑,為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提供更有效的活動管理機制。
二、學生活動現狀問題分析
(一)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針對我校學生對學生活動的態度調查顯示,64.56%的學生明確表示“一般不會主動參加,在有要求時才會參加”,從中反映現階段大部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但學生作為活動的主人公,可以說所有學生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中心而開展的,因此缺少學生參與的活動就失去了活動舉辦的意義。
(二)活動舉辦后的實際成效不佳
學生活動作為學校第一課堂教育以外的補充,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交流、探索提高的平臺,其主要目標成效是“鍛煉能力,提高素質”。但從調研學生的反饋中發現,活動舉辦后的實際成效和目標成效仍有不少差距。以知識學術型活動為例,該類型活動的目標成效是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專業知識,提高學生專業認知,并能夠為學生樹立職業理想目標提供一定的幫助,而實際調查中發現,認為能夠從該類型活動中獲得視野開闊的學生所占比例不到50%。導致這個現象的原因是活動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收集學生反饋信息的途徑,因此活動的內容無法精確匹配學生的認知與專業素養,比如知識學術的專業性太強,導致參與者無法理解;或是活動的內容缺少新穎性以及前沿性,使參與者學得的信息很少。
(三)活動無法精準匹配學生需求
在校園活動開展過程中為擴大活動影響力,大部分開展面向人群是普遍性的。這樣無差別舉辦活動將容易忽略不同學生群體需求的差異性,忽略不同學生群體的興趣愛好和發展意圖,往往無法對活動進行合理有針對性地選擇,更無法匹配學生的心理需求。比如在針對本校學生對活動需求的調查中就發現大一和大三學生更關心能夠提升自身技能的鍛煉性活動,而大二學生更關心能夠帶來歡樂的活動。其中大一對能力的追求主要是因為剛上大學時迷茫,缺乏學生生涯規劃意識和能力,自我認知不足,只憑模糊的概念去追求技能的鍛煉,徒增盲目焦慮等負面情面;大三對技能的追求主要原因是意識到自身能力的不足之處,需要有目標地改進自我能力的提高;大二對快樂的追求是希望能夠了解自己,培養興趣,堅定理想信念,培養親密關系。但由于缺少對學生的貼近與了解,現階段舉辦的活動大部分是適合所有年級共同參與,無法匹配細微的心理需求變化,因此無法更好地吸引學生參與進來。
三、改善學生活動現狀的有效途徑
(一)完善活動管理制度——反饋評價制度
建立更完善的學生活動反饋評價機制,實現信息傳遞及時、評價準確、反饋便捷、分析精準的功能。為活動管理者提供活動的開展情況以及優化改進方向,同時能夠通過階段性地統計不同學生群體的活動參與情況,幫助活動管理者對下一階段開展活動進行統籌規劃,從而實現活動的“因材施教”,精準匹配學生需求。反饋評價機制的具體實現如下:利用信息技術構建精準便捷的活動數據管理平臺,通過消息推送來提醒學生每次參加活動后及時評價來保證反饋信息時效性;采用積分制形式來提高學生評價的積極性;通過標簽選擇、星級評分和關鍵詞輸入等形式進行直觀體驗的反饋以避免反饋信息的模糊化;通過減少學生操作流程,減少重復登錄來使反饋更加便捷。
(二)完善學生活動互動建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建立完善的互動交流平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由闡述活動的期待和需求,以及對活動的建議與意見?;咏涣鳈C制的具體實現如下:在現有的活動管理平臺上開辟交流互動區。通過提供匿名功能,來保證學生交流的自由性;通過賦予管理員審查監督的權力來保證交流文明規范,構建和諧的互動環境;采取積分獎勵制度,根據獲得的點贊數以及發表的評論給予相應的積分獎勵,從而促進回應的積極;通過要求學生為自己的想法做一個歸納,選擇信息屬性以及關鍵詞,或直接在某一活動的主題貼下進行參與人員間的互動交流,來使傳達的信息更清晰準確。
四、總結
本文針對現階段高?;顒哟嬖诘膶W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活動舉辦后的實際成效不佳和活動無法精準匹配學生需求的問題,分析歸納為兩點原因,分別是活動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收集學生反饋信息的途徑和學生活動相關平臺建設不完善,疏于對學生主體作用的關注,因此從而提出以下兩個具體途徑:1、在現有的活動數據管理平臺上完善活動反饋制度;2、在現有的活動數據管理平臺上完善學生活動互動建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 李宏國,趙金華,盛義保,宋之帥.高校團學活動項目化管理研究[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3(01):178-180.
【2】 張曉東,陳占科,郭錚,李俊,汪浩.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高校團學活動的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9):11-12.
基金來源:合肥工業大學2018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18CXCY119)
作者簡介:黃晨(1988—),女,江蘇泰州人,碩士,講師,合肥工業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團委書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