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彩 王一帆
摘要:身處信息量爆炸式增長的全媒體時代,學生受眾已漸漸適應并掌握了較強分辨信息能力—判斷信息真假與否、選擇信息能力,挑選對自身有益或感興趣的信息,形成了獨具個人特色的媒介素養。本文從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學生媒介素養的養成入手,結合西華大學部分學生現狀,探索社會新媒體對學生價值觀形成的偏向性引導。
關鍵詞:媒介素養;信息繭房;顏值效應
一、引言
由于自媒體擁有進入門檻低這一“草根”特點,我國新媒體發展迅速,每分鐘有上千臺信息在互聯網中傳播與發散。學生與社會新媒體發布資訊的長時間積累接觸,由初始的一張白紙、不成熟的資訊捕捉方式,漸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媒介素養,媒介素養是對網絡信息選擇的思辨分析能力。而在媒介素養的作用下,學生對信息的選擇更片面,形成自身的信息繭房,逐漸被信息選擇。
二、調查與分析
為應對本研究內容的分析的結果,筆者選取西華大學在校學生和老師作為問卷調查對象。問卷調查時間為2019年11月。本問卷題項為 11,共收到學生問卷數為145份,有效問卷140份。
(一)本次調查對象主要涉及大一大二大三,調查人數分別占比50%、19.3%、29.82%;在調查關注網絡新媒體中,關注微博微信的均占比86.84%。
(二)超過70%的調查對象認為信息有趣、能擴展自己的知識面是影響自己是否關注一個資訊平臺的原因;調查對象每周都關注社會新媒體,其中有71.05%的人每天瀏覽3次以上;接近90%的調查對象側重關注社會熱點,超過50%的調查對象關注娛樂八卦、校園生活、專業相關領域。
三、社會新媒體對學生“媒介素養”形成的影響
(一)利用信息繭房偏向性引導學生的思想
學生作為社會新媒體一個特殊的受眾群體,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都極易被塑形,在未成形之前是極其容易被改造,形成的樣子取決于捏造人的意圖。社會新媒體就是捏造人,傳播的信息便是意圖,而在終端的學生會由于不清楚自己的意圖而被信息“左右”自己的思想,對信息的篩選范圍更小,逐漸形成自身的信息繭房。
在信息質量參差不齊的網絡世界,學生們漸漸形成了對信息的反應能力和思辨選擇能力,也就是本文闡述的“媒介素養”。媒介素養的存在正是因為大數據背景下的信息繭房具有雙面性,其有利于讓學生選擇自己愿意接收的信息,但又被局部信息所困住,無意識間增加了學生多信息選擇的慣性思想,即:在選擇信息的時候會習慣性的選擇一種或者少量幾種信息,僅對少量的信息感興趣,極大加重學生對于信息的辨析偏見。在信息繭房的作用下,學生只接受自己想要的信息,視野愈發窄,對信息的認識也逐漸片面化。
(二)利用顏值效應對學生的視覺造成沖擊
社會新媒體所用的“新”“奇”的手法,對受眾造成視覺沖擊,在選擇信息時,人們普遍偏向于對自己產生視覺沖擊的信息,即:顏值效應。顏值效應產生于顏值經濟的背景下,創作者使用新奇的手法發布對人們有視覺沖擊力的信息,產生偏向性引導,普通信息受眾逐漸習慣這種視覺沖擊后會尋找下一輪的視覺沖擊,所以顏值效應在信息的傳播過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顏值效應是挑選信息時影響選擇判斷的重要因素,而將信息的質量作為次要因素,只在意信息給自己帶來的直觀感受。因此,顏值效應有時會阻礙一些高質量信息的傳播。
四、結論
社會新媒體對學生的偏向性引導催生出學生媒介素養相關問題,媒介素養使學生逐漸陷入信息繭房,對信息的選擇從主動選擇變為被動接受,而越來越多的新媒體平臺利用這一特性,不斷利用信息增強影響,以至于學生越發感覺不到自己被動地在選擇信息,反而在這種“繭房”中表現出“悠然自得”。反之,被偏向性的信息所包裹的人,往往是那些價值觀不穩定、看待事情缺乏自己的看法的人,所以學生在網絡上選擇和查閱信息時應該保持一種客觀的態度接收信息,這樣才會使有效合理的信息被利用,而一些粗制濫造的信息可以不屑一顧,甚至于對此嗤之以鼻,即便是被大量類似的信息所轟炸,也可以很好去選擇信息,以免陷入信息繭房困在無底的信息深淵,反而影響自己的三觀形成。
再者,要準確定位信息,而不是被信息的包裝所誘惑。正如顏色鮮艷的花朵有毒一樣,太過于華麗的信息外表也許是敗絮其中,用信息包裝的視覺沖擊性去吸引讀者是新媒體時代最大的特點,并非使用這種手法的所有信息都是粗制濫造的,所以需要在選擇信息的時候不被誤導,準確定位信息,以正確客觀的方式打開信息。
參考文獻:
[1]陸奇.移動社交網絡對青年受眾態度和行為的影響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
[2]王璐璐.新時代全媒體背景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論析[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9(05):97-101.
[3]應蓉珊.新媒體對大學生群體的影響研究[D].重慶大學,2010.
[4]鮑海波,楊潔,王喜嚴.象牙塔里看媒介——西安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調查[J].新聞記者,2004(05):16-19.
作者簡介:倪彩(1999.04-),女,漢族,四川廣安人,西華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在校本科生;王一帆(1999.08-),女,漢族,河南濟源人,西華大學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專業在校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