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要振興鄉村教育,教育精準扶貧是新時期社會發展環境下解決農村貧困問題,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措施。在國家大力倡導“互聯網+”創新教育模式的指導下,最終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發展與健康保護的教育困境,提升學齡前兒童對家鄉的情感教育,解放鄉村振興主力軍,家長勞動力的后顧之憂,為鄉村振興提供融洽和諧發展氛圍,共同推進鄉村幼兒教育更快更好地發展,彌補鄉村教育短板,最終實現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幼兒教育;鄉村振興
一、選題意義
精準扶貧是到2020年完成小康的指導原則。 實施農村振興戰略,首先要振興農村教育,教育扶貧是新時期解決農村貧困、促進農村振興的有效措施。教育精準扶貧當從學齡前兒童抓起,鄉村幼兒教育一直是鄉村振興發展的薄弱環節,硬件條件跟不上,軟件配套更無經費支持,鄉村幼兒教育處于相對滯后狀態,幼兒園教師普遍老齡化,放養看孩子形式居多,對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和素質提升得不到很好的關注,這是教育發展的軟肋,也是鄉村振興的軟肋。
在我省全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背景下,研究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學前教育等專業推進教育精準扶貧路徑。在國家大力倡導“互聯網+”創新教育模式的指導下,最終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發展與健康保護的教育困境,提升學齡前兒童對家鄉的情感教育,解放鄉村振興主力軍,家長勞動力的后顧之憂,為鄉村振興提供融洽和諧發展氛圍,共同推進鄉村幼兒教育更快更好地發展,彌補鄉村教育短板。從多方面增強鄉村脫貧致富的能力,實最終現鄉村振興。
二、研究思路
實施教育精準扶貧,我們可以依靠學前發展和健康管理、學前教育及其他相關專業,通過學前教育、職業教育、持續教育三種途徑有效地推動精準扶貧。
(一)通過學前教育,提升貧困地區幼兒教師及幼兒園的綜合教育能力。一是通過寒暑假組織專業優秀老師和學生骨干組建“巡回走教隊”,深入鄉村實施挖掘家鄉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教學環境改造,個性化設置幼兒園氛圍,并對服務幼兒進行鄉村振興戰略的認知教育,革命圣地課程思政的導入式教學,使其增加對本家鄉的自豪感,歸屬感。二是實習學生分批次結對子建立代理家長關愛制度。這即是對幼兒情感上的疏通,也是對實習學生的思政再教育,通過錄制幼兒家鄉美景、幼兒園變化、教學手段革新,并通過抖音、快手、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平臺把鄉村振興里的故事、人物傳播出去,提升鄉村知名度,服務鄉村振興發展。
(二)通過職業教育,提高貧困學生的職業素養。一是通過各種招生方式,吸納貧困地區愿意學習學前教育的學生學習學前教育專業。二是篩選在校有需要的貧困重點對象,對學生實施各種人性化的資助政策,保證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三是推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良好的幼兒教師從教技能。 四是結合學生意愿,讓學生回到家鄉實習就業,使幼教人才能夠返回家鄉回饋教育,實現“一生一策”。
(三)通過繼續教育, 使貧困地區幼兒園及教師的能力整體提升。一是走出去,到貧困鄉村交流學習,分享工作經驗,提升工作能力。二是迎進來,通過B+C類招生,對貧困地區的幼兒教師進行在職培訓,整合學前教育專業實訓條件,為學習者提供適宜的培訓內容。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整合專業的軟硬件實訓條件。依托專業“蒙臺梭利實訓室”“幼兒手工制作室”“幼兒VR虛擬環創實訓室”“幼兒錄影展播室”“文創空間”“琴房”“舞蹈房”等群落實訓室。通過課程改革渠道建設,做好服務校內外專業實踐教學科研等基礎教學質量示范的“窗口”作用,提高校園文化權威品質。實施明確的人才培養方案,打造幼兒教育創新教學平臺。
(二)研究搭建線上+線下螺旋遞進式教學。對于大多鄉村幼兒園來說,由于缺乏外出培訓的資金和時間成本,原本高校優質的教學資源無法學習掌握,通過線上整合師資資源,系統和碎片化同步推進本鄉鎮全部幼兒園同時直播培訓授課,激發教師和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徹底解放鄉村幼兒教師外出集中培訓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使參與積極性更主動,線上互動也能知道更多鄉村幼兒教師的需求,進而在線下入村教學中提出針對性指導。教師可通過一些實例或針對的視頻,將教學內容與學習者家鄉傳統文化、非遺文化、思政元素,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描繪融合,深度挖掘應用于幼兒園環創,創新可復制的教學體現。引導鄉村幼兒教師在家鄉本土熏陶下壯大進步。
(三)研究服務鄉村學前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服務鄉村振興教育發展為主體、以建設鄉村幼兒園教育教學體系為導向,使鄉村幼兒園獲得活力,幼兒園教師豐富知識,學齡前兒童健康發展,學校提升層次,教師提高素養,學生掌握技能。最終實現鄉村幼兒園、幼兒教師、學齡前兒童、學校、本校教師、學生“六合一”的創新教育深度融合。
作者簡介:宋振海,山東工業職業學院。