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文藝日趨繁榮,近年來,媒體和舞臺所能耳聞目睹的舞臺藝術作品中,姐妹藝術的相互滲透,引領著當代的觀眾對二胡演奏藝術的表演形式,演示魅力,觀賞價值情不自禁地苛求起來。作為一名多年來學習舞蹈和二胡專業的演員,我認為用舞蹈中的身韻來演示二胡演奏中的“三調”這種訓練方法是極為科學的,值得二胡界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二胡表演中的調身、調息、調意;藝術實踐
一、前言
作為一個器樂演奏者不僅要具備“正確的演奏姿勢、完整的技巧操作及合理的音響(強弱)處理”,同時還要具備形體表演能力。
二、調身
調身的基本要求是身形要端正,身體要放松,氣運要自然,在二胡演奏中做到松而不懈,緊而不僵,所謂“行不正則氣不順,氣不順則意不守,意不守則氣散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二胡界可以嘗試借助戲曲中的身法來構造自己的身韻訓練教材,二胡身韻訓練的基本原則有以下幾點:
(一)強調演示運動符合二胡本體藝術演奏動作的表現邏輯。
(二)強調“以腰為動力之源”而構成的以手為主導的手臂,以眼為中心的面部和胸部,以頸為小軸的“身法”從演奏中提取的動作元素為:轉、傾、仰、側、搖等。
(三)強調“意到氣到,氣到音到,”“以神領形,以氣導引,”“伴隨呼吸的‘提、沉、沖、靠、含、仰、移動態歸于基本演奏動作之元素。”真正做到“形神兼備,身心并用。”
三、調息
調息的要求是深、長、細、勻,這必須要有兩個前提,一是要調整好姿勢,使身體保持自然、放松,二是要有安靜的環境,情緒寧靜,不存雜念。氣息運用的能力在二度創作中直接關系到演奏者“心靈參與”的程度,這里還只是對長弓運行與情感張力的同構進行最基本的體能訓練--加大肺活量,并把這種肺活量化為力與氣,輸送到音響中去,使“情動于心,氣行內,力發于外”,最終達到“心與意合。”
四、調意
調意的目的是調整出下意識的出現,意識演奏到一定程度,也可以用意念來提高自我組織,自我控制和自我修復能力,比如,一個音按不準,可以快速地,瞬間把它調整過來,通過意念演奏可以使我們最大限度地達到表演上的最佳狀態,藝術上的完滿,從而達到心神俱佳的境界。
舞臺上,表演者從思維流程到操作流程,技術與技術交替地占領著主導地位,“三力”在時間藝術的運行中得以考驗:
(一)精力--堅持心理專注的精度。
(二)體力--駕駛物理技術的技能。
(三)心力--挑戰生理運動的極限。
“大演奏家登臺表演時,思維中是眾多意念交替閃動的,而不是一個意念始終占據整個思維過程。”
心理專注的演奏家,一旦登臺,便進入規定情景,演奏心理在有效時空中實現著兩個我:
1.所表演的“我”:
(1)我具備成熟的技術技巧;
(2)我具備良好的藝術修養;
(3)我具備優美的演示姿態;
(4)我對作品的表現是合理的、完美的、自信的。
2.在作品中的我
(1)“我”就是作品中的真實角色;
(2)“我”賦予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與音樂運動的同構”是符合邏輯的。
我們在藝術實踐中,需要體現的是對音樂作品的“舞臺駕駛能力”,它包括基本技術,特殊技巧和表演技能。我們可以針對作品,構思精密的演奏方案。
如:當我在演奏《姑蘇春曉》這首樂曲,我認為應該注意的是:
3.心理線(形象思維線);
4.想象線 (激活感受線);
5.表演行為線(肢體語言)。
首先是引子段,表現的是一幅野清晨的畫面,模擬求神似的奏出牧笛和鳥叫之間的逗趣,從而使音樂變得靈動而幽靜。因此當我們在奏出引子的第一個音時呼吸一定要穩,不能斷,更重要的是在演奏這一段時我們要有靈感的思維、樂思、幻想和意境感,也就是說當我們把旋律打開后不光要有足夠的內容情感來填補它,還要做到“守意”,要由“心”發出,奏出音樂的“本質”。
五、結論
綜上所述,一個演奏員能受到觀眾青睞,是因為他不僅具備“正確的演奏姿勢”,“完整的技巧操作”和“合理的音響(強弱)處理”,而且在“奏”的同時,還稱職地完成了“演”的“角色”,“演示姿勢”具有“正確姿勢”所不能代替的功效,因為“姿態”包含“神韻”,而“姿勢”僅限于“動作”或“擺布”,從坐著到站著,從拉奏到演奏,追逐當代的審美理念,對二胡表演的探求,在當代的文化語境中構建符合民族審美情趣和二胡演奏動作表現邏輯的器樂文化形式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形體動作是演奏者內心情感體驗外部表現的延伸,是為表現音樂作品的藝術內涵服務的。是器樂演奏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構建身韻訓練絕非作為衡量、提升,其可行性、科學性與系統性還有待于實踐來檢驗。
參考文獻:
[1]冷永銘.論喚起演唱激情的基本能力、方法與途徑[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2(1):63-69.
[2]趙硯臣.調身調意調息和重力運弓——從生理學、心理學及生物運動力學的角度談二胡演奏原理[J].音樂學習與研究,1989(2):2-13.
[3]于平.風姿流韻[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儲發發,景德鎮市藝術創作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